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學習——博采知識的營養,打造競爭的資本(1)(1 / 3)

學海無涯,博學才能多才

“學習改變命運,知識成就未來”。北大學生深諳博學之理,因為他們是學習的最大受益者,是學習的成功者,對學習帶來的多種益處有著最深刻的體會。如果不是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即使他們有聰明的頭腦和良好的家庭條件,他們也沒有機會邁進北大之門,為自己創造出美好的人生前程。北大教授說,學習是一個人成才的捷徑,善於學習的人就算智力不超常,也會因為善於學習而變得腦聰目明,思想變得靈活,獲得獨立思考、獨立處世、獨立功成名就的機會。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多才多藝,才能成為綜合性多元化的傑出人才,才能承擔起創造人生偉大勝利的重任。博學使人眼界寬廣,使人易於接受不知的領域,易於成為優秀的人,易於勝任任何富有挑戰性的事業。曾任北大校長的胡適教授說:“精、博二者不可偏廢。”

“學而優則仕”,舊時把讀書、學習當做榮光耀祖、擺脫低下地位、進入上流社會的唯一出路。現在雖然成才的路子比舊時多了許多,但讀書仍然是成就人生、改變命運的最好出路。北大學生無不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把讀書融入了生命的血液裏。一個北大學生在他的日記裏寫道:“我一日不讀書,便覺得沒有了精神,渾身像害了癢癢症一樣,非拿起書來不能解癢。書已是我生命的組成部分。我可以一日不吃飯,卻不可以一日不讀書,讀書給了我力量,讀書給了我最好的享受。”這樣熱愛讀書的人,必然是一個見多識廣,學有所成的人。

齊白石大師博學多才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北大學生。

齊白石年輕時曾用名齊純芝,那時他是個雕花木匠,於是人們都稱呼他為芝木匠。一次,鄰村有個家裏藏有許多名人字畫和書籍又很擅長作畫的胡姓大戶人家請他去雕刻家具,發現他在家具上雕刻的花鳥蟲魚栩栩如生,覺得他天賦不凡,才氣過人,而且性情剛直不阿,就決定收他為徒弟。胡就問他:“你喜歡讀書和畫畫嗎?”齊白石回答:“喜歡倒是喜歡,就是家裏沒有錢,買不起書來讀,而且我的年歲也大了,怕頭腦也笨了學無所成。”胡就對他說:“怕什麼!我發現你對書畫很有悟性,雕刻出來的東西特別真切。現在你剛剛24歲,隻要用心學,就沒有什麼學不好的。我想收你當徒弟,你可以先讀一讀我家的藏書,臨摹我家的那些名人書畫,邊讀書邊作畫養家。”從此,齊白石開始邊讀書邊研習名人書畫,習文作畫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不僅精心研習書畫,還深入研究篆刻藝術。他的篆刻最早摹仿浙派中的丁敬、黃易等人的雕法,後又潛心於趙之謙、吳昌碩等名家。他從漢代的《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示,改圓筆的篆書為方筆;從《天發神讖碑》得到啟發而形成了大刀闊斧的單刀刻法;又從秦權量、詔版、漢將軍印、魏晉少數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啟發,形成縱橫平直,不加修飾的印風。他在藝術領域可謂博學,吸收了數十位名家的長處,製印取法秦權、漢印、漢碑額,單刀直下,豪快有力。又轉向趙之謙,融入了晚清崇尚北碑的時風。齊白石未成名時在北京琉璃廠賣畫,書法作畫大師陳師曾偶然看到他的畫就覺得非同一般,於是冒著大雨連夜登門拜訪。當他看完齊白石一大箱子的畫後說:“很有味道!酷似八大、青藤、大滌子,猶如先賢再世……如果稍加變通,定會錦上添花。”得到名家鼓勵和指點,齊白石更加用心博覽群書,吸取眾家所長,創造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歌藝術,一生作畫不輟,留下了大量詩、書、畫、印作品。齊白石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古語說的好:“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齊白石的成就,無不是博學精研的結果。盡管他很有雕刻、作畫的天賦,但如果沒有博覽群書,精研眾家所長,絕不會憑空想出各個雕刻、書畫大家各不相同的風格,並把這些風格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去。齊白石多才多藝的才學,無不是博學的結果。博學才會開闊人的眼界,一個沒有見過大海的人永遠難以體會波濤的洶湧澎湃,一個沒有見過泰山的人永遠不會想象出泰山的雄偉險峻,同樣,一個不讀書不學習的人絕不會成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多才多藝之人。多讀一本書、多學一門藝,就會多掌握一種才能,就會多一份勇闖天下的本事。博學也許就眼前來說,不能帶來直接的成功,但博學卻可以為成功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是為成功積累著寶貴的財富。博學是走向成功的前提,是非凡人士創造人生偉業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