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樹好乘涼”“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千百年來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個人若想在商場、職場、官場中遊刃有餘,就必須上有靠、下有落,要學會送人情,從而在自己身邊編織一個四通八達的關係網。
人情都是先存再提
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數本的銀行存折,如果你年初有五千元,到了年底,你會發現,存折上不隻是五千元,還有利息!同樣,人情關係也是如此。
有一位出版商,他平時即很注重人際關係的建立,不論是大人物或小人物,他都不吝花費地和他們建立關係。據說有一位與他並未謀麵的作家因為急需,去向他借錢,他二話不說就掏出兩萬元。他廣結人際關係的結果是,到處都有人幫助他,他也因而得到很多好稿子。後來他在危急時,有很多人幫他度過難關。
他就是用在銀行存錢的方式建立他的人際關係——先存再提!
“先存再提”說來有些“現實”,有“利用、收買”的味道,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本來就有這樣的好處,不能光用“現實”的眼光來看;而這些人際關係,必成為你這一生中最珍貴的資產,在必要的時候,會對你產生莫大的效用。就像銀行存款一樣,少量地存,有急需時便可派上用場。而別人對你的善意的回報,有時是附帶“利息”的,就好比銀行存款生利息那般。
古代有位大俠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這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巧妙的處理方法。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
郭解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人都愛麵子,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麵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感到不是很願意。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全部精義所在。
人們總是盡其全力來保持顏麵,為了麵子問題,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
在記取人們是如何地注重麵子之後,還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的場合內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
永遠記住一個物理的反應:一種行為必然引起相對的反應行為。隻要你有心,隻要你處處留意給人麵子,你將會獲得天大的麵子,你能想象嗎?
所以,為人幫忙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第一,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第二,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為人幫忙時高高興興的,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你在為人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裏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如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大為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的態度甚至想法都是不自然的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種種好處,絕不會像打出去的子彈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會用別種方式來回報你。對於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些幫助。
曆史上許多老奸巨猾的政客都深明使用人情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即使在公事公辦之際,也不忘與人拉上人情關係,一旦交情確立,他就能夠從中得到源源不斷的好處。
戴笠當軍統頭子時,逢年過節,都要派人出去送禮,這禮並非是送給達官顯貴的。他手下的人把汽車停在國府路(今南京長江路)附近,到了黃昏人靜的時候,就會有人過來問:“戴局長有東西交給我嗎?”然後接過紅包悄然離開。
這些人,都是總統府裏的聽差、門房、女仆或是文書,雖然地位卑微,絕不可能參與軍國大事,但他們畢竟天天在蔣介石身邊。戴笠並不是時時刻刻可以跟隨在蔣介石身邊的人,而這些人的職業就是侍候在蔣介石身邊。蔣介石行為情緒的變化,都瞞不過這些人的眼睛。
然而對戴笠而言,這些作用還不是最重要的。公文積壓在官場中是常事,有的一擱就是一年半載,有的隻要擱上十天半月,即使批下來,也是另一種結局了。軍統上報的公文,耽擱在蔣介石那裏,戴笠是不敢催辦的。可是清潔女工就有這樣的便利,女工清掃蔣介石的辦公室時,隻要順手在公文堆裏把軍統的公文翻出,放在上麵就萬事大吉。戴笠的部下再有神通,也不敢隨意進蔣介石的辦公室,這件事沒有特殊的人情就很難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