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常州、無錫,各人的東西都要自己準備,不要到了那裏又缺這樣、少那樣的。郎玉海要回家過春節,那就在節前將所需的東西都收拾好,免得到時候忙亂,影響大家的行程。
杜基常吩咐完畢,就去準備自己需帶的元器件及用具。
這次去常州、無錫,每台控製器至少也要賣一萬元以上,別再心慈手軟賤賣了。
胡秋萍照例又敲打杜基常。
你真是貪心不足,想一本萬利。能賣到萬元以上,我給你發提成獎!現在高科技利潤才百分之五十,我們這東西實在算不上高科技,也想那麼高的利潤,真是異想天開。
我想一本萬利!你還想無本萬利、一本萬萬利呢。還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呢,你連百分之零點五的利潤也達不到。
那我們怎麼賺到錢啦?你的獎金是從哪裏來的?
那是你隻算了外協加工和部分材料費,沒有將全部材料費、自己的工時費和儀器設備折舊費算進去,若將這些也算進去,你賺個屁!
杜基常沒有立即回答胡秋萍,而是繼續給郎玉海講說去常州、無錫需攜帶的物品和注意事項。胡秋萍於是轉向黎元亮。
你說呢,老黎,這材料費、工時費和儀器設備折舊費是不是也應該打進成本裏去。
黎元亮是原科技管理處處長,退居二線後無所事事。因當年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精加工力量最強,能供應的精密器件和高新材料也最多。杜基常家住上海遠郊縣,生活習性相近,交通路徑熟悉,故派往上海出差較多。而凡出差都要到科技管理處去批,與先科員後副處長又正處長的黎元亮比較熟。黎元亮本人也經常到上海等地出差,與供應商及加工廠家等協作單位協商談判,多由杜基常和康明理等做向導和引薦。故與杜基常和康明理等就比較的熟識。黎退居二線後一次與杜基常偶然相遇,言起無聊之甚,想找點事幹幹。杜知其是談判能手、關係網發達,對打開自己產品的銷路有益。從室裏隻拉出胡、朱、苟幾個親信,後雖釣來了郎玉海,卻又走了朱春培,所以人手不足。黎雖不能幹技術活,但出差談判是內行。關係多、門路廣,對打開局麵是個用得著的人。同時還想利用他的管理能力和老資格,管壓管壓桀驁不馴的胡秋萍。隨與胡秋萍商量請他到攤子內幫忙,胡秋萍一百個讚成。原來黎元亮與胡秋萍曾做過幾年鄰居,熟悉得很,她也想利用黎元亮的資曆震懾震懾杜基常。在她眼中,杜基常經常頭腦發熱、忘乎所以,一廂情願、自以為是、不聽忠告。因是相互需求,所以是一拍即合,黎元亮到杜基常攤子幫忙。既是幫忙,沒有白幹的道理,也給他一份獎金。黎元亮本意是有事做、不虛度,錢不錢的不在乎。
當下黎元亮給胡秋萍解釋。
按理說呢,材料費、工時費、儀器設備折舊費,還有其它一些費用都該打到成本裏去的。不過,這樣我們的產品就不是貴一星半點的了,價格可能就要成倍上升,那銷路就成問題了。
產品賣不出去,才真正賺個屁呢,是萬本無利。
不等黎元亮說完,杜基常就搶過話頭,胡秋萍白了他一眼,他也不理會,並以教訓的口吻道:
若將工時費算進成本,就沒有利潤空間了,那既不合算,也不好聽。再說,我們的產品尚不能批量生產,尚不能機械化作業,你現在還是手工操作,工時費是很高的,好在工資所裏已經給你發了,我們賺的就是工時費。
你就知道合算,合算,好往臉上貼金,好升官發財。我們小老百姓沒有黨票,升不了官,提不了職,漲不了工資,就指望多賺點錢、提成多分點獎金。
你怎麼又掉進官窟窿、錢眼兒裏拉,一身銅臭!
比你差遠了。你整天絞盡腦汁的是既想升官,又想發財,升高官、發大財、發橫財。整天扮著手指頭掐呀、算呀,什麼工本呀、利潤呀,削尖腦袋尋找發財的門路和機會。隻可惜那次外洋沒有去成,要不,早成了百萬、千萬富翁了,你才是真正的滿身銅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