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大王恩地·卡內基,在他小的時候家裏非常貧窮,後來他參加工作時,他的工資是每小時2分錢。再後來他發跡了,捐給別人的錢多達3.65億元。在他很窮苦的時候他就明白,影響人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滿足對方的需要。雖然他隻受過四年的學校教育,但是他很早就掌握了如何與人交往的技巧。
恩地·卡內基曾經做過一件令人深省的事情:他的兩個侄子都在耶魯大學念書,可能是由於學業太忙就疏忽了寫家信,完全沒有想到家裏牽掛他們的母親。
卡內基聽說這件事情以後,就給兩個侄子寫了一封閑談的信。在信的末尾,他附上一句,說是給他們每個人寄上5美元。可是他並沒把錢裝進信封。
兩個之子很快往家裏回信了,他們很感謝叔父的關心,而他們也輕描淡寫地提到沒有看見錢。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卡內基與人打交道的智慧所在。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你希望對方去做一件事情,在沒有開口之前,先問問自己如何使對方渴望做這件事情。”
如果這個問題困擾了你,你就應該想清楚再找對方談。如果匆匆忙忙找對方談不會得到令你滿意的結果。
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需要技巧。在這裏,我們引用一段很著名的話給你一些很好的建議。
亨利·福特說:“如果你想擁有一個永遠成功的秘訣,那麼這個秘訣就肯定是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這個立場是對方感覺到的,但不一定是真實的。”
能夠掌握這個秘訣並且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就是你獲得成功的技巧。
現在你可以試著從別人的觀點出發,看看在你的意識中有沒有這種想法。如果沒有你就應該檢討自己,在哪些方麵做得還不夠。如果你的觀點和他的基本相同,那麼你可以開始考慮怎樣提高自己的這種能力了。
最後,有必要再把福特的話重複一遍,以加深你的印象。這就是:“如果有一個永遠成功的秘訣,那麼這個秘訣就肯定是如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多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
善於犧牲自我利益是人們自我修養的一種高超境界,一般人很難達到。但對管理者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溝通能力,在這方麵加強自己的鍛煉是必要的。
★ 善於犧牲自我利益
善於犧牲自我利益表現在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在必要的時候要敢於放棄自己的利益。如果把個人在精神方麵的滿足也視為利益的話,它還包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為了別人的需要,有時甚至主動地犧牲個人利益。善於犧牲自我利益的人總是受到別人的歡迎和愛護。
比如,兩人之間鬧了矛盾、生了別扭,如果有一方能夠忍讓並主動和解,這種寬容忍讓的品質也是善於犧牲自我利益的表現,久而久之,這種優良的品性必會受到眾人的喜歡。
★ 給人宣泄的機會
給人以宣泄怨憤的機會,包括對自己的怨恨,這是一種博大的氣度與胸懷,也是犧牲自我利益的表現。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應該盡量讓自己的下屬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見。
鬆下公司曾經設立了一個橡皮製成的總經理人像,如果員工對上級有了意見,可以拿起大棒來打“總經理”,邊打邊發泄自己的牢騷和怨氣。待員工怒氣平息之後,員工便可以到隔壁房間去,那裏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來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 以長遠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
真正懂得並善於犧牲自我利益的人都很清楚:短暫的眼前利益損失有可能換來更大的利益。管理者應該以長遠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抱著“犧牲一點自我利益沒什麼關係”的處事態度,這樣必然會有助於建立更廣泛更穩固的關係網。
★ 多從對方的立場角度看問題
多從對方的立場角度考慮問題是理解人尊重人的重要技巧,人們考慮問題和事情大多以自我為出發點,但由於人們的價值觀、態度、願望及所處的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不盡相同,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人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在思想上分歧,為了更好地理解人、幫助人和關心人,多從對方的立場角度看問題是必要的,凡事跟別人“調個位置”看看,必能增進了解和支持。在人際關係網的建立和維護中,即使雙方發生了矛盾和分歧,也能通過這種換位思考的方式迅速化解和消除矛盾,進而重歸於好。
站在對方的立場說服對方
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中曾經寫道“即使理由多得像草莓子一樣,我也不願在別人強迫下給他一個理由。”
強迫,絕對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而且極可能衍生負麵的結果,最後與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馳。
因為,就像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是無法強迫它喝水一樣,人其實很難透過強迫性的舉動,說服別人讚成自己的觀點,或是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誌,去做他們百般抗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