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弓不能太彎,話不能太滿——學會把話說得滴水不漏(3)(1 / 3)

如果談話是在三人以上之間進行的話,應照顧全局,尋找共同有興趣的話題來談。不要隻顧跟一兩個人交談,對其他在場的人置之不理。

兩人談及他人一概不知的事情時,應稍作解釋,以便大家共同參與談話。

★ 進行積極反饋

你肯定不會願意跟一個神態木然的沉默者說話,對方也一樣不希望看到你這樣子對他。因為他弄不清你是否在聽和該不該繼續說下去。所以,交談時要積極回應對方的話,比如,以各種麵部表情、神態和手勢表示同意、讚同、肯定,或者否定、不同意。也可以用簡單的語言鼓勵對方說下去,如:對,不錯,是的……當對方發現你對他的話感興趣時,說起話來更是興趣盎然而不是興味索然,那麼,他必然也會重視你說的話。

防止粗心大意的話

在現代社會裏與人相處,必須謹言慎行,千萬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

美國作家霍姆斯曾經說:“談話有如彈豎琴,如何讓它停止發出聲響,和如何讓它奏出樂音,兩者同樣重要。”

這番話無疑告訴我們,不管在什麼場合,與別人交談之時,小心謹慎的話永遠比粗心大意的話來得重要。說話之前要讓舌頭在嘴裏轉三圈,把不該說的轉掉,隻說該說的,免得說錯了話得罪了別人,自己後悔不已。

打工妹燕子找到了一份在飯店做服務員的工作,卻隻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辭退了。其實她的條件並不是很差,也沒有做錯什麼事,隻是不小心說了一句不該說的話。

那天,燕子剛一上班,店裏就進來了三位客人,她隨即拿出菜單,讓這三位客人點餐。第一位客人點的是糖醋裏脊,第二位客人點的是宮保雞丁,第三位客人點的是京醬肉絲,但是,他特別強調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倒啤酒。

很快,燕子將這三位客人所點的菜,用盤子端了出來,一邊朝他們坐著的方向走來,一邊還大聲地向這三位客人問道:“你們誰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盛酒……”

就憑燕子的這一句話,老板當然會毫不客氣地向她下了辭退令,因為她的問話很使老板臉上無光。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千萬不能說粗心大意的話。恰到好處地說好該說的話。說話不僅要根據條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也要根據前後話語相互聯係而恰當地選擇語言。

有的人往往因為多話,一時口快而引起不必要的困擾,事後懊悔不已。

少說話會降低出錯的頻率,不過相對的也會失去自己受到別人肯定的機會,這無疑是兩難的抉擇。

折中的方法是:隻在必要的時刻說出必要的事情,並且以正確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明智之舉。

一個非常注意身體健康,日常生活規律,且每天慢跑鍛煉體魄的人,倘使由於粗心大意闖了紅燈,以至於被車撞傷,最終成了植物人,那麼,他以往的努力就會瞬間化作泡影。

說話又何嚐不是這樣?

因此,說話的時候要看緊自己的舌頭,注意隨時謹言慎語,避免因一時的出錯而惹來終身的遺憾。

粗心大意的話可能招致想象不到的危險,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造成離婚的導火線,也許隻是幾句不中聽的話;發展成犯罪行為的,也可能是異想天開的幾句話。

這類意想不到的事情其實並不少見。由此可知,說話中的語言釀成大錯的危害性,是不能輕率地加以忽視的。

常常在背後談論是非或說別人壞話,是要不得的行為。

所謂“隔牆有耳”,在背後議論別人,最終難免會傳至當事人的耳內,導致彼此心中滋生矛盾。

尤其是在辦公室,同事之間關係極為敏感,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有心人肯定聽得一清二楚,並且會加油添醋轉告當事者,矛盾自然就產生了。

因此,為了使自己在交際活動中能夠左右逢源,應該提醒自己注意以下與人交談的十點忌諱。

★不要打斷他人的談話,或是搶接別人的話題。

★不要使用隻有自己才知道的簡略說法,使對方一時難以領會你的意思。

★不要分散注意力,使別人再次重複已經談過的話題。

★不要連續發問好幾個問題,讓對談的人覺得你的態度過分尖銳或要求太高,很難應付。

★不要對別人的提問漫不經心,使他感到你不願傾聽他的敘述或助他一臂之力。

★不要隨便解釋某種你不很清楚的現象,也不要對別人談話內容輕率妄下斷語,借以表現自己內行。

★不要虛虛實實,或顧左右而言他,令人迷惑不解。

★不要一再強調某些與主題風馬牛不相及的細枝末節,使人感到厭倦、窘迫。

★不要當別人對某話題興致勃勃之時,你卻表現得不耐煩,並將話題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方麵去。

★不要將正確的觀點、中肯的勸告佯稱為是錯誤和不適當的,使對方懷疑你話中有戲弄之意。

別答應你無法兌現的事

守信或不守信,都是一種習慣。要糾正一種壞習慣比較難,要放棄一種好習慣卻很容易,隻需一次又一次遷就自己,好習慣就變成了壞習慣。就像抽煙上癮一樣。當你想堅持一種好習慣時,重要的不是別人能不能原諒你,而是你能不能原諒自己。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信守承諾的重要性,他們不會輕易為自己辦不到的事情誇下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