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弓不能太彎,話不能太滿——學會把話說得滴水不漏(4)(1 / 3)

他或者她,對自己的真實年齡心中有數,不會有一天的誤差,甚至準確到幾點幾分,根本用不著你來告訴他真實年齡,人家請你猜,希望得到的答案隻有一個:減幾歲。假如你心眼還算不壞,何不順從民意,給人一個開心?“減歲”分寸,大致是年輕人略減三五歲,中年人可減七八歲,老年人則可大膽地減去一二十歲。

有人請你猜商品價格,正是對自己的智商和眼力缺乏自信的時候,並無意想考你的眼力。在市場環境不是那麼幹淨、誠信度存在問題的時候,買了任何東西,都難免心存疑問:是不是把滌綸看成了毛綸?是不是把黑心棉當成了優質棉?是不是把假冒偽劣買成了知名品牌?是不是被哪個家夥的花言巧語宰了一把?

既然人家有這麼多擔心,你把價格適當講高一兩個等級,讓他認為自己做了一筆聰明的交易,至少眼力和智商不低於你,晚上就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你也算做了一件善事。

總之,除非對方是自己的至親,有時不管他是否高興都不得不說真話外,對其他的人,凡是說真話對方就不開心、不樂意、不願接受時,都不妨說謊。即使這樣對他沒有好處,也是他自己的修養功夫欠佳,聽不得真話,不是你的錯。

★ 為免衝突,可以說謊

一位妻子得了咽炎,囑咐丈夫下班時買藥。誰知丈夫下班匆匆,忘了這事,等他想起來時,藥店早關門了。他深感不安,怕妻子生氣,於是撒謊說:“我跑了幾家藥店,都沒有貨了,明天早晨我去醫院買。”

妻子十分感動,自然沒有責怪他的心情。當事情已經發生,無法補救時,爭吵隻會使結果更糟。能夠避免這種不愉快的事發生,本身也可以算是一種收獲,說謊也無妨。

★ 為求公正,可以說謊

世上每天都在發生不公平的事情,因為誠實而不得不忍受不公,顯然沒有什麼道理。這時候,說謊也可以成為一種尋求公平的手段。

比如,有位村民承包的土地被人侵占,先後找了村委會、鄉政府、土地局,都沒有得到解決。最後,他給地區領導寫信反映情況。這封信很快批轉下來。當地一位幹部問他:“你在地區有人嗎?”這位村民多了個心眼,含糊其辭地承認了,於是問題解決了。

這個故事,並不是宣稱可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論做任何事情,起碼的遊戲規則還是應該遵守的。說謊應該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過於依賴它,豈不成了騙子嗎?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拐彎抹角才會罵的漂亮

有些話,你明白說出來會傷到人,但是不說出來又會不吐不快;婉轉地說怕人聽不懂,正經八百地說又怕人誤會你的一番好意。這些話該怎麼說?特別是那些不該說的話?

宋朝著名的大文豪蘇東坡到莫幹山遊玩,玩了一整天,又累又渴,遠遠看到一個小寺廟,便喜出望外地跑過去想要討杯水喝,順道休息一下。

廟裏的老僧看到穿著極為普通的蘇東坡,對他愛理不理。

為了想喝水,蘇東坡隻好報上姓名。老僧一聽,原來是赫赫有名的蘇大學士,瞬間變了一個樣。不僅百般殷勤地奉上好茶,還請蘇東坡到上等客房休息。

待蘇東坡欲離去時,老僧臉上的笑容甜得像蜂蜜一樣,諂媚地說了一連串好話,要求蘇東坡題字留念。

蘇東坡麵對這個勢利鬼,倒也不擺架子,立刻拿起筆來寫了一幅字:日落香殘,免去凡心一點。火盡爐寒,備把意馬牢拴。

老僧得到大學士的手墨,非常興奮,把這幅字掛到大堂之上,並且不時對過往香客洋洋得意地炫耀一番。

一天,一位文人來到寺廟裏,一見到掛在大堂中央的這幅字,忍不住捧腹大笑。老和尚看得莫名其妙,這個文人解釋道:“這幅字寫得真妙,日落香殘是個‘禾’字,凡字去了一點就是‘幾’字,合起來就是個禿字。爐去火是為‘盧’,再加上馬就是‘驢’。所以蘇大學士是在罵你禿驢哪!你竟然還這麼得意!真是笑死人了!哈!哈!”

蘇東坡文采飛揚,罵人不帶個髒字,讓老僧自取其辱,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你自認為有蘇東坡的文采,當然可以暢所欲言,道盡你心裏想罵人的話。如果沒有,你又有什麼資格批評別人?

不該說的話,還是別說了吧!說得太好,別人懷疑你的居心;說得不好,別人又會因為找不到台階下而遷怒於你,這種兩麵不討好的事,何必處心積慮去做呢?

當別人很明顯處於優勢,向你提出無理要求,甚至是在無理取鬧,那麼處於劣勢的你就忍氣吞聲,甘願挨欺負嗎?其實我們可以采用婉轉的方法以牙還牙,保護自己的權力。

一個吝嗇的老板叫夥計去買酒,夥計向他要錢,他說:“用錢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不花錢買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會兒夥計提著空瓶回來了。老板十分惱火,責罵道:“你讓我喝什麼?”

夥計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能從空瓶裏喝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不花錢買酒與空瓶裏喝酒同類一比,就出現了針鋒相對的矛盾,諧趣頓生。老板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夥計的智慧卻得到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