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擁有夢想,就擁有了全部(2 / 3)

他愁眉苦臉地想:“該怎麼辦呢?這裏我一個朋友都沒有,也沒有人認識我,有誰願意借錢給我呢?如果等家人從巴黎寄錢過來再回去,一定會耽誤許多時間。”

他原本一副度假的開心模樣的臉上,此時一下子堆滿了愁容。該去哪裏弄些錢回來呢?

他躺在床上輾轉難眠:“怎麼辦呢?”

第二天,他走到旅館大廳,以充滿喜悅的動作和旅館人員打招呼,語調輕鬆地說:“我馬上就回來!”

走出旅館之後,他掏出身上僅有的一點錢,買了兩瓶便宜的酒,再寄了一封信回巴黎,接著他在紙上寫了幾個字,貼在酒瓶上,便拎著這兩瓶酒大搖大擺地回到旅館。

回到旅館之後,他故意讓工作人員看到酒瓶上的字,服務生看見這些字時,個個都大吃一驚,連忙撥電話給當地警察。

過了一會兒,有輛警車呼嘯而來,兩位警察迅速地下車,衝進旅館將演員逮捕。當時的規定是,所有犯罪的人都必須馬上送到巴黎,接受統一審判,而喜劇演員就這樣被押回了巴黎。

那麼酒瓶上貼了什麼字呢?

一瓶寫著“給國王的毒藥”,另一瓶則是“給王後的毒藥”。

當這位喜劇演員回到巴黎後,很快便被警方釋放了,因為他正是國王最欣賞的演員之一。

原來,那封信正是寄給國王的,國王看了他的信,明白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後,反而對這巧妙的情節大笑不已!試想,如果當時這個演員頭腦一熱,說我豁出去了逃票回去吧,那麼最輕的是他的人生沾上汙點,嚴重一點的則有可能使其身敗名裂。看來,有了困難不驚慌失措而冷靜地想個招兒是最有意義的。

也許你會說,這也算不得什麼臨危不亂,事情還沒有上升到“危”的程度。那麼好,現在再來欣賞一個真正“含金量”高的故事。

美國飛機大王休斯對飛機非常著迷,在拍《地獄天使》之後,他曾參加了在邁阿密舉行的一次全美短程飛行比賽,休斯以302公裏的時速一舉奪冠。可他並不滿足於這樣的成績,他的目標是要打破世界紀錄。1927年,美國飛行員林白駕機用33小時30分飛越大西洋,轟動了世界,被美國人稱為“世紀英雄”。休斯為了打破林白創下的紀錄,開始致力於新型飛機的研製,他有兩位優秀的飛機設計師:帕瑪和歐提卡克。他們將未來的飛機命名為H1.

歐提卡克是一位機械工程師,也熱衷於飛行,在拍《地獄天使》時,他是休斯聘用的一名演員,後來得到休斯賞識,被任命為主任設計師。歐提卡克對製造新型飛機有許多大膽的構想,對瘋狂地追求速度的休斯來說,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在那個秘密的飛機製造廠裏,他們不斷改進飛機的外形,選用性能最好的1000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引擎,用了15個月的時間,終於製造出機身長度為8.2米,機翼長7.6米的H1型單翼飛機。因為機身特別短,誰也不知道它能在空中飛多久,休斯的公司裏沒有人敢駕機試飛,休斯決定親自試飛。

1935年9月12日,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時,日已偏西。負責速度測試的裁判技師建議明天再飛,因為現在接近黃昏,飛行逆光刺眼。休斯卻等不及了,他早已穿上飛行服,跳進機艙,啟動了飛機引擎。飛機升空了。

第一次測試速度達到時速556公裏。裁判技師通過無線電告訴他:這一次不算,因為違反航空協會的規則,沒有做水平飛行。於是,休斯在空中繞了個圈,又作第二次水平飛行。

“世界紀錄,時速已達566公裏!”耳機裏傳來裁判的叫聲。

休斯興奮極了,沒有立刻降落,繼續飛,還想創造新的世界紀錄。第三次飛卻隻有542公裏。他不甘心,再飛一次!

“567公裏。”又是一個新的世界紀錄!

