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寓言曾提到,生活在希臘北部的金雕幾乎隻以陸龜為食。陸龜的龜殼相當堅硬,即便金雕長而銳利的爪也奈何它不得,所以金雕必須使用妙計。它把躲進龜殼裏的陸龜抓起,再飛上青天,然後從幾十米高空把獵物拋下,活活摔死。陸龜死後,金雕就能把屍體和龜殼一並帶回巢穴,用自己帶鉤的尖喙從龜殼裏挑出肉來喂給幼雕。
鷹還是憑借它從小練就的出色的捕獵本領才得以稱霸天空,成為令眾生敬畏的佼佼者。職場的人也是一樣,要想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像小鷹一樣多學習各種生存的本領,掌握多種技能,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競爭的需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深化改革,市場對人才求賢若渴,但此時市場需要的並非隻是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譬如說,××外資公司擬招聘一批業務員,除了學曆及外貌上有要求外,伶牙俐齒也不可少,但是僅僅如此還不行。在同一個職位的競爭下,僅“一技之長”者往往會被拒之門外,如業務員的聘用除了要求應聘者有一定的業務知識外,聘用公司很多還考察應聘者的工作經驗是否豐富、對市場變化的感覺是否靈敏,等等,有時除了要會講流利的普通話和簡單英語外,還要求應聘者熟悉該公司在某個區域被群眾接受的程度或是會講當地方言,等等。這樣一來,如果你隻是個“一技傍身”的應聘者,你能敵得過掌握多種技能的人嗎?一句話,科技時代渴求多麵手。對於應聘者來說,要想走在時代前端,不想落後於人,就應時刻充滿就業危機感,多充電,多涉獵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努力使自己成為“多技傍身”的多麵手,在不斷的實踐中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從我們的企業到諸多就業者本身,一直把擁有“一技之長”作為就業謀生的手段,而在百姓中間那所謂“縱有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一招鮮,吃遍天”等順口溜更是傳遍五湖四海,傳得百姓們大嘴一張一張地盡躺在“一技之長”的快樂中睡大覺。
可是,當我們的地球轉入21世紀,走進網絡時代,當我們的企業麵對滾滾波濤的信息潮流,當社會上的三百六十行早已被三千六百行甚至三萬六千行所取代的時候,“一技之長”還管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比如說,在過去,從事會計崗位的人,隻需知道會計原理,懂得做會計報表,進行財務成本分析,會打算盤就夠了。可是在今天,他要是不懂使用電腦,不能通過“信息”彙總和分析對企業的整個生產成本進行管理,那麼他這個會計鐵定當不長久。靠一技之長吃一輩子的老皇曆,曾經“造就”了國內無數“一張文憑吃一輩子,舒服一輩子”的就業現象,也造就了一大批思想僵化、頭腦簡單、知識單一、能力低下的“鐵飯碗”擁有者。
而今天,當整個世界都進入信息爆炸、知識爆炸時代的時候,如果一個企業和社會還依然用擁有多少博士、碩士、大學生來權衡自己的“競爭”水平,就必然導致企業競爭力的減弱和衰敗。有資料表明,在發達國家,每個員工都得花50%甚至更多的時間來更新自己的技術,“學習、學習、再學習”。幾乎每一個員工都是各種崗位上的多麵手,如此,我們的大學畢業生,我們的就業應聘者,我們的員工,還有什麼理由躺在擁有“一技之長”就不愁沒人要的“床鋪”上做“就業一輩子”的春秋大夢呢?道理很簡單,由於求職者僅有“一技”,在求職時可選擇職業的機會,必定會受到局限。倘若有“五技傍身”,那並不僅僅是麵前可選擇的職業是“一技之長”的5倍,而且對於一個身懷“多技之長”的擇業者,誰能不刮目相看呢?因為他們屬於人才之列,任何一個用人單位,都不會放過人才的。
所以,職場中的強者,屬於那些掌握了眾多本領的人,而天空中的強者,屬於那種掌握了多種生存技能的雄鷹。
20年前,某外國駐華使館曾在他們國家聘一位女性文秘人員來華在使館內工作。應聘的女青年有幾千人,最終是一位並不太年輕的女士“擊敗”千名“對手”,來到了中國。她的優勢在哪裏?原來,她不僅是一位業務水平極高的文秘人員,她還具備園藝設計師、電氣維修師、汽車修理師、烹調師和高級水暖修理工等資質證書和操作技能證書。自她到使館任職之後,不但使館內的綠化環境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而且電氣故障率迅速下降,她成了該使館最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