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江某把積極工作的目的定位在“為責任,為事業”上。一年後果如老領導所言,受到領導賞識,被提拔重用。
看來,在職場謀略上,“聲東擊西”也是一個屢試不爽的策略,同樣大有用場。比如找工作就不能表露自己沒人聘用的情況,在單位想升遷也不能向同事表示真實意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江某剛開始就是沒有注意,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意圖,結果使自己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令別人自願為你出頭
當麵對實力強大的對手,你一人難以抗衡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編造謊言中傷對手,從對手無意的言行中,“牽強附會”地得出對另一強者不利的結論,激怒他,使他為你出頭、出力去對付你的對手。這樣,你的對手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而你也就樂得坐山觀虎鬥了。
例如東漢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由江陵順水而下,駐守赤壁,擺出渡江南下攻打東吳孫權的態勢。東吳百官,有主戰的,有主和的,弄得國君孫權也舉棋不定,急召都督周瑜回朝問計。就在這時,諸葛亮為了鞏固孫權和劉備共同抗曹的聯盟關係,專程出訪東吳。來到東吳後,孔明看出說服周瑜決心抗曹既可以平定文武大臣的嘈雜議論,又可以堅定孫權聯盟抗曹的決心,是他這次出訪的重點。此時的孫權、周瑜雖心存抗曹念頭,可是在諸葛亮麵前故顯深沉,不露痕跡,同時也想試探諸葛孔明,故而談及抗曹之事,周瑜總是以言語搪塞,遊說出現僵持狀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便針對周瑜氣量狹小,且又根據凡人對愛情都是自私的特性,故意曲解曹植的《銅雀台賦》中的兩句話,激起周瑜對曹操的滿腔怒火,痛下不滅曹操誓不為人的決心。下麵就是這次遊說的簡述。
一天晚上,魯肅引諸葛亮會見周瑜。魯肅問周瑜:“如今曹操駐兵南侵,是戰是和,將軍欲如何?”周瑜說道:“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難以抗命。而且,兵力強大,不可輕敵。戰則必敗,和則易安。我們意見和為上策。”魯肅大驚道:“將軍之言錯啦!江東三世基業,豈可一朝白白送給他人?”周瑜說道:“江東六郡,千百萬生命財產,如遭到戰禍之毀,大家都會責備我的。因此,我決心講和為好。”
諸葛亮聽完東吳文武兩大臣的一段對話,覺得周瑜若不是抗曹的決心未定,也是一種有意試探。此時如果不另辟蹊徑,隻是講一通吳蜀聯合抗曹的意義,或是誇耀周瑜蓋世英雄,東吳地形險要,戰則必勝的道理,肯定難於奏效。於是,他巧用周瑜執意求和的“機緣”,編出一段故事,激怒了周瑜。
諸葛亮說道:“我有一條妙計,隻需差一名特使,駕一葉扁舟,送兩個人過江,曹操得到那兩個人,百萬大軍必然卷旗而撤。”周瑜急問是哪兩個人。諸葛亮說道:“曹操本是一名好色之徒,打聽到江東喬公有兩位千金小姐,大喬和小喬,長得美麗動人,曹操曾發誓說:我有兩個誌向,一是要掃平四海,創立帝業,流芳百世;二是要得到江東二喬,以娛晚年。目前雖然領兵百萬,進逼江南,其實就是為喬家的兩位千金小姐而來的。將軍何不找到喬公,花千兩黃金買到那兩個女子,差人送給曹操?江東失去這兩個人,就像大樹飄落一兩片黃葉,如同大海減少一兩滴水珠,絲毫無損大局;而曹操得到兩人必然心滿意足,班師回朝。”周瑜說道:“曹操想得二喬,有什麼證據可說明這一點?”諸葛亮答道:“有詩為證。曹操的小兒子曹植,十分會寫文章,曹操在漳河岸上建造了一座銅雀台,雕梁畫棟,十分壯麗,並挑選許多美女安置其中,又令曹植作下一篇《銅雀台賦》,文中之意就是說他會做天子,立誓要娶‘二喬’。”周瑜問:“那篇賦是怎麼寫的,你可記得?”諸葛亮說道:“因為我十分喜愛賦中文筆華麗,曾偷偷地背熟了。”周瑜請諸葛亮背誦。賦略雲:“從明後以嫁遊兮,甓高台以娛情,……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立雙台於左右兮,在五龍與金風。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