休斯臉上露出得意地微笑,卻仍不願停下,又飛第五次、第六次……突然間,引擎停止了工作,他這才發現主油箱已經沒有油了。他連忙去按瞬間補油的按鈕,可是無濟於事,太遲了,發動機已經完全停了下來。

休斯打算以滑翔的方式緊急著陸,但卻控製不了飛機,H1正以垂直下落的速度向地麵衝去。

這時,天已經暗下來,地麵上的航空協會會員們忽然看不見休斯的飛機了,無線電也失去了聯係。眾人吃驚不小。

這時的休斯也嚇出了一身冷汗,頓時頭腦清醒多了。他努力地回想著自己所學到的一切飛行知識和成功案例,並堅決地以最熟練的速度擺弄那些看起來都錯亂了的控製儀。他知道,自己絕對不能亂了方寸,否則,一定是粉身碎骨!他盡了全力。總算控製住了飛機,在一片甜菜地裏平安迫降了。當航空協會的人趕到那裏時,隻見飛機完好地躺在那兒,休斯一手拿著筆記本,一手握著鉛筆,正得意地從機艙裏爬出來。他滿麵笑容:“我創下了世界紀錄,難道不是嗎?”

直到現在,那架飛機還被保存在華盛頓的斯密生航空博物館裏。它記載了一位英雄的偉大經曆,也告訴人們,臨危不亂的偉大力量。

兩個故事,一個麵對困難沒有不知所措,鋌而走險,而是敢於實踐自己的突發奇想,另一個則是典型的生死搏鬥。無論你覺得智慧可嘉還是驚心動魄,都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他們都是生活的強者,因為他們有臨危不亂的勇氣和信心。

很多人遇到危急的問題時,總不能平心靜氣,而是以情緒反應來解決,但是,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甚至偏離了問題的核心,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煩來。而你的智商,也會在混亂中變為零。

麵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情緒穩定下來,如此,才能鎮定地想出解決的方法,正確地判斷自己生死之間的選擇是否正確。解決所有難解的症結。也隻有這樣,你才能夠解救自己。

另辟蹊徑

無路可走之處往往絕境逢生。對於當初勇敢接受似是無望的機會的人來說,它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也是對自己膽略、謀識最好的認可。當然,最重要的是,抓住這從天而降的機會,另辟蹊徑反敗為勝。

奧運會能為舉辦國帶來巨額收益,現在是一條真理,但是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以前的各屆運動會都是虧本買賣,主辦國均為此付出了昂貴的經濟代價。

1984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第23屆奧運會,美國政府和洛杉磯政府得悉這一消息後表示了不予經濟援助,但又不願放棄這一機會的曖昧態度。正在兩難之際,美國第一旅遊公司副董事長,40歲的尤伯羅斯挺身而出,答應“自籌資金,不要政府一分錢”,非但如此還誇下海口:“我個人承辦這次奧運會,要淨賺2億美元。”當時別人都認為他可能是夢做多了,要麼就是大腦進水,隻有他胸有成竹,因為一個出色的策劃方案已經了然於胸。當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洛杉磯奧運會落下帷幕後,尤伯羅斯實現了被認為“不可能”的諾言,不但圓滿舉辦了奧運會,還超額完成了任務,淨賺了2.5億美元。

這個奇人尤伯羅斯做了些什麼呢?

首先,尤伯羅斯改變了過分“純潔”的強調奧運會政治功能和體育功能,而忽略經濟功能的固有思想,這是他取勝的關鍵。

其次,尤伯羅斯抓住人人都想當第一的觀念,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限製讚助單位數量,且同行業隻選一家。這個決定意味著能成為讚助單位的企業,其產品也能在同行業中獨占鼇頭,如此一來,各大企業爭相報名,有些行業的競爭直趨白熱化,結果尤伯羅斯很自然地得到了一筆可觀的讚助。

尤伯羅斯采取的第三個策略是廣開財源,來者不拒,延長火炬傳遞路程,讓那些想過傳遞火炬癮又樂意出資的人也能持炬走一段。此外,他還把本次奧運會會徽、會標、吉祥物等作為專利,出售給那些想以此做廣告資料的人。

除了開源,尤伯羅斯還很注意節流,他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破天荒地招聘義務服務者,精簡機構。

