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信義——通行天下的準則,終生受用的財富(2)(1 / 3)

弄虛作假曆來為北大人所唾棄。北大教授季羨林老先生在《謙虛與虛偽》一文中這樣寫道:“真誠是第一標準。虛懷若穀,如果是真誠的話,它會促你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有的人永遠‘自我感覺良好’,這種人往往不能進步。康有為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自稱年屆而立,天下學問無不掌握。結果說康有為是一個革新家則可,說他是一個學問家則不可。較之乾嘉諸大師,甚至清末民初諸大師,包括他的弟子梁啟超在內,他在學術上是沒有建樹的。”一個大師級人物,對於學術上的虛偽是絲毫不能容忍的。同樣,北大的學者們最為痛恨的就是考試作弊和論文抄襲。他們對這種虛偽的行為簡直到了深惡痛絕的程度。一個北大教授這樣說:“容忍了考試作弊和論文抄襲,就是容忍了賊人橫行。既然大家痛恨賊人如過街之鼠,那麼對待考試作弊和論文抄襲,也當如對過街之鼠那樣,毫不留情。”

做一個真實的人而不是做一個虛偽的人,是北大的優良傳統。這種真實不僅體現在做學問上,也體現在做人做事上,他們用自己的真實給虛偽以當頭一棒,在北大的發展曆程中留下了許多令人稱道的佳話。

明清史專家孟森教授,講課時從來都是麵部沉悶,毫無表情,從來不會因為要給學生留個好印象而失之於嚴肅。他講課總是出奇地沉悶,幾乎沉悶得快要讓人窒息了。但他對待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準備得極為認真,就是身體再不舒服,也要把講義編得完美無瑕。不僅自己手裏有能夠經得起論證和推敲的講義,還提前把講義印製出來,發給學生,使學生人手一編。每次上課,必把拇指插在講義中間,不苟言笑地走上講台。他講課,從來不向台下看,照本宣讀,與講義一字不差。下課時,講義合上,拇指依然插於講義中間,轉身走去,依然不向台下看。下一課,仍舊如此。孟森教授講課嚴肅認真,對學生考試要求更加嚴格,絕不允許有人抄襲他人答卷,考試時間一到仍不交卷,則嚴厲批評。他說:“容忍了抄襲,就等於容忍了學生的不良習性,那是講師的失職,我絕不能當一個失職的講師。”

虛偽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考試抄襲是虛偽,見人說假話也是虛偽,當麵一套背後一套是虛偽,不真實做人也是虛偽。而虛偽的人總是愛把自己打扮成誠信的人,因為虛偽的人也知道,隻有誠信的人才會受歡迎,才能得到人們的相信,也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所以虛偽的人總要把自己說成是最誠信的的人。而越是宣揚自己誠信的人卻往往就是最缺乏誠信的人。北大有一教授就曾用一個喜鵲的寓言來諷刺這樣的人。

有一隻花喜鵲走到哪都大言不慚地說:“我是最直性的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心思,心裏想什麼說會說什麼,一點也不會裝假,心直口快,愛講真話,從來不怕得罪人。”

喜鵲確實有這樣的特點,它遇到不順眼的,就愛唧唧喳喳說一通,指責一氣。比如,見了麻雀,他要斥責:“不知道自己打食隻知道偷糧食的家夥。”見了貓,它要嘲諷:“尾巴卷上就知道討好人的虛偽者。”見了牛,它要戲謔:“蠢貨,拉個犁杖還要假裝費勁。”見了柳葉眉,它要譏笑:“小不點兒,別把人吵死。”……

有一次,烏鴉總管大人下來檢查山林。喜鵲一聽到這個消息,趕忙飛向前,笑臉相迎,喋喋不休地恭維烏鴉:“總管大人,您到這裏來真是我們的榮幸。我們太想見到您了。見到了您,我們就感到莫大的幸福。總管大人,您的羽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羽毛,您也是天下最漂亮的鳥。總管大人,您唱的歌兒特別動聽,那次演唱會上你唱的歌好像現在還響在我耳邊呢,您的歌聲真是百聽不厭,您真是鳥王國的最有實力歌星。”

烏鴉總管走後,一群鳥民就圍攏上來,七嘴八舌質問喜鵲:

“愛講真話的先生,今天怎麼不講真話了?”

“烏鴉是最美的鳥嗎?”

“烏鴉是最有實力的歌星嗎?”

喜鵲窘態百出,吱吱唔唔,答不出一句話來。公正的貓頭鷹出來替喜鵲作了回答。“喜鵲先生,恕我直言。你的所謂心直口快,愛講真話,也是有選擇的,在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者的麵前,你什麼都敢說,也什麼都能說,而一旦到了關乎自己利害的對象麵前,你就變成了最虛偽的家夥。”

古語雲:“索物於暗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誠。”“誠信”有“虛偽”來證明它的價值。意思是說在黑暗的屋子裏尋找東西,隻有火把最有用處,一下子就能照亮東西所處的位置;在當今的社會裏尋找做人的道理,唯有誠信最受歡迎。誠信與虛偽比較起來,就會發現誠信的可貴。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說:“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因為虛偽給人帶來的是表麵虛假的東西,它掩蓋的是事實的真相,使人們受到蒙蔽,產生錯覺。沿著虛偽者提供的信息走下去,最後就會上當受騙,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