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就這樣解開他人的心結(1)(1 / 3)

——勸導說服恰到好處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往往覺察不清,需要旁觀者去勸導說服。有效的勸導說服,能解開他人心結,趕走他人心間的愁雲,排除思想上的煩惱,減輕精神上的痛苦;能使迷蒙者幡然醒悟,改弦更張;讓宿敵消除怨恨,握手言和;叫浪子迷途知返,改邪歸正;讓固執者心中開竅,順其自然……所以,我們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勸導說服技巧。

讓別人願意接受你的忠告

人們常說“忠言逆耳”。生活中常見這樣的情景,本來你是好意給對方提出忠告,對方卻往往很不高興。看來,僅有為別人著想的良好願望還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怎樣提忠告別人才樂於接受呢?下麵的幾點建議可借鑒。

(1)語氣緩和,態度和善

說到底,忠告是為了對方,為對方好是根本出發點。因此,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須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講話時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也不必過於委婉,否則對方就會覺得你教訓他、你假惺惺而產生反感情緒。

(2)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時機

例如,當部下盡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終沒有辦法時,此時最好不要向他們提出忠告。如果你這時不適時宜地說“如果不那樣就不至這麼糟了”之類的話,即使你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且很在理,而部下心裏卻會頓生“你隻顧幹活不管我的死活”的反感,效果當然就不會好了。相反,如果此時你能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的安慰話,然後再與部下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部下是會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此外,在什麼場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則上講,提出忠告時,最好以一對一,避開耳目,千萬不要當著他人的麵向對方提出忠告。因為這樣做,對方就會受自尊心驅使而產生抵觸情緒。

(3)不要貶低對方,抬高別人

忠告的第三個要素,就是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別人的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例如,一位母親這麼忠告自己的兒子:“我說小勇呀,你看隔壁家的強強多有禮貌,多乖啊!你和他同年生,還比他大兩個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學習,做個好孩子喲!”

兒子可能會說:“哼,嘴裏整天是強強這也好那也好,幹脆讓他做你的親生兒子算了!”

兒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母親的忠告效果是適得其反的。

再如,丈夫對不整潔的妻子提出忠告:“我說,你看鄰居張先生的老婆哪天不是整整齊齊的,而你總是不修邊幅,你就不能學學人家的好樣嗎?”

妻子往往會反擊:“學學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賺得多嗎?你有了錢,難道我還不會打扮?”

雖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點,但出於自尊心,她沒好氣地回敬丈夫。丈夫的忠告失敗了。

替他人著想才有說服力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說過一句說:“假如有什麼成功秘訣的話,就是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了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因為這樣不但能得到你與對方的溝通和諒解,而且能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思想軌跡及其中的“要害點”,瞄準目標,擊中“要害”,使你的說服力大大提高。

曾經有人說,要想讓別人相信你是對的,並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首先必須要人們喜歡你,否則你就要失敗。可是如果我不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找到別人的訴求,又怎麼可能讓對方喜歡呢?

卡耐基有一次租用某家飯店的大禮堂來講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增加三倍。卡耐基去與經理交涉。他說:

“我接到通知,有點兒震驚,不過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那樣做。因為你是飯店的經理,你的職責是盡可能使飯店獲利。”

緊接著,卡耐基為他算了一筆賬:“將禮堂用於辦舞會、晚會,當然會獲大利。但你攆走了我,也等於攆走了成千上萬有文化的中層管理人員,而他們光顧貴飯店,是你花五千元也買不到的活廣告。那麼哪樣更有利呢?”經理被他說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在於當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好樣做”時,他已經完全站到了經理的角度。接著,他站在經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筆賬,抓住了經理的訴求:贏利,使經理心甘情願地把天平法碼加到卡耐基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