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機遇 主動出擊
鷹的自述:鷹眼一直被稱為鳥類中的“神眼”,鷹在高空盤旋飛翔時,能夠迅速準確地發現和識別地麵目標,並能判斷目標的運動方向和速度,然後果斷出擊,絕不會手軟。而且鷹在捕獵時注重高效,講究一擊斃命。瞎折騰、浪費時間是我們鷹無法容忍的。因為自己浪費時間,就是在給敵人機會。職場人士也是一樣,隻有善於捕捉機遇,主動出擊,才能成為職場中的強者。
用鷹一樣的眼光去搜索每一個機會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鷹眼一直被稱為鳥類中的“神眼”。有人估計,鷹的視力是人的三倍。鷹在高空盤旋飛翔時,不僅能夠從許多相對運動著的景物中看到快速奔跑的小田鼠或是水中遊魚,也能以每秒近百米的速度,在幾秒鍾之內從高空俯衝下來,一舉將獵物捕獲,可以說是“爪不虛發”。無論是哪一種鷹的眼,都既可遠視,又可近視,可謂是鳥類中最“尖”、最精、最靈敏的了。
鷹眼為什麼如此銳利呢?原來鷹眼有兩個中央凹,一正一側,其中,正中央凹能敏銳地發現前麵視野裏的物體,側中央凹則是負責接收鷹頭前方的物體像。再加上鷹那靈活的頸部不斷地轉動它的頭,這樣它的視野就更加開闊了。
50多年前,在納粹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上空,一隻老鷹從天際飛過,身在囚牢的孩子問老人:“為什麼老鷹飛得那麼高?”老人說:“因為它的翅膀大。”“為什麼我隻看到老鷹不斷地攻擊獵物,它卻沒有天敵?”孩子追問道。老人歎口氣說:“因為它飛得高。”孩子似有所悟。不久,老人被納粹帶出執行槍決。老人走出監獄的時候突然回身對孩子喊道:“孩子,請記住,老鷹飛得高不是因為它的翅膀大,而是它的眼力好,它有那個資本才飛得高。記住了嗎?孩子,是眼力!”這個故事來自於一個並不出名的電影劇本,老人的這段話是相當智慧的。
麻雀為什麼飛不高?因為它沒有一雙像老鷹那樣的犀利的眼睛。一旦飛行高度超過百米,麻雀就看不到飛行的參照物,看不清地麵上的花草樹木。頓時,眼前一片混沌,麻雀感到天旋地轉,無所適從。動物學家說,老鷹的高空捕食能力和飛行能力,都取決於它的眼力。所以,讓自己沒有天敵,當上鳥中之王,老鷹靠的不是那雙巨大的翅膀,而是擁有一雙無可匹敵的眼睛。
那麼,眼光對於職業人士的意義何在?有一位農民企業家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詮釋了眼光的價值。
荊範生是山西襄汾的一位農民企業家。他從1982年起開始承包榨油廠,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到1993年又轉而投資煉焦煉鐵,成為毛晉達焦鐵廠的掌門人。無奈當小鐵爐剛剛冒起煙時,正趕上生鐵價格狂跌,由原來每噸1700元降到每噸850元左右,再加上進料成本高、煉鐵爐子小、生鐵質量不穩定,隻好幹幹停停、斷斷續續,多年積攢的辛苦錢就全貼了進去。
1996年,荊範生開始了艱苦的跑項目、搞引資之路。但因為種種原因,他想搞的項目最終都未能成功。幾番周折之後,荊範生決定自主投資,經營集約化的綠色產業,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了鰻魚上。養鰻是個高科技、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1998年7月,荊範生對西安淡水養鰻進行考察後,又南下福建取經。短短幾年之內,一個綠色無汙染的鰻魚養殖企業——晉福鰻業公司就巍然屹立在三晉大地上。該公司還被譽為“三晉第一鰻”。荊範生就是憑著他獨到的眼光而成就了他作為一個企業家的傳奇人生。
所以說,眼光實際上是一種尋找機會的能力,它以對自己和對環境的充分了解為基礎,以決策者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動力,以發現潛在機遇為目標,以把自己從“雞群”中分離出來為目的,並最終找到深藏地下的寶藏。獨到的眼光是實現企業成功定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