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兒聞言嗤之以鼻。幾人說說笑笑,沿洛水而行,覓得一葉扁舟,溯河而上,但見天色漸晚,夜色不知何時已然籠罩下來,天上碎星閃爍,洛水兩旁漁火點點,幾人隨意談笑,倒也不覺困倦,十分愜意。
其時,唐小水又將唐門暗器之法與李壞及莊采兒二人細細講解,李壞果然不愧是身懷魔種之人,無論施展之法何等煩繁,隻須唐小水講上一遍,李壞便能全然識記於心,並有妙悟講出。
唐小水暗暗讚歎。李壞身上魔種尚未完全激發,便已如此,他日若是與魔種全麵結合,卻不知是何光景。
行不久時,忽見前方燈火漸亮,隱隱傳出絲竹之聲,不一會,但見洛水兩旁,宮燈處處,有若繁星,將洛水兩旁照得亮若白晝,洛水及兩旁的景色清晰可辨,顯是已近洛陽城。
駛進洛陽,四人棄舟登岸,找了一家客棧,歇息下去,翌日清晨,唐小水已然離去,隻留下一張紙條:
“水兒尚有他事,不再陪同君側,有采兒和清兒相伴,當可解君前途之憂及路途之寂聊也。前途險惡,君自當珍重。”
李壞心中悵然不已,此番一別,今後暫時隻能作心靈相會了。三人收拾行囊,望華山而去。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華山即太華山,其山遠望如花擎空,故名。華山地處陝西省華陰縣南,北臨渭河平原,高出眾山,壁立千仞,以險絕著稱,“自古華山一條道”便是形容其險狀。華山主峰有三:東首朝陽峰,南麵落雁峰,西邊蓮花峰。而享譽武林的華山劍派,便建於西首蓮花峰之上。
李壞、莊采兒及清兒三人由洛陽出發,一路走走停停,瞻仰湖光山色及沿途勝景,行至華陰縣城時,已是十日之後的事了。路途中,三人不時研習唐小水傳授的唐門暗器之技,交流經驗,倒也頗有裨益,尤其是李壞,修習不足數日,其暗器上的成就隱隱已在清兒之上。
清兒不得不讚道:“真是看不出來,你這小色鬼,卻是練武的天才。”
其時,魔門之人大舉出動,由四麵八麵彙向西嶽華山之事,早已傳遍整個武林。江湖剛被一場失敗的武林大會攪動的一池渾水,這時又沸騰起來,煞是熱鬧。剛在武林大會上失意的人,紛紛由洛陽取道陝西,直赴華山而去。
百年前,魔門中人的不世奇才“無情烈焰”畢風寒,中計受伏,被正道數十名武林高手圍鬥於華山之巔,後不知所蹤,生死不知。但毫無疑問的是,經此役後,畢風寒再也未現出江湖,想來縱然不死,也差不遠了。昔年參與圍鬥的人,除了靈風大師尚且在世之外,早就死得一幹二淨。而靈風大師之所以不死,卻是因為當時他氣高氣傲,不願插手群毆之故。
這一戰是何等的慘烈!斯役後,整個江湖沉寂了將近五十年。五十年後,魔門內亂,被宵小所乘,於江湖之中大肆殺戮,荼毒武林甚巨,剛要熱鬧起來的武林又因之黯淡下去,至今日,又將近五十年。
試問,這次魔門的複出,江湖之人又怎能不震驚?好事之人又怎能不興奮?
正麵入華山之境,必先入鷹愁關。鷹愁關正當黃河、華山隘口,北瞰河流,南連華嶽,此關正雄據東西大道之中,以百雉長而高大之城牆鎖之,實是飛鳥難渡,此正是鷹愁關的由來。
若舍鷹愁關而北,則必渡黃河,向南必趨武關,而華山以南,峭壁層崖,實難攀渡。李壞自然不會舍此捷徑,徒增勞頓。於是三人稍作易容,李壞喬裝成一個遊曆的書生,莊采兒性情冷傲,氣質獨特,不好改裝,隻能保持原貌,扮作李壞的夫人,清兒調皮,改作男裝,是為書僮。
三人一路行來,但見路上行人頗多,大都是尋常人家,想來是去參瞻華山風光。此外,不時可見三五作隊,四七成群的武林人士步履匆匆地向鷹愁關趕去,三人也不理睬,隻是大聲吟詩頌詞,倒也象模象樣。
清兒戲道:“公子,夫人,李清這廂有禮了。”莊采兒聞言,心中嬌羞,麵上飛紅,佯作怒容,叱道:“李清,你實在無理之極,待我稟告――官人,好好責罰!”說罷也覺有趣,掩口而笑。
李壞背負長劍,手搖折扇,確像個遊學的士子,抬首見十數裏外,華山屼出雲表,實是險峻異常,心下讚歎,口中晃頭晃腦地道:“諸位有禮了。不才李千水,CD人士,自來學文不成,習武難就,便攜妻及仆,遊曆天下,以增見廣聞,怡情冶性,今日行近華山,但見華嶽雄極險極,真是何比樂哉,哈哈!”說罷眼珠一轉,視向莊采兒,問道:“娘子以為然否?”
李千水,自然是取自南宮纖纖及唐小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