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在蛇所待著的那個山穀裏,天空中墜下一隻胸膛受傷、羽毛上染著血跡的鷹……
它短促地叫了一聲,墜在地上,懷著無可奈何的憤怒,胸膛撞在堅硬的石頭上……
蛇嚇了一大跳,敏捷地爬開去,但是馬上看出,這鳥的生命隻能維持兩三分鍾了……
它爬到那受傷的鳥眼前,麵對著它輕聲說:“怎麼啦,你要死了嗎?”
“是的,要死了!”鷹深深地歎了一口氣,回答說。“我美好地生活過了……我懂得什麼是幸福……我英勇地戰鬥過了……我見過天……你是不會那麼近地看到天的……唉,你這可憐蟲!”
“那有什麼了不起,天嗎?空空洞洞的……我怎麼在天上爬呢?我在這裏又溫暖又滋潤!”
蛇對那自由的鳥這樣回答,它聽了那鳥的這些胡言亂語,心裏暗暗好笑。
而且它這樣想:“飛也好,爬也好,結果還不是一樣,大家都要埋入黃土,都要化為灰塵……”
但是那勇敢的鷹忽然抖擻精神,微微挺起身來,向山穀裏看了一眼。
水穿過灰色石頭滴下來,陰暗的山穀裏氣悶不堪,散發出腐臭的氣味。
鷹使出全身精力,悲哀而痛苦地喊叫起來:“啊,要是能夠再飛到天上去一次,那該多麼好啊……我要把敵人緊壓在胸膛的傷口上,讓他吸吸我的血……啊,戰鬥多麼幸福啊……”
但是蛇卻想到:“天上的生活大概的確是很愉快吧,要不然為什麼它要呻吟呢?”
它給那自由的鳥出了一個主意:“那麼你挪到山穀邊,跳下去,也許翅膀會把你托起來,你就可以在你的世界裏再活一些時候了。”
鷹顫抖了一下,高傲地叫了一聲,用爪順著石頭上的黏液溜到懸崖邊上。到了邊上,它伸開翅膀,胸中吸足了氣,眼睛裏閃著光輝,向下麵滾去。
它像石頭似的順著山穀滑下去,迅速地下墜,翅膀折斷,羽毛也掉了……
山泉的波浪把它卷住,泡沫裏浴著血,衝到海裏去。
海浪發出悲傷的吼聲撞擊著石頭……在浩大的海上,那鳥連屍體都看不見了……
隻為戰鬥而生的雄鷹,沒有因懼怕戰鬥而生的雄鷹,它們的生活就是戰鬥,即使是死也要死在戰場上。這就是雄鷹能夠一直生存的法則——無畏。
在國外革命史中,以無畏的犧牲精神名垂青史的人物不得不提起保爾·柯察金。一提到保爾,知道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背起那段閃亮的名言:“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保爾·柯察金飽嚐了生活的苦難,練就了革命精神和反抗性格。十月革命爆發後,隻有16歲的他,就參加了紅軍,無論在戰爭炮火中,還是在國民經濟恢複時期,保爾·柯察金都表現出了大無畏精神、鋼鐵一般的意誌、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對人民的無限忠誠。他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對事業無比的忠誠和無私的奉獻,對困難無所畏懼的鬥爭,以及對肮髒與渺小的無情的鄙視與嘲諷,贏得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愛戴,而這些也向我們詮釋著英雄的內涵,讓我們牢記應怎樣去書寫人生、去對待自己的事業。
全球最傑出的企業家,如美國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和波音航空帝國的締造者威廉·波音等,他們也會遇到各種的不如意,比如,有時即使是竭盡心力也不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
他們是怎樣對待這些問題的?那就是像雄鷹一樣無畏。如果你屈服於畏懼的壓力,它反而會對你產生更大的影響,由此產生的結果往往是你避之不及的。例如,你害怕被人拒絕,就會擺出屈尊俯就的姿態,而這恰恰是為人所厭惡的;在你害怕失敗的時候,你會因為喪失自信而表現得更加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