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0一試驗室中鴉雀無聲,舒禮銀略帶氣憤地述說著。
這孩子太不聽話,死不用功。
施慧敏和汪江南靜靜地聽著,沒有言聲。韓熙光道:
這麼大的男孩子,有幾個不貪玩,有幾個自小就是書呆子?
這學期快結束了,剩下半年多就要中考了,我想讓他考普通高中,可看現在這樣子,重點中學是沒有指望的了,大學也就成了問題。
三個同事都沒有吭聲,舒禮銀繼續述說著。
當年小升初,考試一結束,我就找到五康中學教導主任,奉上兩千元現金,要求不管我兒子分數夠不夠,都要錄取。
兩年前的兩千元可不是小數目,你我當時的薪資也就一百多點。
後來他隻差兩三分,按學校的標準,用不了那麼多,有一半的一半就足夠了。初中,那小子仍舊瘋玩不用功,成績一直不大好。你看他那個成績,除物理在班上名列前茅、算是領先外,就沒有一項我滿意的。數學和化學尚可以,在班裏處於中等,有時能偏上。語文都隻有七十幾分,作文尤其差,不但言之無物,而且語無倫次,沒有條理、沒有邏輯,比我女兒差遠了。還不聽教訓,拒絕我女兒的幫助。英語就更不像話了,總是在及格線上跳,真叫人不能忍受。
舒禮銀停頓下來,韓熙光言道:
你孩子的數理化成績不錯,說明他的腦子是挺聰明的,語文和英語差一點、不理想,那是用功不夠。男孩子調皮貪玩也正常,以後引導得法會好起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知道用功的,上大學應該沒有問題。
我就是想他跨進大學的校門,更想他上重點大學,做夢都想。可他這付德行,這個成績,真擔心他走他姐姐的老路,重點中學怕是沒有什麼希望了。
舒禮銀這個急呀,沒法可形容,韓熙光勸解道:
重點希望不大,就考普通中學,上普通高中,也能考上重點大學。到高中後會懂事、會知道用功的,成績會進步、會提高的,關鍵恐怕在你們的引導。
關鍵是他到現在尚不知道用功讀書,除上課之外,沒有個學習的時候。放學不回家,在家裏就是看電視和玩,你看不到他讀書學習,作業馬馬虎虎,劃拉完就算,那管對與不對。
如此不用功,數理化有如此成績,說明他確實聰明,潛力很大呀!教育得法,提高會很快。指導得當,語文、英語上去也不難,考大學應該沒有問題。
我們經常讓老師請去接受教育。這不,前天他媽媽還讓班主任請去了,希望我們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沒有辦法,我們隻好一個送,一個接,早晨送到校門口,看著他進了教室再來上班;晚上早早地等在學校門口接他回家,再守著他念書做作業,關在房間裏不讓出去。誰知那小子被關的不自由、不耐煩,就動起了歪腦筋。我們在前門接時,他就從後門或旁門遛出去;當我們在後門接時,他又從前門或旁門遛出去。他一出教室就東張西望瞅瞅我們在那個門口,然後從另一個門出去,遛得無影無蹤,哪兒也找不著。和我們捉了一年多迷藏,晚上回家訓斥一頓,再叫他做作業時,瞌睡就來了,哈欠連天。
他的作文如此糟糕,卻還篇篇遲交;英語更加差勁,也更加不肯學。我準備在這個寒假給他請個家教,準備十到十五元一個晚上,將他的英語突擊補一補,隻是到哪兒去找老師啊。
施慧敏聽了說道:
我認識幾個北大英語係的三年級學生,還有幾個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寒假在家度假。你真想請英語家教,我給你們引薦引薦如何?保證教的好。
那太好了,就拜托你了。
正說著,電話鈴響起,施慧敏拿起聽筒,剛想問話,聽到了裏麵的聲音,立刻就交給了舒禮銀。
老舒,找您的,可能是你夫人。
是她,大概又是那小子的事。
舒禮銀接過聽筒,剛張開口,卻未曾言,隻是聽著。不一會兒放下話筒。
果然是我兒子的事,學校又教我們去一趟呢。
舒禮銀說完,將幾本資料放進皮包,腳步匆匆出去了。
汪江南接了個電話,也出去了。施慧敏對韓熙光道:
老舒對他兒子真關心、挺著急的,看來他兒子是夠調皮的。
我看他們家的教育有些問題。你看他說他兒子很不用功,可數理化成績並不低,應該不是笨蛋。引導得法,不會有大問題的。
你看他兒子放學不回家,要他們兩口子滿大街去找,強抓押回來,關在家裏,守著他才能讀書做作業。平常一到家就看電視,讓他學習就打瞌睡,這也太讓人操心了點。
這麼大的男孩子有幾個不貪玩,有幾個知道用功讀書的?他們早放縱不管束,等養成了習慣才來校正,又不得法,能不難嗎?
是晚了點,不過應該還來得及,但怎麼又不得法了呢?
你父母是這樣教育你們姐弟的嗎?
不,我父母從來沒有這樣限製我們的行動,更沒有關過我們。可我們也沒有像他這樣不歸家呀!
你這次限製了他的行動,下次他就更不肯輕易回家,限製越多,違規也就越多。強抓回來,心裏委屈,逆反,加上累和困,精神萎靡不振,如何學的進?
我父母隻在我們玩的太過分時才說我們幾句,不過,他們是經常檢查我們學習的,不時的批評批評,指導指導。
這就對了。孩子哪有不玩的,不會玩的孩子肯定也不會學習。父母的職責就是指導他們學習、指導他們玩,和孩子一起玩,或者說指導他們玩時指導學習,相互貫通於其中。舒禮銀的問題在於先是放任不管,等出了問題才抓,抓又抓的不得法,太死過嚴。
你說的太對了,我父母就經常帶我們玩、一起玩,玩時教我們一些課外知識,也鼓勵我們和其他小朋友、同學一起玩。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確實巨大,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們都看在眼裏,自有印象,不自覺的模仿,影響著性格與性情。
我父母從不在我們姐妹和弟弟學習或做作業時看電視,聽音樂,而我們看電視、聽音樂時他們就討論學術問題,或者是陪我們看。在我們看不懂、聽不懂時給我們講解,和我們討論,評頭論足。這中間就乘機向我們灌輸了知識和道德,驅除了不健康的東西。現在想起來,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當時嘴上煩,可腦子裏卻有了印象,成長過程中有了識別,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
是啊,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是時間最長的老師,其點點滴滴的行為都影響著孩子,對子女的影響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