由於尤伯羅斯策劃有方,經營有術,組織得力,創造了世界奧運史上的一個奇跡,也為後續者開拓了一條值得借鑒的陽光大道。

尤伯羅斯采取的手段即使在當時也算稀鬆平常,可是為什麼除了他之外再無人肯試一下呢?可見人人都具有化腐朽為神奇、變平凡為超凡的能力,然而現實中這種人卻微乎其微,何者?尤伯羅斯驚人的膽識和魄力,善於捕捉機會的本領,熟悉駕馭全過程的才能是很好的回答。

有時候,機會並不是很明顯地擺在那裏,甚至看不到一點蛛絲馬跡,敢想、會想的人往往會尋找一個突破口,主動創造機會。這正像在一間黑暗的屋子裏,屋外陽光燦爛,卻沒有現成的窗戶或門透進光亮,這時需要有人打開一個缺口,將它開拓成一扇窗、一扇門。

真正的成功者是在沒有機會時運用獨到的眼光尋找機會、發現機會乃至創造機會,而在“無望”的機會麵前懂得運用智慧,讓它變得價值連城。因此,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再抱怨沒有機會垂青了。其實它能否存在,是否成功,不在你又在誰呢?

讓錯誤變成無價之寶

沿著暢通無阻的道路走下去你會覺得很輕鬆,可是這樣的成功除了再一次驗證勤勞是“致富之路”外沒有特殊的意義。然而你從別人都跳不過的懸崖上跳過去了,這就非比尋常。這不僅僅是成功,更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因此,偉人錄上就毫不猶豫地多了你的名字。

現在的你我早已習慣了電腦鍵盤上字母的排列方式,雖然也覺得既難記憶又不順手,但還是認為那是理所當然,如果你深究其形成過程後,就會發現它的排序並不是很“科學”很“理想”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難道設計者們都沒能發現這個問題嗎?當然不可能。

原來,在19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打字機的字鍵在擊打後彈回速度較慢,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很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象,必須用手小心地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肖爾斯公司作為當時最大的打字機生產廠家,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們傷透了腦筋,因為材料的局限,他們實在沒有辦法再增加字鍵的彈回速度了。

當大家都在為增加字鍵彈回速度絞盡腦汁時,有一位聰明的工程師提出了一條趨害避利的新思路:既然我們無法提高字鍵的彈回速度,為什麼不想法降低打字員的擊鍵速度呢?噢!大家眼前一亮,雖然有點對不起大眾,但這無疑是當時條件下的一條好思路。

降低打字員擊鍵速度的諸多方法中最簡單的是打亂26個字母的排列順序,把常用的字母擺在較笨拙的手指下,使用頻率低的字母反倒由最靈活的手指來負責。結果,我們常見的字母組合鍵盤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下來。

隨著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彈回速度已遠大於打字員的擊鍵速度,也曾經有許多人設計出更合適的字母排列方案,但都無法令鍵盤字母順序改變了。因為大家都已習慣,不願意再一次嚐試新型鍵盤了。

“趨害避利”,就是用肯定的視角來看待那些顯而易見的失敗和錯誤麵,“將錯就錯”,則很容易成就一件成功的事。在發明史上許多發明就是犯了錯誤也“將錯就錯”的產物。

一位發明家要研製出高強度的膠水,生產出來後粘性卻很低,他不以為敗,利用“低粘性”生產出了不幹膠。3M的一位員工發現這種不幹膠既可以粘住紙張又不損壞紙張,於是用它發明了“雙麵膠”。有一個小女孩從自己散碎的魔方身上汲取突如其來的靈感,將其改裝成一種新型益智玩具,從而獲得數百萬的獎金。

看來,隻要我們用心,就能從任何一件“壞事”中找到正麵的因素,關鍵在於你的頭腦中存不存在別人所缺少的創新思維。假如你一時無法發現“壞東西”的有利一麵,不妨先停一停,要知道,最佳的創意總是姍姍來遲。

懶惰的鑰匙

當你有了目標卻遲遲不肯動手時,就是被懶惰控製了,當你準備向前邁一步卻不願抬起腳來時,懶惰在你的思想中占了上風。既然如此,就讓自己隨心所欲地躺在床上聽從懶惰的調遣吧!你的願望實現了,生活卻變成了灰色。

