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生活離不開工作——事半功倍的心理技巧(5)(1 / 2)

很多成功的人認為他們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是他們遵從了富蘭克林的建議而獲得了更多時間。富蘭克林的建議是:“懶人睡覺時,你要刻苦奮進。”例如,已故希臘船業巨子奧納西斯常常在清晨五點鍾就起床了,並且認為這個良好的習慣幫助他成功。新奧爾良著名的歐吉斯納診所的阿爾頓·歐吉斯納博士,發現他一天隻要睡4個小時就足夠了;而著名的心髒外科醫生麥克·戴貝克也有同樣的發現。(他們兩個人都采取一種隻睡4小時的做法,但是白天如果覺得疲倦了,就小睡5~10分鍾。)發明家富勒曾經采取每3個小時小睡半小時,24小時合起來隻睡4個小時的做法,實行了一陣以後,因為有礙業務,才放棄了這種做法。

當然,這些都是特殊的人。如果你隻睡6個小時仍然覺得很好,那就不必睡8個小時。一天節省兩個小時,星期一到星期五就節省了10個小時,每個月就是四十多個小時——每個月比別人多一個星期。

如果認為這樣野心太大了,那麼想想看每晚少睡一個小時會怎麼樣:等於是一年比別人多6個星期,以一生工作時間來算,就是多五年。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起來工作吧!

不要把一些短暫的時刻(約了一起吃中飯的人遲到時,或在銀行排隊,向前移動緩慢時)視為虛耗掉的時間,而要當成意外的收獲,可做一些平常要延緩去做的某些事情。

推銷員常常發現在接待室等待和顧客麵談的時間,足夠他辦完所有紙上作業:寫一份和上一位顧客麵談的報告、寫給顧客以及可能成為顧客的人的信件,計劃以後拜訪哪些人,填寫支出費用報告等等。每一個人都可以找些適當的小工作,利用這種零碎時間來完成,隻要把必備的表格或資料帶在手邊就可以了。

不要認為這種零碎的時間隻能用來辦些例行紙上作業或次優先的雜務。最優先的工作也可以在這少許的時間裏來做。如果把主要工作分為許多小的“立即可做的工作”,我們隨時都可以有費時短卻重要的工作可做。

81.固執的感覺——學會偶爾地擱置問題

有一位債主向債務人討債時說:“不還錢沒關係,拿你的女兒來抵債!”說著,便從地上黑白交雜的石堆裏撿起兩塊石頭來,狡猾地笑著說:“來吧!我兩手中有一邊是黑石頭,一邊是白石頭,你選一個。如果選中白石頭的話,欠的錢無限期延期;如果選中黑石頭的話,嘿嘿,就拿你的女兒來抵債!”

其實,債務人已清楚地看到債主拾起的兩塊都是黑色的石頭。不論選擇哪一邊,都得立即還債沒有拒絕選擇的餘地……終於,債務人勉強地伸出手來指著債主的一個拳頭,作了抉擇。就在接過石頭的時候,他故意不小心把石頭掉到地上。地上滿是黑白石頭,誰也找不出到底哪一個才是掉下去的石頭。這時,債務人一副抱歉萬分的神情:“對不起,我把石頭弄掉了。你手中的石頭是什麼顏色的呢?”

結果很明顯,因為留在債主手中的肯定是黑石頭,債務人化險為夷了。如果債務人一味繞著“選或不選”的問題傷腦筋的話,是無法找出解決對策的,必須重新思考,才能從另一個角度發現解決的方法。

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垂直思考之外,也要加進水平的思考才能找出解決辦法來。所以,為了避免陷於垂直思考的僵局,在碰釘子的時候,不妨暫且擱置問題,讓頭腦靜下來,切忌應付了事。

我們來把前麵所提的事項做個整理:

1. 遇上一時無法解決的難題時,不妨把它記錄下來,暫且擱置一旁。

2. 把問題“存檔”於潛在意識中,可以從別的事物上意外地得到解決的線索。

3. 切忌隨便找個方法應付了事。

“記錄問題”不僅可以留待日後找出好的方法,還有一項效用:當你把問題詳細記錄下來之後,由於不必擔心忘記它,便能很放心地把它暫時從記憶中完全撤離,把腦子清理出一大片的“淨土”,如此才得以安心地全力去做另一項工作。否則,雖然是擱置問題,但因為無法暫時遺忘而心有旁騖,做起其他的事來勢必效率不彰、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