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得高位,成為人上人
人生是短暫的,人生又是艱辛的。成功者有成功者的艱難,失敗者有失敗者的痛苦。成功也好,失敗也罷,芸芸眾生,萬千之人無不在尋求著幸福美好的生活。勿需諱言,我們已進入了不再恥於言名、恥於言利、恥於言官的時代。追求更響亮的名聲,實現更豐厚的利益,謀求更高級的職務,正在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追求。而考入北大,無疑某種程度上為得到更響的名、更多的利、更高的官提供了一條捷徑。一個北大學生說:“我考入北大,為我的家族帶來了榮耀,更為我的未來美好生活鋪平了道路。我已經有了創造美好生活的‘敲門磚’,我幾乎可以看到我那充滿希望的美好明天了。”從這充滿自豪感的話語中,我們感受頗深的是,當命運在不經意間創造出成功的基石時,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更加關注自己的前程,謀得高位,成為人上人,正是考入北大的人生目標。
古人也好,今人也罷,追求功成名就的人生始終是不曾改變的夢想。為了這樣的夢想,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下,一代一代的人無不把考取功名作為跳出農門、出人頭地的最佳捷徑。而我們的社會也有意或無意地認可了這條捷徑。人們無不羨慕北大的學生,人們也由衷地尊重北大的學生。在人們的心目中,北大學生才是真才實學的代表,才是堪稱有濟世本領的典範。因而,百年來,北大走出了數以萬計的優秀才子,他們也在各自的人生中扮演了令人稱道的精彩角色,無論其從政、從商、從文、從史、從醫等等,都可謂才華卓著,能力超群,不僅成為事業的成功者,也以自己的才能而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所謂人上人的生活,未必是統治一方的封疆大吏,未必是呼風有風的國之棟梁,未必是屋壘黃金、地鋪白銀的富豪,也未必是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的交際能人,這樣的定義是非常膚淺的,是隻看到了人表麵的風光和表麵的成就。
一個北大教授這樣定義人上人,他說:“人來到世上悄無聲息,人離開世界也不轟轟烈烈。隻有生活在世間的幾十年會創造轟轟烈烈的成就。但轟轟烈烈的勁頭一過,馬上又會歸於平靜,沒有更多的人會記住你的風光。唯有堅持不懈地努力追求的人,即使沒有經曆轟轟烈烈的場麵,但他們會給這個世界留下痕跡,或者有一項偉大的發明流傳千古,或者有一部偉大的作品傳世千年,當他的發明或作品影響後世的時候,他永遠地活在了人們心中。做到這樣成就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人上人。司馬遷經曆了那麼多的苦難,也從沒有嚐過富人的生活,但他留下了偉大的《史記》,讓後人從他的作品中去發現曆史和感知曆史,至今被後人所景仰,他就是真正的人上人。魯迅先生一生也沒有那種奢華富足的生活,甚至多次經曆過窘迫生活,但他留下了洋洋灑灑的6000多萬字的作品,因而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在今天看來,富足的生活隻是享樂主義者追求的感官刺激,真正的人上人是不止於此的。”
在北大學習和生活,整日接觸傑出的精英人物,無需刻意的學習和模仿,名人的熏陶和感染足以讓才智稍遜一籌的學生得到提高,再加上北大響亮的牌子,使北大人總是能夠被世人高看一眼,厚愛一分,成就一生的高位,成就人上人的生活。
100多年來,北大培養了近20萬名優秀畢業生,其中許多人成為社會各界卓有建樹的優秀人才,他們幾乎無不在其人生的進程中為這個世界留下了自己的痕跡,用自己的成功為北大的名聲增添了厚重而光彩的一筆。當然,他們在成就事業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為自己的人生創造了名利雙收的生活。100多年來,各路科學巨匠、文化大師彙聚北大,一大批優秀的學術人才在這裏脫穎而出,創造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文化科技成果。一大批謀得高位的人上人將因北大而彪炳史冊:從毛澤東、李大釗、魯迅、蔡元培到馬寅初、周培源、陳岱孫、馮友蘭、朱光潛、張岱年、王力、呂叔湘、孫伏園、傅斯年等等,足以影響千秋萬代。
一位北大學生進入北大後才感知到,有錢有權的成功隻是一種浮華的成功,它們並不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永恒滿足。當錢不斷增多的時候,當權力不斷上升的時候,欲望也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不可遏製,永遠也沒有滿足感。隻有超越了錢財、超越了權力的成功,才會帶給人永恒的記憶,讓心靈更加幹淨和滿足。研製“兩彈”的北大教授和畢業生彭桓武、郭永懷、鄧稼先、朱光亞、於敏、周光召等,他們在追求過程中可謂曆盡磨難,但獲得的成功是奢靡者永遠不能達到的。類似於這樣的成功在北大簡直無以計數,這正是北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