當你蜷縮在自己的小窩裏享受自在幸福的休閑時光時,是不是會愜意地大聲呼喊:“我是惰性氣體,讓懶惰來得更猛烈些吧!”然後快樂地跳躍著,一頭紮進越睡越覺得舒服的大床上?可是美好總似流星般轉瞬即逝,不管願不願意,你終於還是得打上領帶或者往臉上塗滿厚厚的脂粉出門了,奔向那個維持你過日子的可惡的工作間。

日子就是這樣,雖然懶惰妙不可言,可是自己腐敗了一兩天後,你還得變成勤快的小蜜蜂。因為一個人需要成功。

達·芬奇曾經說過:“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如果一個人懶惰一天,那便是浪費了一天的光陰,可能浪費了一個絕佳的成功機會;如果一個人懶惰一生,那就是毀了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帶著失敗的烙印走向死亡。

每個人都有允許自己偷懶的時候,但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區別在於對待偷懶行為的不同方式。成功者在心裏有一個目標,也有一條準則,準則督促著自己不要懶惰,要向目標不斷邁進。而失敗者則放縱自己懶惰,並任由懶惰成為一種習慣,仿佛在享受一種閑適,其實是在虛度自己的人生。克雷洛夫告訴我們:惡勞好逸,人之常情。正因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不斷鞭策自己。

或許有的人會說,自己天賦不錯,比起其他人來說有懶惰的資本。別人忙活一周的工作我隻需要一天就統統搞定。但是如果你僅僅將標準放在那些天賦不如你的人身上,總有一天,他們也將超過你。因為你變成了龜兔賽跑裏那隻空有一身本事卻傻乎乎睡著了的兔子。

米哈伊·德·蒙田曾說過,非凡的才華,也會被懶惰扼殺。或者你根本沒有才華,有的是享用不盡的好運,到頭來依舊是它的手下敗將。

有一個人活到二十幾歲就死了。閻王在生死簿上發現這個人應該有一千兩黃金的財運,並且可以活到60歲。到底是什麼原因改變了他的命運,吞噬了他的財富呢?閻王心裏很奇怪,於是就去調查此事。

閻王叫來財神。財神說:“我看這個人的文學天賦不錯,寫文章一定會成名,所以就把一千兩黃金交給了文曲星。”

閻王叫來文曲星。文曲星說:“這個人雖然文學天賦不錯,但武略的潛能更好,我就把一千兩黃金交給了武曲星。”

於是閻王又叫來武曲星。武曲星說:“這個人文才武略的素質都不錯,但太懶惰,我不知道怎樣讓他拿到這一千兩黃金,隻好把黃金交給土地公。”

閻王再宣土地公。土地公說:“此人實在太懶了。我怕他拿不到黃金,就把黃金埋在他家的庭院裏,他隻要去庭院裏挖上一鋤頭就能挖到黃金,可是他從來就沒有挖過,活活地餓死了。”

閻王聽完彙報,說了聲活該,就把一千兩黃金充公了。

貧窮不是罪,但因懶惰而導致貧窮則是一種罪。懶惰讓我們失去目標,失去熱情,失去機會,即使是天賜良機擺在我們身邊,我們也對它視而不見。這樣的人,你說他對得起上蒼給我們安排的美麗人生嗎?

愛因斯坦說過:“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勤奮能彌補原先的不足,而懶惰足以讓所有的優勢損失殆盡。才能一旦被懶惰支配,它就一無可為。

所以,千萬不要讓懶惰支配你,一時的偷懶能讓人心情和身體都得到輕鬆,但當懶惰成為一種習慣,那就成了一種腐蝕生命和才能的毒藥,讓你永遠也無法靠近成功的彼岸。隻能停留在原地兜圈子,甚至還有倒退幾十年的危險。

克服懶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種壞毛病一樣,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隻要你決心與懶惰分手,持之以恒,那麼,還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呢?像富蘭克林所說的,懶惰會使鐵塊生鏽,而鑰匙卻總是閃閃發光。

不做那隻小蒼蠅

這個世界最貴重的東西是什麼?人才;人才最重要的配件是什麼?口才;口才最懼怕的同胞是誰?喋喋不休……

談話有如彈豎琴,如何讓它停止發出聲響和如何讓它奏出音樂,兩者同等重要。

——霍姆斯

在我們身邊,總會有那麼一些人,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就再難以止住,喋喋不休、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大有如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拾之勢。他們或者是傾訴自己的不幸,或者是過於追求細節的完善,連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討論個沒完沒了,抑或是喜歡揪住某個問題和人就興奮地發表宏偉的演說等等。特別是女性,更容易在這個問題上不自覺地落入陷阱,讓友人、愛人不勝其苦。很多家庭之所以不夠和諧、不夠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都緣於家裏有一位愛嘮叨的妻子。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因寫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而聞名世界,崇拜者數以百萬計,其豐厚的著作收入也著實令人目瞪口呆。在一般人看來,托爾斯泰應是幸福無比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的人生悲劇,緣於他的婚姻生活。

