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話並不是人人愛聽,有時反而會成為你辦事的障礙;說話太虛則讓人對你缺乏信任感。虛而實之,實而虛之,虛虛實實才是最佳的選擇。
心裏這樣想,嘴裏那樣說
中國人的行為模式很特殊,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表麵上一套,實際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換句話說,就是嘴上說喜歡“直來直去”,內心深處卻並不喜歡“直來直去”。當對方回答“不”的時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隻是礙於麵子,第一次需要拒絕來拿拿架子,擺擺譜,或是客套的禮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懇求時,對方可能就同意了。反過來說,當對方說好的時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許隻是不願當麵給你難堪而已!
明白了這個道理,也就知道為什麼在為人處世中,為什麼許多事上司說“研究研究”之後便沒了下文;為什麼對上司提意見“直來直去”的人。卻不僅難以獲得上司的滿意,反而會因此而遭到打擊報複。
有一個單位,上司在會議上,提了一項改革計劃。在上司的長篇大論之後,照例問問各級主管有沒有意見。正當眾人都靜默無聲的時候,卻有一個不識相的家夥,立刻站起來,提出他的看法,並針對計劃的弊病,說得口沫橫飛,最後還提出了另一項改革計劃,幾天之後,他被調職了。不久,又因為犯了點小錯,被上司連降三級,下放到一個最偏僻的倉庫當了一名“超配”的副主任。
上司既然會在會議中先提出計劃,就是擺明了要大家等一下表決時,全部沒意見通過。表決當然也隻是走走形式而已,否則在計劃公布之前,他自會先私下征詢部屬的意見。如果是公開要各級主管做評估時,可別當真,他隻是給大家麵子而已。換句話說,上司問大家有沒有意見,實際上就是要告訴大家——不準有意見。
虛實規則認為,要想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功,必須懂得察言觀色,善加分辨,認清對方是真要你開口,抑或隻是禮貌性的客套。最好在說話時巧妙地拐個彎兒,千萬不要“亂放炮”。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麵子。直來直去,實際上就是“不給麵子”,使對方心中不快,以至造成雙方關係破裂,甚至反目成仇。事後想想,僅僅因為區區小事,非原則性問題而失去“頭兒”的賞識,真是毫無意義,後悔晚矣!
朱元璋稱帝後,要冊封百官,可當他看完花名冊時,心裏又犯起了愁。因為功臣有數,但親朋不少。封吧?無功受祿,群臣不服;不封?麵子上過不去。軍師劉伯溫看出朱元璋的難處,又不敢直諫,一來怕得罪皇親國戚,惹來麻煩,二來又怕朱元璋受不了,落下罪名。但想到國家大事,不能視而不見,最後,他想出一個方法,畫了一幅人頭像,人頭上長著束束亂發,每束發上都頂著一頂烏紗帽,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接過畫,細品其味,忽然哈哈大笑道:“軍師畫中有話,乃苦口良藥;真可謂人不可無師,無師則愚;國不可無賢,無賢則衰!”原來,劉伯溫畫的意思是,“官(冠)多法(發)亂!”劉伯溫此舉,不但未傷害到朱元璋的麵子,不犯龍顏,還道出了諫言:官多法必亂,法亂國必傾,國傾君必亡。畫中有話,柔中有剛,也算是為人處世高明的“說話會拐彎兒”,使聽者懂得話外之音,達到預期的目的。
另外,說話會拐彎兒,還體現在巧妙勸說上司改正自己所作出的錯誤決定,讓上司從你拐彎兒話中,自己悟出應該如何去做。
春秋時的晉國,自晉文公即位後,發憤圖強,使得國家迅速興盛起來,成為春秋時的一大強國,晉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來,晉襄公、晉靈公卻不思振作,隻圖享樂。晉國的霸主地位也不知不覺地被楚莊王代替。晉靈公即位不久,不思進取,大興土木,修築宮室樓台,以供自己和嬪妃們享樂遊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個九層高的樓台。可以想見,在當時那種科學水平、建築材料、建築技術等條件下,如此宏大複雜的工程,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無疑會給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負擔,使國力衰竭。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對建九層樓台。但是晉靈公固執己見,並且在朝堂之上嚴厲地對大臣說:“敢有勸阻建樓台的,立即斬首!”氣氛十分緊張。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嚇得噤若寒蟬,誰願意去送死呢,再沒有人敢說反對的話。
一天,有個叫荀息的大夫求見。晉靈公以為他是來勸諫的,便命人拉開弓,搭上箭,隻要荀息開口勸說,他就要射死荀息。誰知荀息進來後,像是沒看見他這架勢一樣,非常輕鬆自然,笑嘻嘻地對晉靈公說:“我今天特地來表演一套絕技給國君看,讓國君開開眼界,散散心。國君您感興趣嗎?”晉靈公一聽有玩的就來神兒了,忙問:“什麼絕技?別賣關子了,快表演給我看看。”荀息見晉靈公上鉤了,便說:“我可以把九個棋子一個個疊起來以後,再在上麵放九個雞蛋。”
晉靈公聽到這事十分新鮮。不相信荀息會有這麼高的技藝,但是又急於一飽眼福,便急急說道:“我從未聽過和見過這種事,今天就請你給我擺擺看!”荀息當然清楚,如果國君認為是欺騙了他,就會有殺頭的危險。當晉靈公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後,荀息便動手擺了起來。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個棋子堆了起來,然後又慢慢地將雞蛋放置在棋子上。隻見他放上一個雞蛋,又放第二個,第三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