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強者總是勇於向高難度的任務挑戰(3)(1 / 3)

杜邦公司早在美國內戰時期雇用過一名愛爾蘭後裔,他的名字叫羅伯特·瓦德爾,起初他代理公司在辛辛那提一帶的業務,為該處業務部經理。此人頭腦靈活,活動力強,其銷售手腕靈活、別具一格,業績頗好,深得上司賞識。幾年後他被調任總公司業務部主管。隨著實力的增大,影響力的加強,瓦德爾的個人野心也不斷膨脹。他雖然為公司源源不斷賺取了大量的財富,但是他高興不起來。他想再多的錢都是人家的,自己再努力、取得再大成績都是在為他人做嫁衣。為什麼不把自己的才智用在自己身上?瓦德爾決定自立門戶大幹一番。他對杜邦公司內部的運作了如指掌,對火藥的製造技術十分精通,他籠絡了兩名化學工程師,他們答應瓦德爾,為其創業助一臂之力。萬事俱備後瓦德爾向總經理遞上了辭呈,然後攜同幾個心腹人員跑去了伊利諾伊州一個名叫皮奧立亞的煤礦區,他很清楚,這裏需要大量火藥開采煤礦。瓦德爾就在這裏成立了巴卡伊火藥公司,專門製造采礦用黃色炸藥。由於產銷對路,巴卡伊火藥公司賺了不少錢,迅速發展起來,附近一些礦區的開采者紛紛向它訂購火藥。

杜邦公司得知瓦德爾在皮奧立亞搞了個巴卡伊火藥公司後,其首腦們不由得大為光火,他們萬萬沒有料到,瓦德爾背信棄義,回過頭來與公司作對。大家一致商討辦法除去這個敗家子。杜邦家族的第五代掌門皮埃爾·杜邦比較冷靜,他說:“瓦德爾那家夥的肚子那幾根花花腸子我還不清楚?他不過是假裝搞個公司威脅我們,迫使我們去買掉它,他趁機刮我們一筆。”皮埃爾根本不把瓦德爾的公司放在眼裏,然而他這一判斷錯了。其實皮埃爾的懷疑也有道理。自從皮埃爾上任掌管杜邦公司以來,正是美國壟斷經濟發展的高峰期,杜邦公司也不失時機地加強壟斷美國火藥市場。他首先解散火藥製造協會,這是火藥製造商們為防止大企業吞並,為了各自生存而成立的。火藥製造協會最顯著的作用是要求火藥製造公司之間按一定比例互相持有股份。

這個組織當然是杜邦公司推行其壟斷的絆腳石。杜邦公司的吞並、壟斷計劃取得很顯著的成功。其強有力的競爭者拉福林和南德火藥公司和東方火藥公司被其收買了,在《夏曼反壟斷法》公布之時,整個美國的龐大火藥市場上,杜邦公司擁有37.5%以上的占有率,而其中黃色火藥占有率幾乎達100%。巴卡伊火藥公司的迅速成長成了杜邦公司的眼中釘、肉中刺,對杜邦公司的壟斷過程越來越構成威脅。不得已,杜邦公司派人去見瓦德爾,試探後提出收買巴卡伊火藥公司,請瓦德爾開價。誰知瓦德爾一口回絕,沒有商量餘地。在瓦德爾靈活的經營之下,巴卡伊火藥公司打破了伊利諾伊州礦山一帶原來由杜邦一統天下的局麵,搶奪了大部分市場。瓦德爾的事業蒸蒸日上。在杜邦的收買提議被拒絕之後不久,一天晚上,巴卡伊火藥公司突然發生大爆炸,奪去了幾條人命,同時也使公司蒙受嚴重損失。經專家調查,否定了自然爆炸的可能性,指出人為引爆最有嫌疑,但又拿不出什麼有力的證據。瓦德爾得知後,一口咬定是來自杜邦公司的威脅。他不但不屈服,反而決心要與杜邦公司一決雌雄。

由於瓦德爾原為杜邦公司內部管理人員,對杜邦公司內部一些秘密勾當當然有所察覺,他在離開公司之前也想到過杜邦日後可能來報複,因而他同時帶走了公司的一些“秘密”。他原打算在杜邦逼得他走投無路時才拿出來作為條件與杜邦交換。但由於那一場爆炸案使得他不得不提前拿起這些秘密向杜邦公司猛烈開火。瓦德爾的攻擊並不是漫無目的的,他選擇了一名全國著名的律師法蘭克·莫內為其幫手。莫內曾作為大衛·華特生——俄亥俄州最高檢察廳長的律師,對洛克菲勒家族的標準石油公司進行控告,控告它違反了壟斷禁止法而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