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生活離不開工作——事半功倍的心理技巧(4)(1 / 2)

認定自己的能力才會成功。你是不是曾經這樣告訴自己:

①我無法想象自己會成功。

②我很想成功,可是我經驗不足,學曆也不夠。

③我沒法出人頭地,因為我太矮(或太胖、是女人、出身貧寒等等)。

事實上,大多數人的失敗和頹喪是自己胡思亂想造成的,結果他們都害怕去嚐試。

我們大都知道,或在書報上讀過這類故事:有些人才智並不出眾,卻在事業上大放異彩;有些人曆經重大打擊和困頓,仍然頑強奮鬥,終於成為偉大人物。

但為什麼許多人無法想象他們自己也能有此作為?他們會說:“不錯,他們做到了,有些人也正如此做,但我不能,因為……”

他們養成了失敗的習慣。養成的方式有兩種:

增強失敗的信念——有回顧過去失敗經驗的習慣。

預知失敗——有想象前途多舛的習慣。

他們缺乏充分的自尊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他們不準備有所成就,因此走的是一條死胡同。難怪有這麼多人覺得在工作上陷入困境。在他們的自我意象中,失敗已是注定了的。

絕不要打擊自己——工作環境本身已是充滿打擊,可不要再對自己落井下石。

3. 自尊需要學習

不論眼前的工作要花多少時間或看來多麼困難,要相信你自己。曾有一位大學教授,他的妻子患了聽覺障礙。為了發明改善她聽覺的裝置,他製成了一種複雜的器具,比一般人想象中的更為複雜。他遍訪新英格蘭各州,希望籌得資金以實現他的構想。但所到之處,生意人都譏笑他。他們說:“一毛錢就可以買一打構想。你的計劃注定要失敗。”他們告訴他,人的聲音不可能透過電線傳送。感謝天,貝爾自尊自信,堅持到底,雖然有一度他唯一的報償隻有他對自己的信心。

我們往往故步自封。在20世紀40年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航空工程師都相信音障是不可能打破的,任何人或物移動的速度達到音速時便會粉碎。隻有一位飛行員義格不信這一套。他不認為有“音障”這回事。果然,他飛越了音障。

如何保持工作的樂趣呢?

(1)永遠以微笑麵對你的工作夥伴、老板和部屬。這聽起來雖然簡單,但笑容確實能夠讓你自己獲得新生,並與他人共享這種感覺。成功的人在工作中遇見別人時,幾乎總是麵帶微笑。

(2)工作中接聽電話或打電話時,心情要愉快,聲音中蘊含笑意。總是立即自報姓名,如果對方不知你是何許人,告訴他你的公司名稱。並簡短說明打電話的用意。上述做法雖然簡單,卻讓對方了解到打電話的人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3)工作表現受到讚許時,一定要說“謝謝”。不必貶低自己的成就,也不必竭力求取更多的讚揚。簡簡單單說一句“謝謝”,是有自尊心的人給予自己的恰當的回答。

(4)不必理會別人加諸於你的褒貶。若有人在工作上輕視你、嘲笑你或排斥你,要了解這不是你的失敗,而是代表對方的無知與缺乏自尊。

(5)不要參加那些互吐苦水的牢騷聚會。加入這類談話,雖好像是同仁之間的“團結”表現,其實卻是登上了一艘即將沉沒的船。你應該找一些成功的、愉快的人物作為典範。多和熱愛工作的人交往,有自尊心的人常能感染別人。

79.決斷力與效率——敏捷地做出決斷,這是工作的秘訣

判斷力對一個成功者來說太重要了,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情,他都需要對其進行評價然後判斷其好壞與否,最後才能決定是否實施,而實施的結果則完全係於其判斷之上。

工作做不好的一大原因,就因為在零星細小的事務上多費了工夫。在小事上所浪費的時間,盡管不多,可是若再欠缺判斷力,那就很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

對瑣碎的事情欠缺判斷力的人,不論對什麼事情,總是想得太過分。例如:怎麼辦才好?不辦怎樣?辦了又怎樣?等等,如臨大敵。結果,時間虛擲,沒有一樣事能做得完美。

再者,為避免錯誤、失敗,遇事無不斟酌再斟酌,考慮再考慮,以致坐失良機。這種事也是常有的。

這些人也許是要使事情辦得完美無瑕吧,然而,往往是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