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光正在看書,武斌文來找舒禮銀,舒不在,就問了韓熙光一些情況,兩個人聊了起來。
聽說這次所裏評高工對工作幾十年的同誌考慮得少,而對新提拔的小處長和小主任照顧得多,有這回事嗎?
我認為這樣評職稱不大公平卻合理。新提拔的這些小處長們活動能力都很強,為所裏爭取到不少項目和經費,需要他們繼續爭取更多的項目和經費,不提升為高工能行嗎?新秀既當了主任,不提升為高工,怎麼指揮下麵的高工、組織安排科研啊?工作不就糟了嗎?
處長和高工是平級的,根本無需雙重身份;既然主任一定要高工才能指揮得動,那讓現有高工當主任不就得了。硬拔為高工,其真正水平還是原來的水平,並不可能一夜之間達到高工水平。
主任、處長有高工職稱相配工作就更容易開展,否則,……
照此說來,所長、院長也都該配上相應的職稱才能工作了,所長配研究員,院長配院士,倒也不難。再往上去,省長、部長該配什麼職稱?更上一層樓,副總理該配什麼職稱才好開展工作呀?
這,這,這,
武斌文答不上來。
星月機電所這一匹配政策,高工讓與技術基本不沾邊的管理人員得了去,是極不合理的。實在要匹配,現高工有的是,挑幾個任命不就得了。不幹技術工作,不夠職稱水平,卻擠占高工名額,賜給高工職稱,增加一道光環炫耀而已。胡提亂拔硬評審也隻是收買賊心、培植親信、結黨營私擴充勢力而已。
這武斌文是部隊轉業的幹部,文化原隻有小學水平,參加革命後經幾次調幹學習,文化有所提高,也隻到中學水平。動不了許多腦子,拐不了許多彎,上頭說什麼,他就信什麼。韓熙光告訴他:
高級工程師是技術職稱,代表一個人所達到的業務技術水準,與代表能力的官階是平行的,是各有所長,因而也風馬牛不相及。今日機電所將技術職稱賜給了管理工作者,是張冠李戴。不真正從事科研,不需要深厚的科技底墊,說是方便工作,其實隻是炫耀,評聘時也不可能用應有的技術水準去衡量。高工又有名額限製,這就讓真正從事技術工作,又具備了高工水準的人得不到應有的高工職稱,豈不欺人太勝、荒誕之極。
官階配上高工職稱,多了道光環、招搖起來更加繽紛。不過,與之打交道的主要看他的官階和手中的權力,看他能給出的價碼。並不看虛假的光環,談的不是學術和技術,而是生意經,是買賣!
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在進行技術交往時,是那些官員、乃至其他類別的技術人員都替代不了的。如搞方案的、搞機械的和搞電子線路的常常就不能相互替代。完成任務隻與所懷技術能力相關,倒也與職稱高低無大關係。
聽了韓熙光這一通議論,武斌文深思良久。
也是啊,當官的有了官階官銜,不就什麼都有了,再要個技術職稱做什麼?給我個工程師頭銜,我不還是隻能搬搬東西、做做思想工作嗎?沒有這職稱,我現在不也做得挺好嘛?
認知到了的,也有不願意要這勞什子的。
韓熙光向武斌文介紹曲延興在小花園與眾人的一段對話。
評先進、選模範、提級有我就行了,也足夠了。技術職稱那勞什子,招麻煩,惹是非,躲還躲不及呢,。
怎麼是招麻煩,惹是非呢?
評職稱總得寫篇論文吧,工作中用不到,學校裏學的那點東西早還給老師和學校了。臨時翻書本、查資料,驢唇不對馬嘴,又無業績可書、無成果可寫,徒成笑柄。對自己百害無一利,卻侵占了別人的名額,影響了人家的工資,能心安理得嘛?
占用名額是真,實實在在的。影響工資,這怎麼講?
評上高工是要升不少工資的,評不上,工資就升不上去。而我們這些人升工資卻不看技術職稱,是看幹部級別。幹部級別不象技術職稱多少年才評一次,基本是升職就升級,升級就升工資。還可以破格,經常破格,水漲船高升的快。技術職稱破格卻是鳳毛麟角。
說的也是啊,那怎麼有那麼多人熱衷於升高工呢?
噱頭炫耀而已,另外代價小。
何謂代價小?
凡熱衷於此道的人,都各有竅門可走、,論文是不費吹灰之力。為何不費力?諸位心中自明。有了論文,便有了高工。對我們這類人,凡交申請的都有恃可依,評委是得罪不起的,哪敢較真?交張白卷,也得給個高工當當啊!
介紹到這裏,韓熙光停住了。問武斌文:
聽他說,我們錢主任在評審研究員介紹孫奚若時,大談缺點和不足,卻不說優點、成績和成果,有無此事?
有這等事!不大會吧,大概是說優點時用缺點作陪襯吧。他說他投了老孫的讚成票。
可他不知道他那個介紹會減少多少張讚成票啊!我不信,曲延興說是千真萬確,說我孤陋寡聞。
老錢這個人講話發言不能脫稿,一脫稿就不著邊際。講過之後,他自己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也許吧!去年強行破格評樓步高為高工,今年又將新提拔的幾個小主任和小處長破格為高工,有那個水平嘛?個個青雲直上,一步登天。這次分配住房,那些剛剛提拔、工作不幾年的小處長、小主任和小高工都分三居室,將老員工、老工程師都擠掉了,合理嘛?
我也認為這次分房不大合理,奮鬥了幾十年的人住得破破爛爛、擁擠不堪,而剛出學校門就三室一廳、兩廳的,有空餘房間,有的為分房而匆匆忙忙找對象結婚。不知所裏出於什麼目的。
從你嘴裏真難聽到這樣的話呀,可見這次分房之荒誕。那些小高工、小處長、小主任得了天外飛來的極大利益,真是春風得意錦添花,未婚分房有幾家呀?機電所原來分房是按幹部級別、技術職稱,又安工齡、兼顧家庭人口、幾代同堂等。未結婚成家的住集體宿舍,超過一定年齡的單身給單間。在某些人的慫恿下,周大祥的授意支持下,新方案改為幹部隻要結婚,到級別就按級分房,不受年齡、工齡和家庭人口限製。高工則需要五年高工工齡才能分三居。方案一出全所嘩然,罵聲一片,指斥其違背國家政策。見反應強烈,將高工工齡減為三年,稍後又取消高工工齡限製。如此,新提的小處長、小主任和破格小高工都能分到三居套房,個個歡呼雀躍,歡天喜地。奮鬥了幾十年的老職工、老工程師被擠了出去,隻能望三居興歎。
這的的確確有些不合理,沒有將對國家的貢獻考慮進去,沒有將實際情況考慮進去。老職工除有特殊貢獻和能拿一手的能分到一杯羹外,其餘的隻有殘羹剩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