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責任歸咎到集體的素質差、嫉妒心太重的責任上,其實不然,真正的原因就是企業裏出現了幾隻霸著大家努力團結勞動取得的果實卻不肯與人分享的“猴子”身上!
分享才能避免勞而無功,獨占易紛爭,分享才能共利,在企業裏,任何的成功都是群體團結勞動的結果,僅僅靠一個人是不會幹出任何事業來的。
真正的職場強者,當老板宣布他被提升或者受到獎勵的時候,往往表現得比較謙虛,在享受榮譽的時候,絕對不會忘了感謝那些和他一起努力或者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讓所有曾經參與的人都分享這一榮譽和喜悅。這樣的員工,同事們往往樂於看到他的成功,當他獲得成功的時候往往得到的是讚許和掌聲。而且大家以後會更努力地團結在他周圍,去爭取更大的成功——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功,他都不會忘記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大家都會有所回報。
而另外一些員工,獲得獎勵的同時,眼睛就從正常的位置挪到頭頂上了,仿佛他已經超越了同事們,成為“高人一等的人士”,連說話都高傲起來。這樣的員工,自己就把自己和團體隔離開來。對於這樣的人,誰願意在以後還幫他呢?
籃球上帝邁克爾·喬丹在結束自己的籃球生涯的時候說:“在別人看來,我站在籃球世界的頂端,每當聽到這樣的讚美,我都感到惶恐。我所取得的任何成績都是和隊友們以及教練一起努力的結果,還有讚助商和每一個支持鼓勵我們的球迷們,榮譽屬於你們的每一個人,我隻是幸運地作為代表,一次次地領取獎杯。”
喬丹在每一場比賽時都和隊友團結一致,去爭取勝利,取勝之後他總是和隊友和教練擁抱,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是喬丹的這種無私的分享精神,皮蓬等一大批NBA巨星才甘於作為配角,緊緊地團結在喬丹周圍,為公牛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而喬丹則永遠地成為公牛隊每一個球員的榜樣。
企業的管理者,尤其是要起到榜樣作用,在對待同事或者下屬的時候,除了要強調團隊精神以外,更要注意的是和大家一起分享勝利的成果和喜悅。就好像騎馬,既想要馬兒跑得快,又不想給馬兒吃草,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員工不是聖人,即使是聖人也要吃飯、穿衣,員工們工作的根本目的還是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需要。他們意識到團結起來就可以創造更大的財富時,他們就會團結在一起,可是當企業或者某個人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勞動群體的大部分人仍舊一無所得的時候,這種團結一心的局麵就會動搖——沒有獲得益處的員工就會對原來的團結喪失信心而不再如以前一樣努力工作。
一個良好的團隊,不僅需要精神上口號的鼓勵,更需要物質上財富的支持,某個人取得成就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了一起拚搏努力的團體。隻有分享,才能共贏。
分享不僅表現在對成果的分配上,更在於對責任和壓力的分擔上。一家工廠,因為經營不善,麵臨倒閉。工人們都在收拾行裝,根本就不期望工廠能發下來工資——每個人都了解工廠的財務狀況。
這時候廠長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大家很清楚廠裏現在的情況,我現在給大家兩條路走,第一條路是我申請破產,不過大家放心,我會想辦法讓大家拿足工資離開,不過大家將會失去工作,重新去找一份新工作。第二條路是我把工廠股份化,以股票來代替工資給每一個人——當然大家現在獲得的不會是利益,而是攤到了債務。”
大家都靜靜地聽著,廠長頓了頓,繼續說:“大家都在一起工作了這麼久,為什麼不放手搏一下?工廠是我們一起發展起來的,屬於我們每一個人,隻要我們團結起來,就一定能闖出一條生路。”
結果,所有的工人無一例外地都選擇了留下來,因為每個人都分擔了企業的股份,所以大家都拚命努力,廠裏的主管們因為有了大家一起分擔壓力,信心也足了起來,很快,工廠就死而複生,蓬勃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