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台機器裏,再小的零件,機器缺了它也無法運轉。對一個公司裏的崗位也是這樣的,每一個崗位的職能都不可或缺。就算自己的工作不能直接給公司創造經濟效益,但那些所謂"重要"員工的工作離了你的支持卻無法正常開展。因此認為自己不重要的思維傾向是絕對不正確的。
因此,要正確看待自己的位置,不能扭曲自己的認知,不要變得自大或自卑,要有更加健康、平和的職業心態,別認為自己不重要,也不要認為自己太重要。
作為一個職場中人,要時刻保持這種成熟健康的心態,這種心態帶給自己也將是平和、坦然和淡定的情緒,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也是幸福和快樂的源泉。
莫要對工作產生抵觸情緒,工作的意義不隻是薪水
你會為工資傷腦筋嗎?這個工作工資太低,幹著沒勁;自己幹得多,卻拿得少,不公平;很長時間都沒加薪水了,隻讓加班不加薪水,誰願意幹啊。這些都是你因工資產生的抱怨。的確,職場中人因為工資心情不悅、情緒不高是常有的事。因此造成我們的消極怠工:不加工資就不好好上班,什麼時候加工資了,再好好幹。
如果你有以上的種種想法和心態,隻能說明你還不懂得工作的意義。
一位年輕的記者因為薪水低,心情一直特別鬱悶,他決定完成最後一次采訪任務就辭職。這次他要采訪的是一名非常知名的企業家,因為是最後一次采訪了,這位記者還是盡量調整心情,做了認真的準備。因此采訪很成功,他和這位企業家談得非常愉快。
采訪結束後,企業家親切地問年輕人:"小夥子,你每個月的薪水是多少?"
這下說中了年輕人的心事,他歎了一口氣說:"薪水很少,每個月隻有3000元。"
企業家微笑著對他說:"很好!雖然你現在的薪水隻有3000元,可你所得到的遠遠不止這3000元。"
年輕人聽後,吃驚而又疑惑地望著他。
企業家接著說:"小夥子,從你今天對我采訪來看,你是很有工作能力的,其他各方麵素質都很高,我相信你日後一定會取得很大的成就。所以,要多多積累各方麵的經驗,不要管目前的薪水高還是低,要爭取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和曆練,那麼日後就一定能有作為。這就像在銀行裏存錢一樣,你的才能夠在銀行裏生利息,將來它會連本帶利地一同還給你。"
企業家的話讓年輕人受益匪淺。多年後,這個年輕人成為業內一名出色的記者。回想當初與企業家先生的談話,他感慨地說:"對於年輕人來講,注重才能的積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加重要。這才是工作的真正意義。"
的確,一個隻為薪水工作的人,是不會看到工資背後可能獲得的成長機會的,也不會意識到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對自己的未來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更無法在工作中體會到樂趣。
隻為薪水工作的人,很難在工作中投入熱情,他們對工作沒有良好的態度,完全是看工資幹活,工資少,那就少做,能不做的就不做,敷衍了事。他們覺得這樣對得起自己的工資了,卻從未想過是否對得起自己的才華、自己的前途,對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他們因為不滿意自己的薪水,就把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也放棄了,這實在太可惜。被他們放棄的這些東西與薪水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在未來能為他們換取更多的金錢。可是,他們不明白這些道理,隻是一味地對工作產生抵觸情緒。於是他們卓越的才華和創造性的智慧悉數被吞噬,成為沒有任何價值的員工。
鬱悶、消極等抵觸情緒永遠換不來加薪。對於職場中的人來說,尤其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更不應該為薪水而工作,那無異於毀掉了工作給予你的其他更多的回報。這樣的態度會讓你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越是抱怨工資低,越是無心工作;越是無心工作,越是創造不出來工作成就,越是不會漲工資。
所以,在開口抱怨薪水微薄之前,你不妨先地問問自己:我為工作付出了多少?很多時候,並不是老板不給你加薪,而是你的能力和經驗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因此,這個時候,如果能把對工作的抵觸情緒轉變為"抱怨工資低,不如自我增值"的正能量,那麼你在未來會得到包括工資在內的更多東西。
因此莫要因為一時的薪水低,就對工作產生抵觸情緒。要放棄隻為薪水而工作的念頭,快樂也會如期而至。要把未來賺更多的錢當做自己的激勵因素,而不是把"現在薪水不高"當做自己不努力工作的借口。在工作中充滿激情的人並不是工資在推動這他們,而是成就感在激勵著他們,這種價值觀超越了金錢的影響力。
工資當然是我們工作的目的之一,但是比工資更可貴的,是在工作中獲得的寶貴經驗、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的充分表現和人品的普遍認同,這所有的東西加起來才是工作的全部意義。而這些才是決定你的薪水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不是你想當然地想加薪就會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