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弓不能太彎,話不能太滿——學會把話說得滴水不漏(6)(1 / 2)

話要說得準確,還包括要說的得體。如有些人愛加重語氣,每次說的都是“真話”、“非常重要”的消息、“最動聽的故事”,等等,常用“最”、“極”“非常”、“無限”之類的字眼,顯得非常平庸,到真的有值得稱“最”的時候,就無法表示了。因此,說話者不僅要考慮主觀方麵的要求,還要兼顧到客觀方麵的要求,隻有兩者統一了,才會使表達的效果更好。

莫要口無遮攔,避免話不投機

在交談中,每說一句話之前,都要考慮一下你要說的話是否合適,不要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給其他人造成不快。

小王和小張平時愛開玩笑,幾天沒有見,一見麵一個就說:“你還沒有‘死’呀?”對方也不計較,回一句:“我等著給你送花圈呢。”兩個人哈哈一笑了事。

後來小王因病重住進了醫院,小張去醫院看望,一見麵想逗逗他,又說:“你還沒有死呀?”這一次,小王變了臉,生氣地說:“滾,你滾”便把他趕了出去。

即使是親密無間的朋友,說話也不能口無遮攔,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有些人說話所以惹惱人,並不是他們不會說話,而是場合觀念淡薄。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當務之急在於增強場合意識,懂得不同場合對說話內容和方式的特定限製和要求,時時不忘看場合說話。

與別人聊天或者閑談的時候,最好不要對個人的衛生狀況妄加評論。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頭皮屑或口氣很難聞,或者拉鎖紐扣沒係好,請盡量忍耐不去想,並等他親密一些的朋友告訴他。如果你直接告訴他,特別是在人比較多的場合,很容易讓對方處於尷尬的境地。

許多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尤其對女性而言,年齡是她們的秘密,不願被人提及。對錢等涉及個人收入的一類私人問題的詢問通常也是不合適的,可以置之不理。

在社交活動中,應該以誠待人,寬以待人。要與人為善,而不要打聽、幹涉別人的隱私,評論他人的是是非非等等。不要無事生非,捕風捉影,也不要東家長,西家短,更不要傳小道消息,把芝麻說成西瓜。說話要有事實根據,不能聽風就是雨,隨波逐流。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謂惡語是指那些肮髒汙穢、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類的語言。口出惡語,不但傷人,而且有損自身形象。在社交活動中,應當尊重人,溫文爾雅,講究語言美,而不要自以為是,出言不遜,惡語傷人。

此外,如果兩人相見,話不投機怎麼辦?不妨把“話不投機”的對方當作會話訓練的對手。有一種人,當他和某人在一起時,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可是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時,卻沉悶得不講一句話。

俗語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有些朋友一旦感到與對方講話不投機,自己雖有話題,也不願提出,而且從心底裏拒絕接受對方的意見,這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應有的態度。培養自己的說話能力,除了說話的場合與次數要多以外,更要把握與各式各樣的人交談的機會。你或許會發現自己對某個人有很深的成見,一見到他,就產生一股厭惡感。這時,你不要逃避,應該更積極地去跟他交談,這是訓練會話技巧的最佳方法。你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跟他談,例如電影啦、音樂啦,通過這些交談,可以促進兩人之間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了解。經過幾次交談後,或許你會發覺:“哦!原來他不是一個那麼令人討厭的人!”也可能你們會從此變成一對很談得來的朋友。

日本影評家澱川長治曾說:“我從來沒有碰到過令我討厭的人。”

這是一句很了不起的名言,你如果能夠去除不跟討厭的人講話的觀念,一定會變得很有人緣,會話技巧也必提高,這種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而如果一次話不投機就放棄了深入了解別人的機會,或許失去的要比得到的更多。記住,給彼此一個機會,或許你就能收獲一個知心的朋友。

在對方失去耐心之前先閉上嘴巴

有一種人真讓人痛苦,他們從來不能簡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來不知道什麼該說和不該說,總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他一開口,別人就沒有什麼插嘴的機會了,喋喋不休到對方失去耐心,仍不肯閉上自己的嘴巴。

更讓人痛苦的是,這種人為數還不少。

有一則笑話:

電台台長為了調查電台的收聽率,決定在星期天晚上打電話給1000個男人:“請問您現在在聽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