在婚姻的最初階段,他們相敬如賓,關係很好,但幾年之後,他的妻子卻變得越來越愛嘮叨。

托爾斯泰追求簡樸,而他的妻子卻喜歡奢侈;托爾斯泰不重名利,而他的妻子卻渴求名譽和社會地位;托爾斯泰視錢財如罪惡,而他的妻子卻貪得無厭地追求金錢與財產。在多年的時間裏,她常常因此而埋怨、斥責她的丈夫,甚至因為托爾斯泰主動放棄書籍出版權,不收任何版稅的做法大為惱火。當她的要求得不到丈夫的允諾時,她就發狂地在地上打滾撒潑,還時常以自殺要挾丈夫。

妻子無盡無休的嘮叨像一條毒蛇,吞噬著托爾斯泰至善的心靈,失望的丈夫忍無可忍,憤然與她分居,再也不願見到她那布滿哀怨的麵龐,聽到她那歇斯底裏的喋喋不休。

1910年10月的一個雪夜,82歲的托爾斯泰絕望地逃離了他不幸的家庭,11天後,他病死在一個車站上。他在臨死之前的惟一要求,就是不要讓嘮叨的妻子再來到他麵前。

丈夫的臨終遺願,深深震撼了托爾斯泰伯爵夫人的心靈,她開始反省自己——可惜她知道得太遲了。在她行將去世之前,終於承認:“是我無休止的嘮叨害死了他!”

一位在民事法庭工作10餘年的法官,曾查閱了上千宗離婚案卷,統計數字表明:夫妻感情破裂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緣於妻子讓人頭痛的嘮叨,盡管多數妻子的嘮叨並非出自本意甚至還是下意識的。

在社交場合中,任何人隻要有喋喋不休的壞習慣,所有的人都會敬而遠之。

喋喋不休的人自以為風趣幽默、博學多聞,但是,在別人眼中,他或許隻是一隻聒噪的烏鴉,或是拾人牙慧的鸚鵡。

他們拚命地講自己的瑣事,卻不願讓出時間傾聽別人說話,似乎隻有他的事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與此同時,他忽略了別人也有著同樣的需求,占奪了大部分說話時間,當然令人討厭。

總之,若想擁有良好的社交關係,讓別人喜歡上自己,就得留意正確的“聽話”方式,而不是像隻飛到哪裏都“嗡嗡嗡”響個不停的蒼蠅,這對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絕對影響重大。

把位置放低

潭水之所以深,是因為它在瀑布的最低處才有積蓄的可能。有時候舍棄高度往往更能成就自己,以退為進更是一種智慧的藝術。

小孫在廣告公司謀事,由於年輕易衝動,總以為自己應該占頭等,所以心高氣傲的他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得罪了經理。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裏,每次開會他都自然而然成為會議的第一個主題——挨批。被批得麵目全非的他,真想一走了之。但他轉念一想,如果真的走了,一些罪名不光洗不清,而且會被蒙上厚厚的汙垢;再者,這是一家很有名氣的廣告公司,自己完全可以從中源源不斷地得以“充電”。於是他堅持留了下來,整理好亂七八糟的心情,低頭實幹,以兢兢業業的工作來為自己療傷,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回擊謊言。一筆又一筆的業務,增添了他的信心,也讓他積攢下了許多經驗財富。這就是人站在高處容易被“削”,埋頭幹活卻有所成就的典型。

還有一個剛開始就聰明的低下身子取得成功的例子。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思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人員。這對他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才小用,但他仍幹得一絲不苟。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這時他才亮出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專業。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的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

再過了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因為老板對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麵的認識,於是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不是嗎?人不怕被別人看低,而怕的恰恰是人家把你看高了。看低了,你可以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會慢慢地高大起來。可被人看高了,剛開始讓人覺得你多麼的了不起,對你寄予了種種厚望,可你隨後的表現讓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結果是被人越來越看不起。

