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背景(1 / 1)

舞台分兩個部分,橫著的是地板,豎著的是背景——新詞典

我們開始簡介一下當前的現實世界。給陌生人描述一個蘋果很難,描述一個世界簡直無法達成,隻能勉為其難的說幾句。

現在的是銀河曆3678年,科技曆經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按照某位偉人的說法,再過一千年,也許這個世界還是這樣。

文明已經布滿了銀河係內適合生活的星球或者說畢竟適合生活的星球。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非人類文明,甚至也沒有在其他星球發現原生的生命現象。隨著人類的足跡開始遍布銀河係,即使在某些星球發現一些生命跡象,也慢慢很難判斷這些生命的來源。

星球按照用途主要分成三類:居住型,資源型,莽荒型。居住型環境畢竟適合居住,主要是考量日夜的時間間隔,溫度變化範圍,以及主要的元素分布合理度(是否較容易獲得碳氫氧等重要元素)。

資源型主要為了提供礦產資源和能量資源,采集濃縮後運回居住星。資源型星球不適合居住,因此隻有部分工作人員,大量依賴機械進行工作。而蠻荒型屬於被認定沒價值開發的,一般隻是建立一個或幾個信息采集點,采集信息發回本部,信息采集點同時存放一些生活物資,供不時之需。

在政治方麵,有點類似遠古時代的城邦製度,產生了幾個超級大國,有幾十個中等強度的強國,有近千個小國,既然那麼多,必然是混亂和紛繁的,特別是小國為了生存可謂費盡心思,一般都會成為大國或強國的附庸國,為他們提供資源甚至軍力。

這裏還要澄清一下,其實小國並非很小,通常要稱之為國,其必然擁有一個或數個居住星,附帶幾個資源星,不然連國的稱號都不配有的。總體上,所有國分為兩大陣營,一方稱為共和聯盟,最大的國家艾美共和國以契約形式或者說以契約為主,輔以經濟文化等方式控製著一批國家,從總人口和控製區域來看,更具有實力。但因為艾美共和國理論上,不能強行要求其他附庸國進行一致行動,導致行動力大受影響,實力也無法發揮。

艾美共和國的共和聯盟的對手是帝國,是的就是一個帝國。帝國雖然下方也有很多附庸國,但這些附庸國更類似於帝國的海外殖民地,而附庸國的國王似乎更應該稱呼為總督。但為了附庸國居民的情緒,當帝國征服這些國家時,還會保留這些國家的名字,甚至國王。

但是這些國家必須無條件的接受帝國的指令,不折不扣的,違抗的下場,據說有數百年前幾個星球神秘毀滅的事件,坊間傳言是被人為處理的,因為他們曾經屬於帝國,後來或者宣布獨立,或者依附於共和聯盟,但不久就神秘毀滅了。據此,很少有國家背叛帝國,而帝國對於附庸國除了必須執行指令外,還算仁厚和給予國王很多表麵的尊重,這樣背叛事件已經長久未出現了。

本章無法結束結束,下章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