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是人生道路中的另一階段
主持人:聊一聊剛進入職場,是不是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梅燕:對,職場跟人生是有機的聯係,你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信心的話,就會在職場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把職場和人生分開沒有必要,在職場上所有一切其實是你對人生的看法,對人生的把握。職場是人生道路的另一個階段而已。
主持人:職場和人生的心態一樣,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梅燕: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職場也一樣。最主要的是把自己放的實際一點,進入職場是你自己的選擇,就是說如果你認定了就走下去。對自己要有所把握,對自己有信心。
主持人:初涉職場大家可能畏首畏尾的,您從學校走到職場時是抱著什麼心態做第一份工作的?
梅燕:我的大學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畢業之後想從事本行業工作,深圳市是中國電子行業的心髒,他占70%份額,所以跟幾個同學一起去深圳闖蕩。畢業後第一個工作不一定是一輩子的,因為現在大家選擇很多,這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觀眾:當時在外地讀書一心想來北京,所以找第一份工作讓我在北京有吃有住就滿足了。
梅燕:像城市很多人畢業以後就想去紐約,端盤子也在紐約,你自己有一個夢想,就想去北京、就想去紐約,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情,先到那兒過幾天,不喜歡再找另一個城市另一個工作,我覺得年輕人就應該有一個夢想,自己先體驗一下然後再決定,不是一下就說這輩子就定了,不是找對象。現在年輕人選擇更多了,選擇多了有一些困惑其實是好事兒,我覺得在困惑中成長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主持人:可能對他來說那幾年工作本身就是體驗北京的生活。
梅燕:一點不浪費,因為北京給你許多並不隻是工作,拓展你的視野,拓展你的人生,以接觸很多人和事情,你的人生閱曆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完全可以享受你自己這個年輕,我覺得這是太好不過的事情了。
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其實是浮的,真正的人生閱曆才使你把書本上的知識沉澱、積累,這樣在今後才能真正把書本上的知識用到實際當中,沒有人生沉澱和積累絕對不會成功,社會給你的東西更多,生活給你的知識更多。
人生到處是課堂
觀眾:我上學的時候就想著自己創業,一邊上學一邊找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餐廳裏,可做一段時間就沒激情了,就沒心思再想怎麼做,又想走創業這塊。
梅燕:咱們倆有同樣經曆,我在紐約也端過盤子,也是為了掙錢養活自己,但是其實不一樣,你在端盤子過程中學了英語,了解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兒、不同的態度。人生到處是課堂,到處都可以學習,並不是在課堂、職場裏。職場這個話對我來說還真是挺陌生。在紐約端盤子是八十年代的時候,真是知道資本家怎麼剝削了,端盤子累的起不來拿到2.5美金的時候知道什麼叫剝削。其實當時美國最低工資是4.5美金,那麼就是說我從餐廳老板手裏拿的是2.5美金,我要求我的權利結果被開除了,這是我第一次被炒魷魚,就是這個餐館。
主持人:先解決生存再談夢想。有一位網友叫做碧水自寒說,我在一家全球500強企業工作近兩年,知道這不是自己要的工作,為的是有一個跳板,工作以後發覺工作麵很窄,想試著擺脫這種困境,我現在是不是缺乏創業或找自己工作的激情?應該從哪兒方麵開始?
梅燕:這個問題問的太複雜了,歸根到底一句話,你自己想要什麼。我再說回來,職場上就有如人生一樣,你努力不一定遇到的事情都是如你所想象,但是你要知道你要什麼,如果你覺得你在這兒混碗飯而已那就混碗飯,因為你已經把自己的心態擺在混飯吃的時候就不要賴別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去爭取,那樣就不是患得患失。
主持人:您當年最早做第一份工作時想要的是什麼?
梅燕: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是陰差陽錯,因為我學的專業是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當然也選修了一些新聞課程,但是並沒有想到會做新聞記者。就做下去了,可是又覺得我還得回到學校,可是回到學校以後發現做記者對付的是每天發生的新生事物,回到學校翻寫論文就是曆史的東西了,所以更能讓我血液沸騰的東西是直接參與到每天發生的新聞中去,所以到最後經過一番反複,決定還是走新聞的道路。
打雜兒也是有學問的
主持人:有位觀眾說,我是學對外貿易,現在實習了三個月,感覺每天讓我打雜,就是為了有點實習經驗才留下的,這種處境我的心態如何調整?
梅燕:還是心態問題,其實作為一個大學生找到地方實習很不錯,實習本身來說是延續學習的過程,沒有讓實習生馬上做主播的,要把心態擺正。學習無處不有,課堂無處不在,你認為自己打雜沒有情緒你根本就學不了東西,其實我覺得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你這兒每天都是複印,複印的東西可以看啊,複印的東西都是有用的。沒把自己心態擺正,永遠不可能找到像樣的工作。從一開始就讓人覺得你這個人是挑肥揀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