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絕對是反敗為勝的真理。

美國有位總統馬辛利,因為一個用人問題,遭到一些人強烈反對。在一次國會會議上,有位議員當麵粗野地譏罵他。他氣得鼓鼓的,但極力忍耐,沒有發作。等對方罵完了,他才用溫和的口吻道:“你現在怒氣應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這樣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然願詳細解釋給你聽……”他的這種讓人姿態,使那位議員羞紅了臉,矛盾立即緩和下來。試想,如果馬辛利得理不讓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得理的優勢,咄咄逼人進行反擊的話,那對方是決不會服氣的。由此可見,當雙方處於尖銳對抗狀態時,得理者的忍讓態度,有“釜底抽薪”之妙,能使對立情緒“降溫”。

在你自己籌劃人生之路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眼高手低”,誌當存高遠,卻要不急不躁從小事情做起。這樣,成功的幾率自然會高出許多。不信,先試試看又何妨?

專注的力量

著名的數學家穀超豪教授說:“科學上偉大的發現,絕不是單憑一時的靈感就能出來的。它是在前人優秀成果和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最新的發展,加上科學家們自己長期辛勤勞動,才能產生的。”這就是專注的偉大之處。

林清玄《在夢的遠方》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兩個朋友,一個叫阿呆,一個叫阿土,他們一起去旅行。

有一天來到海邊,看到海中有一個島,他們一起看著那座島,直到晚上,因疲累而睡著了。夜裏阿土做了一個夢,夢見對岸的島上住了一位大富翁,在富翁的院子裏有一株白茶花,白茶花樹根下有一壇黃金,然後阿土的夢就醒了。

第二天,阿土把夢告訴阿呆,說完後歎一口氣說:“可惜隻是個夢!”

阿呆聽了信以為真,說:“可不可以把你的夢賣給我?”阿土高興極了,就把夢的權利賣給了阿呆。

阿呆買到夢以後就往那個島出發,阿土賣了夢就回家了。

到了島上,阿呆發現果然住了一個大富翁,富翁的院子裏果然種了許多茶樹,他高興極了,就留下做富翁的傭人,做了一年,隻為了等待院子的茶花開。

第二年春天,茶花開了,可惜,所有的茶花都是紅色,沒有一株是白茶花。阿呆在富翁家住了下來,等待一年又一年,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年春天,院子裏終於開出一棵白茶花。阿呆在白茶花樹根掘下去,果然掘出一壇黃金,第二天他辭工回到故鄉,成為故鄉最富有的人。

賣了夢的阿土還是個窮光蛋。

人生有很多夢是遙不可及的,但隻要堅持,就還有實現的可能。阿呆成功的關鍵在於保持專心。也就是說,對人生的未來藍圖應該有清楚的、明確的影像,這樣一來你就會心無旁騖地工作,你就會不斷嚐試並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直到達到目標為止。

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任何辦法同時專心地思考一件以上的事情。我們在同一時間內僅能專注於一件事物,這就要求我們專注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根本就沒有目標,或目標漫無邊際(同樣等於沒有目標),那麼,我們的精力就會白白浪費掉,這就要求我們設定目標,要求我們要有專心精神。

“專心”表示一個時間隻針對一個主題思考。你思考的可能是財富、健康、充實、平安等這些概念,無論你思考的是什麼,你都應該把握住你自己的想法,將這個想法放在你人生目標的前方,然後盯住它。

一個人想要在學習、工作和事業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培養自己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獲取知識的前提。“有心磨石石成針,無心磨石石無痕。”如果沒有良好的注意品質作基礎,不善於全神貫注在選定的目標上,那麼也就談不上很好地進行觀察、記憶和科學地思維了。

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董仲舒十分強調學習的專注。他說:“目不能二視,耳不能二聽,手不能二事。一手畫方,一手畫圓,莫能成。”“善不一,故不足以立身”(《春秋繁露·天道無二》)。為學和做事都須專心致誌,切忌三心二意,或東或西,忽此忽彼。若心誌不能專一,必定一事無成。隻有當注意力高度集中並始終保持在一個對象或一種工作上,且具有對疲勞和精神分散的抵抗力,由此形成注意的穩定性,那麼才能完成任務並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