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個厲害的裁縫!性子急的人做事風風火火的,還有那天真活潑的孩子、青少年,喜歡蹦蹦跳跳,他們的衣服做窄了行動不方便,而且還可能會摔跤。至於不好動、年齡大些的人,衣服就可以加長一些,很得體。這樣做出來的衣服穿起來才會舒服。
裁縫又接著說:“如果是舉人,年輕時中舉人的,一般都性情驕傲,走起路來就會挺胸凸肚,所以衣服就要做得前麵長、後麵短。如果是年老時中舉人的,一般都意氣消沉,走起路來就會彎腰弓背,所以衣服就要做得前麵短,後麵長。”
這個裁縫真是太高明了,太有道道了!他不僅是量體裁衣,而且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情況綜合考慮了各種要素來裁衣,這樣的裁縫還用得著去競爭找飯吃嗎?
其實,這位裁縫是在競爭中應用了不爭的哲理,以不爭而取勝於他人。他沒有靠耍手腕,拉客戶,壓低價錢,偷工減料等等。他是“競爭”中“不爭”,他是和自己“爭”。他練內功,提高服務質量。這樣,自然會有好口碑為他做廣告,生意也就源源不斷地來了。
這個精彩的故事啟發和指導了許許多多的北大學生,他們在北大課堂上學會了以不爭之道對待競爭的形勢,因而在學業上各學各的,各顯神通;在工作中,更是表現得非常謙和低調,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北大畢業生,就覺得高人一籌,反倒像個小學生一樣,在工作中總是從零開始,從頭起步,直到一點一滴地做出出色的業績,用業績說話,而不是用北大的牌子壓人。
林立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0級本科生,2004年進入寶潔公司消費者與市場研究部工作。北大畢業的他剛開始時對於接電話必須記得微笑這樣的小事不屑一顧,可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他感受到,電話那端傳過來的快樂情緒,確實給人一種美好的意象。於是他在工作中充分吮吸難得的處世營養,用自己的低調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很快他就褪去了“象牙塔”中的書齋氣,收獲了更多的成熟與自信。在寶潔公司他得到最多的評價是“北大出來的學生就是素質高”,然而林立的心中更向往谘詢工作,他果斷地辭去寶潔公司的職位。集工作經驗和基礎理論於一身的林立順利進入了上海羅蘭貝格谘詢公司,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崗位。
富蘭克林說:“如果你辯論、爭強、反對,你或許有時獲得勝利,但這個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永不能得到對方的好感。”林立的經曆再次證明了富蘭克林的偉大。強爭不如善讓。明朝思想家陸紹珩說:“人心都是好勝的,我也以好勝之心應對對方,事情非失敗不可。人都是喜歡對方的謙和,我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別人,就能把事情處理好。”強爭就會激發對手求勝的欲望,從而阻礙你繼續順利前行,使你的前進道路布滿坎坷,以至於無功而返。
越是優秀的人越容易受到阻礙。北大學生們深知這一道理,深知北大的招牌更易招致嫉妒,招致反感。這使他們主動謙和起來,甘願讓知識淺薄的人當老師,滿足淺薄之人好為人師的欲望,使他們忘記自己的北大招牌,從而成為受歡迎的人。
美國波士頓《臨摹雜誌》曾刊登了一首打油詩:“這裏躺著威廉的屍體,他死還帶著他的對——他是對的,永遠對的,他匆匆地去了,但他的死正同他是錯的一模一樣。”
北大教授沈從文說:“你不要在別人麵前顯示你是北大的學生,更不要顯示高人一籌,否則,吃虧的一定是你,而不是被你認為知識貧乏的人。會爭是沒有意義的,像老子那樣以不爭而勝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知退知進,進退自如
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善於把握進退之道,是北大學者教導學生的重要人生哲學。北大學者告訴學生們,一味隻知道猛進的人,未必是真的英雄。真的英雄是知道何時前進,何時後退的。抓住機會,該前進的時候就使出全力,如行雲,似流水,大踏步前進,高效率前進,絕不浪費稍縱即逝的機遇。而當前進的條件發生變化,再繼續前進就會帶來重大損失時,就當止則止,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體能,為再次的快速前進積蓄力量。能做到這樣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英雄。因為隻有一張一弛,一退一進,才是人生必然的選擇。不管不顧地一味往前衝,則是沒有頭腦的人所采取的莽撞行動,這樣莽撞行動的人沒有幾個是成功的。
前進太猛的人往往一時難以立足,反而可能會摔大跟頭,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損失,給別人速寫為笑料,這又何苦呢?儒學大師孟子還把進學的次弟比作流水,他說:“不科不行。”意思是流水遇到了坎坷難行的路段時,必須停下來等待後續力量,當更多的水到來時就有了更大的力量,這樣就能夠“盈科而後進”,直到一鼓作氣浩浩蕩蕩地流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