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靠落規則(1)(3 / 3)

在你積累人情的同時,還要記住一點:人情就像信用卡一樣,不可濫用與透支。有個人接編某份雜誌,由於雜誌的財源並不豐裕,不僅人手少,稿費也不高,但他又不願意因為稿費不高而降低雜誌的水準,於是他開始運用人情向一些作家約稿,這些作家和他都有過交情,但其中一位在寫了數篇之後向他坦白說:“我是以朋友的立場寫稿,但你們稿費太低了,錯不在你,但你這樣子做是在透支人情。”

人和人相處總是會有情分的,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便喜歡用“人情”來辦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銀行存款那般,你存得越多,可領出來的錢就越多,存得越少,可領出來的就越少。你若和別人隻是泛泛之交,你能要他幫的忙就很有限,因為他沒有義務和責任幫你大忙,你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幫你的忙;這是因為你的人情存款隻有那麼一點點。如果你要求的多,那就是透支了。透支的結果如何?當然也有人不在乎,但一般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你們之間的感情轉淡,甚至對你避之唯恐不及,那麼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的情分就此斷了。一是你在他眼中變成不知人情世故的人,這對你是相當不利的。

然而人做事不可能單打獨鬥,有時還是要用到親戚朋友,換句話說,要動用到人情存款簿。那麼要如何動用才不至於“透支”呢?

有幾個原則:

1.弄清楚你和對方的情分如何,再決定是不是找他幫忙。

2.如果能不找人幫忙就盡量不找人幫忙,就好比銀行存款,能不動用當然最好,寧可把這人情用在刀刃上。

3.動用人情的次數要盡量少,以免提早把人情存款用光。

4.要有適度的回饋,也就是“還人情”?回饋有很多種,例如主動去幫助對方,請吃飯送禮物都可以,總之,不要把人家幫你忙當成應該的,有“提”有“存”,再提還有。

5.就算對方曾欠你情,你也不可抱著討人情的心態去要求對方幫忙,因為這有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

6.斤斤計較的人,你們交情再深,也不可輕易找他幫忙,否則這人情債會像向地下錢莊借錢那般,讓你吃不消。

如果你不了解這些,動輒找同學、朋友幫你的忙,那麼你就會發現,你慢慢變成了不受歡迎的人。當然也有主動幫忙的人,但切勿認為這是天上掉下來的,你若無適度地回饋,這也是一種“透支”。

“冷廟”也要勤燒香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菩薩”雖靈,也不會來幫助你的。因為你平時眼中沒有“菩薩”,有事才去找,“菩薩”哪肯做你的利用工具!所以你想請求“菩薩”,應該在平時多燒香。

人的飛黃騰達,要靠機遇。你的朋友之中,有沒有懷才不遇的人?如果有,這就是冷廟,這個朋友,是個有靈的菩薩,原應該與熱廟一樣看待他,時常去燒燒香,逢年過節,送些禮物。他是窮菩薩,你送的禮物,務求實惠,但他卻不會禮尚往來。不是他不知道還禮,而是無力還禮,雖然他不會還禮,但心中始終會記著這個禮,這是他欠的人情賬。人情賬越欠越多,他想還的心越急切,一旦他日後否極泰來,他第一要還的人情賬當然是你的。他有還賬的能力時,你雖然不去請,他也會自動還你。

即使他仍在困境中,請求他幫助你辦事,他一定也會竭盡全力,且不惜乞援於人,以幫你辦成事,而達到還人情賬的心願。所以冷廟燒香,是有利而穩健的人情投資。

人情投資最忌近利。講近利,就有如人情的買賣,就是一種變相的賄賂。對於這種人情,凡是講骨氣的人,都不會高興,即使勉強收受,心中也總不以為然。即使他想還報你,也不過是半斤八兩,不會讓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須在平時去冷廟燒香。平時不屑到冷廟燒香,有事才想臨時抱佛腳,冷廟的菩薩雖窮,絕不稀罕你這一炷買賣式的香。一般人以為冷廟的菩薩一定不靈,殊不知窮困潦倒的英雄,是常有的事,隻要風雲際會,就會一飛衝天,一鳴驚人。所以勸你找幾座有希望的冷廟,隨時去燒兒炷香,網羅賢豪,使為己用。

秦昭王四十二年,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安國君有二十幾個兒子,楚女夏姬所生的子楚因為不被安國君喜歡,所以被送到趙國去做人質。由於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對子楚很不禮貌。

這時,大商人呂不韋正在邯鄲做買賣,他見到困窘中的子楚,認為這件“奇貨”有廣大的發展前景,不禁喜出望外。雖然現在看來子楚是個落魄王孫,可是呂不韋以其獨到的眼光已經看到了將來自己的榮華富貴已和這件奇貨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呂不韋在趙國發現子楚後,回去對他父親說:“將資金用不著於田畝農桑的利潤有多少呢?最多不過十倍;投資於珠玉珍寶的利潤有多少呢?最多不過百倍;但如果用來資助未來的國君,那回收的利潤有多少呢?”呂父回答:“無可估價,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