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大約過了十天的光景,村裏人正在熟睡的時候,岩的青石屋外響起撲通一聲,然後離得近的村民聽到岩驚喜的叫喊。山中油貴,村民常是天黑入睡,不肯多費上一滴油,可那天,岩的家裏,油燈幾乎亮了一夜。天明,起早的鄰居發現,岩興高采烈地上山,他的肩上,赫然停著那鷹。
鷹定居在岩的家中,隻是它是來去自由的,不定期的來到岩的家裏。其他的時候,岩也不知道它在哪裏。隻是當岩要出獵時,它總是早早地就佇立在了岩的門口。
岩給鷹取了名字,逐星。逐星不愧為鷹王,與岩一起上山,總能獵到旁人獵不到的獵物,而岩總是慷慨地把打到的獵物,分給村裏那些孤兒寡婦。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岩救了鷹,鷹為了報答岩,在岩每次出獵時都帶著感恩的心情幫岩獵到許多獵物。
雄鷹把感恩圖報作為自己的信條,作為職業人士的我們,最重要的同樣是要有感恩之心。
無論你是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特別的生活經曆,隻要你胸中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隨之而來的,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這些美好的感覺。
當代科學大師霍金的學術報告剛剛結束,觀眾們還沉浸在那閃爍著思想火花的精彩絕倫的報告當中,一位年輕的女記者便急切地走到這位科學大師麵前,提出了一個十分不解的問題:“霍金先生,盧伽雷氏病已將您永遠地固定在輪椅上了,您難道沒有為自己已失去了太多而悲傷過嗎?”
霍金臉上掛著微笑,緩緩地抬起手臂,用不太靈便的手指,艱難地敲擊著胸前的鍵盤,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的倫敦音,在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而醒目地顯示出了下列幾行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夠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驟然間,肅穆的會場上再次響起如雷的掌聲。人們紛紛擁到台前,向這位坦然麵對磨難、挑戰艱難並不斷鑄就輝煌人生的鬥士,表示深深的敬意。
年輕女記者的心靈被震撼了,望著霍金先生那並不高大的身軀,她恍然讀懂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生課題——做人,要常懷感恩之心。
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一個不會感恩的人,就會像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說的那樣:“一個不知感激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還要尖利。”而表現在工作上,則會產生《聖經》上所說的那種效果:“懷著愛心吃菜,也會比懷著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別忘了,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帶著感激之心生活。在美國,有不少的禮貌行為沿襲至今,在社會中太多禮節已被簡化甚至荼毒的今天,這一類禮貌有幸仍能碩果僅存。
比如在美國你如果當眾打了一個噴嚏,你應該立即說一聲“對不起”,你周圍的人這時會說“上帝保佑你”,你會說“謝謝你”,他們會再說“沒關係”。
美國有一種說法是“帶著感激之心生活”,而且這句美國人中最常見的說法,就常常被印在青年人的T恤衫之上。
感激、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
有人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曆時,往往會過分強調個人努力的因素。事實上,每個成功人士都曾經獲得過別人的許多幫助。你應該時刻感謝這些幫助過你的人,感謝上天的眷顧,感謝老板給予了你這份工作。
一位成功的職業人士曾說:“是一種感恩的心情改變了我的人生。當我清楚地意識到我無任何權利要求別人時,我對周圍的點滴關懷都懷抱強烈的感恩之情。我竭力要回報他們,我竭力要讓他們快樂。結果,我不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獲幫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我很快獲得了公司加薪升職的機會。”
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存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悅、溫馨的工作夥伴、值得感謝的客戶等,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須學習的感受和必須具備的財富。如果你能每天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會收獲許多。
在職場中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的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都視為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一次新的經驗,不要計較一時的待遇得失。一旦做好心理建設,擁有健康的心態之後,不論做任何事都心甘情願、全力以赴,當機會來臨時才能及時把握住。千萬不要覺得工作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做得心不甘情不願,心存怨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