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個要義學會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並承認它、接納它(1)(1 / 3)

"我沒有情緒,我很好!"這是你麵對自己情緒的態度嗎?如果不承認、不接納自己的情緒,又何談轉化自己的情緒?想承認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就必須先了解什麼是情緒,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及識別他人的情緒。不能夠掌握這些的人,"1分鍾轉化自己的情緒"就隻能是妄想。

走近熟悉而又陌生的情緒

提起情緒,或許你會告訴說:這一點都不神秘!喜、怒、哀、樂、憂、思、悲、恐,我們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情緒包圍。但若問起究竟什麼是情緒?又很少有人答得上來。人人都有情緒,有些人甚至有過刻骨銘心的情緒體驗,但卻無法給情緒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讓我們來看看下麵這位朋友的日記,一起來了解什麼是情緒?

今天早上醒來,情緒特別的低落,吃著早飯,眼圈裏淚水止不住地打轉,悄然間滑落,跌落在碗裏。飯在嘴裏,卻難以下咽,昨晚你刺耳的話語還回蕩在耳邊。

出門前,看了一眼手機,有一條未讀的短信,你的寥寥數語卻又讓我不知所措。昨天晚上我們的情緒都太激動,我知道我有些話傷了你,可是你何嚐沒有傷我。為什麼我們彼此都這麼敏感?

來到公司,我卻沒一點兒情緒工作,什麼也不想幹。打開空間,想寫些東西,最近我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排遣方式。可是還沒寫兩句,眼淚又不爭氣地湧了上來。

我關掉空間,想去趟洗手間,卻不小心一頭紮進了男廁所,嚇得我心驚肉跳。情緒壞到這種狀態,還從來沒有過。

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脆弱的,再難再苦再累,我都沒有流淚;即使高考落敗、工作受挫、理想破滅,我也沒有這般難過。但,我就是受不了最親的人的指責!

下午要出去做調研,也好,借此出去放鬆一下,調整調整情緒。什麼時候我才能變得更簡單一點,更純粹一點,更淡然一點,但我實在是難以、難以做到啊!

這位朋友的情緒可謂是糟糕透了,從她的描述來看,她似乎很堅強,但似乎又恨脆弱;她在不停地和自己對話,以此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她渴望調節自己的情緒,但一時又難以做到。

其實,情緒就是這樣的,看似簡單和習以為常,實際卻非常複雜和難以捉摸。看看古人的描寫就知道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歡快的情緒;"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這是傷感的情緒。

對同一件事情,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境遇下喝酒,產生的情緒也會大相徑庭:"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是愉快的情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是不愉快的情緒。

鑒於情緒的複雜性,心理學家給情緒下了這樣的定義: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獲得滿足與否的反映。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是內心的感受經有身體表達出來的狀態。

我國古代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七情說,美國心理學家普拉切克提出了八種基本情緒理論:悲痛、恐懼、驚奇、接受、狂喜、狂怒、警惕、憎恨,心理學家比較認同的人類的四種基本情緒是: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

從這幾種說法來看,人類不愉快的情緒更多。就連中國的古詩詞,更多的也是充滿哀傷的詞句,而歡快的詞句卻是少之又少。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要從情緒產生的基礎來說明。

情緒產生的基礎是需要,凡是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或能促進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事物,便會引起我們愉快的情緒;相反,凡是不能滿足這種需要或可能妨礙這種需要得到滿足的事物,便會引起我們不愉快的情緒。而人性的本質是貪婪的、不易得到滿足的,所以,不愉快的情緒總是那麼多。

也正因為事物是複雜的,人的需要也是複雜的,而事物與人的需要的關係更複雜,所以,一件事情可以同時讓人悲又讓人喜,有些事情甚至能引起人們很複雜的、自相矛盾的情緒,所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非正是如此。這也從理論上說明了情緒的複雜性。

情緒還有其延伸內涵:第一,泛指感情、心情;第二指心境,例如,他的母親去世了,他這段時間情緒都不太好,指的就是心境;第三指勁頭,"今天工作情緒不錯",指的就是工作很有勁頭;第四指不正當或不愉快的情感,也可以稱為負麵情緒或者壞情緒。我們常常說人"鬧情緒",鬧的多是負麵情緒。

除此之外,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弱程度和持續時間長短,又可將情緒分為幾種狀態:心境(比較微弱但持久的情緒狀態"、激情(迅速強烈地爆發但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應激(出乎意料的情況下引起的情緒狀態"等幾種情緒狀態。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大發感慨:原來,我對情緒所知甚少。正因為此,我們才有必要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有關情緒的更多內容。

探尋與發現:情緒的意義

揭開了情緒神秘的麵紗,我們對情緒有了更多的認知,接下來我們將對情緒做更深入的探尋。也許你會覺得,對情緒有個大概的了解就夠了,有必要了解得這麼深入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

古代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曾把一胎所生的兩隻小羊放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一隻小羊隨羊群在草地上快樂地生活;而在另一隻小羊旁邊拴了一隻狼,這隻狼不斷地攻擊、威脅這隻小羊,在極度的恐懼下,小羊吃不下任何東西,不久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