第十一回 朱春培借端發難(1 / 3)

杜基常組閣未成,致富之夢難現,辭組長後依舊抓管《片帶邊緣控製器》。對“基地項目”由想參加到不感興趣,而殷顯文對他那小玩藝兒也看不上眼。二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立君子協定:杜基常完成“片帶邊緣控製”現有合同所需人員殷顯文暫不安排,完成後將所有人員交給殷顯文統一安排。

胡秋萍成殷顯文的鐵杆後,杜基常抓片帶邊緣控製隻能依靠苟興旺。苟興旺原在工廠搞工藝,設計能力有限,線路更是一竅不通。後有與殷顯文同來的季月莉靠了上去,杜基常離孤家寡人稍稍遠了些。季月莉是七零屆畢業,隻是嘴巴了得,比之苟興旺又差一等。杜基常帶著這兩位,隻能壯膽,不能解憂。好在那《片帶邊緣控製器》是成熟產品,隻是重複再生產。那也忙得團團轉、焦頭爛額,心中怏怏不快,暗暗傷神。

季月莉隨殷顯文去公司,又隨他來五室,然二人矛盾深深。殷顯文聯係“衛星地麵接收天線”的事,杜基常告訴給季月莉。季聽是殷顯文聯係的,腦袋搖的象撥浪鼓一般,口內一連串的“不幹,不幹,堅決不幹”。又沉重聲明,“凡殷顯文聯係的都不幹。”

韓熙光聽了,忍不住問:

你和殷顯文一起從四室到公司,又一起從公司來五室五組,怎麼就有如此的深仇大恨那?

沒有什麼仇恨,殷顯文總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辦事不牢靠。

何以見得?

這你都不知道啊!他哪一件事辦成了,辦好了?

舉例說說。

季月莉卻不言語,一會兒又問韓熙光。

衛星地麵天線是怎麼回事?

韓熙光也有些驚訝,告訴她衛星天線有從衛星接收信號和向衛星發射信號兩種,也有兩用的,既發射,又接收。你有時看到高樓大廈頂上朝向天空的象大鍋似的凹麵球冠有些就是衛星天線。

季月莉忽而又離題十萬八千裏,說起了四室的獎金。

四室好多人去年都拿兩千多的獎金,他們一點事不幹的人,隻要沾上民品邊的,也都拿七八百呢。

韓熙光想,這與我聽到的差了好幾倍呀。

四室好多人都希望我回去,回去還幹原來的工作,前幾天,呂副所長也讓我回去呢。

韓熙光順口說道:

那你就回去唄。

你是不是攆我走啊?

怎麼是攆你呢,四室歡迎你,呂副所長希望你回去,專業對口,有你大顯身手的用武之地,豈不是回去的好?再看我們這裏混亂不堪,你又說殷顯文不行,哪輩子才能幹出點成績來呀?

季月莉又顯出無可奈何的神色歎息道:

要回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呂副所長和那麼多人歡迎你,回去還不易如反掌!

季不再答腔。

說起這季月莉,名聲卻不小,當年她在周大祥那個組,兩派爭鬥時,她能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叫罵,其名聲早就灌耳了。

季月莉問韓熙光有沒有將上次說的話告訴殷顯文,聽到否定之後又重複叨嘮殷顯文的諸多不是和不行,吹噓自己的人緣好、能幹。四室不願二人回去,主要是殷的人緣差。

凡吹進耳朵的東西南北風,韓熙光總要打上問號、嗅一嗅氣味。

見韓熙光不言聲,季月莉又道:

有人說你韓熙光是殷顯文的忠實支持者。

韓熙光笑笑。

前些時候好些人說我是杜基常的親信,其實都不假。當時我支持杜基常繼承老甄的事業,將這個組領導好,興旺發達。我盡了自己的全力,所以說是他的親信並沒有錯。對杜現在的這一套搞法我不敢苟同、恭維,有看法,不就成了反對派了嗎?對殷顯文也一樣,我覺得他注重提高全組的技術水平是正確的,自然支持他。但對他的“誰幹誰得”就持反對態度,這些你不是都看到了、不會不知道吧。

知道一些,總覺得你是支持的多,反對的少。

支持和反對都是就事而論,不能為反對而反對,為支持而支持。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覺得對的就應該支持,至少不反對。覺得不對的就應該反對,至少不支持。

韓熙光聽膩了季月莉和殷顯文相互貶低、嘲諷和發泄不滿。問季月莉:

你們同在四室待了那麼多年,同進所公司,又同來五室,卻矛盾深深不可調和,相互貶低不遺餘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季月莉沒有吭聲,韓熙光又道:

組內矛盾原本就錯綜複雜,再加你們這一對,又再錯綜下去,對組內團結不利,對工作不利啊!

季月莉依舊沒有回答,韓熙光也隻有感慨而已。

杜基常、舒禮銀率帶朱春培和苟興旺去青島參加應用推廣會,會上益都有兩個廠家想采用機電所的片帶邊緣控製和張力控製。會後舒禮銀回了北京,杜基常帶朱春培和苟興旺去益都與一家廠簽了正式合同,杜基常決定與胡秋萍率帶苟興旺和朱春培承攬。另一家想以提供現金谘詢費的方式獲得設備,便利些。一個月六十元的顧問費讓杜基常垂涎欲滴,立馬就想拍板成交,當時就將顧問口頭交給了朱春培和苟興旺。然而回京後怕組內過分不平衡引起更深的矛盾,隻說了現金顧問費的事,沒有提對朱春培和苟興旺的口頭許諾。這樣,由誰去充當顧問,在杜、殷和舒之間就產生了分歧。

錢是人人喜歡的,事情剛剛說了個頭,組裏就吵得不亦樂乎。

殷顯文從年終獎角度考慮,感覺自己和韓熙光與匡全正名下的項目,即使“北絕”廠的合同能簽,能完成,也隻能達到其他幾個攤子收入的一半,甚至隻有三分之一。何況非己所長,難度較大,完成的希望渺茫。想象顧問谘詢誰都能幹,想讓自己這一攤占了,以減小年終獎金與其他幾攤的差距。他在攤內說時,匡全正熱情很高,願意接。韓熙光覺得這種做法有點出格,埋藏著風險,怕出乖露醜,推說非己專長而不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