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小站練兵的時候,他就從天津武備學堂搜羅了一批軍事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個人: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後來他們都成了北洋係統中叱吒風雲的人物。袁世凱為了讓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為其所用可謂煞費苦心。
袁世凱在創辦新軍時,相繼成立了三個協(旅),在選任協統時,他宣布采用考試的辦法,每次隻取一人。
第一次,王士珍考取。
第二次,馮國璋考取。
從柏林深造回國的段祺瑞,自認為才能非凡,卻連續兩次沒有考取,對他來說,隻有最後一次機會了。第三次考試前,他十分緊張,擔心再考不上,就要屈居人下,心中十分著急。
第三次考試前一天的晚上,正當段祺瑞悶悶不樂地坐著發呆時,忽然傳令官來找他說是袁大人叫他去。段祺瑞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帥府。袁世凱讓他坐下,東拉西扯,談了些不著邊際的話。臨走,袁世凱塞給段祺瑞一張紙條,段祺瑞心中納悶,但又不敢當麵拆開看。於是急忙回到家中,打開一看,不覺大喜,原來是這次考試的試題。
段祺瑞連夜準備,第二天胸有成竹地參加考試。考試結果一出來,他果然高中第一名,當了第三協的協統。
段祺瑞深感袁世凱的大恩,決心誓死相隨,終身相報。
後來,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都成了北洋軍閥政府的要人。段祺瑞談起當年袁世凱幫他度過難關的事,仍感恩不盡。誰知馮國璋、王士珍聽了,不覺大笑。原來王、馮二人考試時也得到過袁世凱給的這樣的紙條。
袁世凱這種辦法,可謂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將士報恩,又能使沒升官的將士心服口服,便於統率,還給被提拔者創造了很高聲譽。由此可見,袁世凱在耍弄權術上是個高手。
處世高手都善於感情投資,因為投入一分人情,別人會以雙倍利息的人情送還。人生什麼錢債都可以還清,但人情債是永遠還不清的。
“關係網”需要細心嗬護
除了“家族集團”這種天然的、牢不可破的“關係網”外,其他的“關係網”都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你不懂得維護,到你真正用時,就會發現這個“關係網”已經停止運轉了。高明之士認為,維護好“關係網”主要靠一個“好人緣”,這關係到自己最後能不能順利地達到目的。
在靠落規則看來,在某種意義上,“人緣”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支撐點。有個“好人緣”,你盡可以實現人生設計中的多種構想;沒有“好人緣”,則到處受挫,寸步難移。為此:
第一,要能容人。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人事糾葛,牽絲攀藤,盤根錯節。世態百味,甜酸苦辣,難以勝數。人際關係中,有時發生矛盾,心存芥蒂,產生隔閡,個中情結,剪不斷,理還亂,當何以處之?靠落規則認為,即使對之恨之入骨,耿耿於懷,也要作出“冤家宜解不宜結”,“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樣子。因為你們畢竟是“戰略同盟”。
第二,要厚道。
明明對別人的成功非常在意,卻又表現出不眼紅、不嫉妒的樣子,還要歡天喜地地去祝賀別人的成功。因為你們畢竟是“戰略同盟”。
第三,要有好人緣,還要注意帶一些人情味。
表現為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人與人相處,減少“火藥味”,增加人情味。人都有七災八難,人吃五穀雜糧,哪能沒有一點病痛。你要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難,替他排憂解難。因為你們畢竟是“戰略同盟”。
第四,不要與人失去聯絡,不要等到有麻煩時才想到別人。“關係”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會生鏽。若是半年以上不聯係,你可能已經失去這位朋友了。比如,試著每天打五到十個電話,不但要擴張自己的“人麵”,還要維係舊情誼。如果一天打十個電話,一個星期就有五十個,一個月下來,更可到達二百個。平均一下,你的人際網絡中每個月大概都可能增加十幾個“有力人士”。
第五,不要放棄每一個可利用的目標。與大忙人雖不好聯絡,並不表示絕對無法接近。不要以為位高權重者都是高不可攀的人物。隻要抓住竅門和時機,就能聯絡到每一個人。大凡有能力有地位的人幾乎都有層層的關卡保護,若能突破這些障礙,剩下的就不難了。
第六,要維護和擴大“關係網”,不可急於求成。要維護和擴大“關係網”,不可心急。如果是盲目地向前衝,隻有使人離你愈來愈遠。你的積極進取在別人眼裏可能是“不擇手段”“沒頭沒腦”的。最糟的情形,可能是使我們想親近的人紛紛躲避。要建立真正的關係,並不像“攻城掠地”一般,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應該是長久而穩固的。正如一位企業界人士的說法:“我從不相信在三分鍾內就跟我稱兄道弟的朋友。如果要雇用一個人來做重要的事,我一定要找信得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