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靜靜地看著杯中的檸檬片,她看到它們在呼吸,它們的每一個細胞都張開來,有晶瑩細密的水珠凝結著。她被感動了,她感到了檸檬的生命和靈魂慢慢升華,緩緩釋放。12個小時以後,她品嚐到了她此生以來從未喝過的最絕妙、最美味的檸檬茶。女孩明白了,這是因為檸檬的靈魂完全深入其中,才會有如此完美的滋味。
門鈴響起,女孩開門,看見男孩站在門外,懷裏的一大捧玫瑰嬌豔欲滴。
“請你原諒我好嗎?”他喃喃地問。
女孩笑了,她拉他進來,在他麵前放了一杯檸檬茶。“讓我們有一個約定,”女孩說道,“以後,不管遇到多少煩惱,我們都不許發脾氣,定下心來想想這杯檸檬茶。”“為什麼要想檸檬茶?”男孩困惑不解。“因為,我們需要耐心等待12個小時。”
後來,女孩將檸檬茶的秘訣運用到她生活中的各個層麵,她的生命因此而快樂、生動和美麗。女孩安靜地品嚐著檸檬茶的美妙滋味,品嚐著生命的美妙滋味。
在生命中等待無疑是美麗的,它的另一個名字叫做成熟。這個世上需要急急忙忙抓住的東西太多,比如機遇。所以我們都變得急躁易怒,不計後果。可是,生命是需要等待的,隻有學會慢慢去等,你才能把有些事化解,你才能把有些情感釋放,你才能慢慢品味已走過的人生。
另一種成熟
心靈成熟之美,足以讓自己的世界披上舉世無雙的霞帔,讓自己的人生充滿幸福天使的恩賜,讓自己的容顏書寫光華燦爛的不老傳奇。
心理成熟擁有真正的美感。是從容,是睿智,是大氣,是沉醉,是享受自我,而不是放縱自我。也許還年輕如軟玉姣花的你無法理解,那麼我們可以用故事來幫你懂得。
大家都見過貧窮人家的孩子,以他們的年齡而論,可以說都很聰明。自然,他們的知識還不豐富,但是他們能夠照顧自己,能夠自食其力,以他們的年齡和他們的知識比較起來,他們的知識實在比他們的年紀成熟多了。你們也都見過大學校裏的老教授、老學者,他們的知識程度,不用說已經達到最高峰,可是他們不善處世、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即使擁有很高學問、很多知識,然而他們對調整生活最需要的心理卻還沒有成熟,並沒有和他們的智力同步發展。
對於人類社會,一個心理成熟、心態健康的人,必定是個博愛主義者。他知道隻有努力為人類社會做事,自己才有快樂和幸福。對他人,他很富有同情心,因為他自己曾經受苦;他很肯出力助人,因為他自己曾經受過別人的幫助;他十分寬宏大量,因為他知道心地狹窄會產生怨恨;他對人很有禮貌,對比他高貴的人並不諂媚,對比他低下的人也不蔑視,因為他希望得到人類的真正友愛。
在工作方麵,他知道對社會有所貢獻是他的責任,因為他明白他所做的工作是為了那項工作,並非隻為自己的報酬。他對所雇用的人十分親切,而對他的雇主十分忠誠。
當然,他一定是一個非常誠實的人,因為在複雜的社會裏,隻有誠實最足以表示心理的成熟,所以交給他去做的工作,無論責任如何重大,他總欣然接受,忠實地去完成。
在性愛方麵,他們決不彼此依賴,丈夫決不淩辱自己的妻子,待她猶如一個束手無策的孩子一樣!妻子也決不盲目崇拜她的丈夫。有責任,共同承擔,有快樂,共同享受,彼此尊重,彼此敬愛,他們決不為七情六欲製約,甘心做感情的奴隸。他們一旦做了父母,也絕不認為子女是他們的私有財產,而是屬於社會的,但是,他們也會不因此便輕視他們,或者放縱他們。他們注意自己對孩子、對社會的責任。他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勇氣,希望他們將來能夠獨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認為如此教育子女,比在他們的遺囑裏,留給子女百萬的家產還要有益。
如果你是一個心態好的人,那麼,一切“第一”、“最好”、“最榮耀”、“最受人崇拜”等都不能動搖你的心。你是一個勇敢的戰士,要在這個世界上殺出一條更適宜生存的路來,不管前途有多少阻礙和陷阱。
心態好的人,絕對沒有消極甚至自殺的念頭,因為他把生活看得很透徹。他有自己的計劃,有勇氣,狼到了他的門前,他常常會興奮地想“得到一件好的皮衣”而放手一搏,終於夢想成真。因此,避免過度消極,你才能順利成長。
完美是一聲歎息
完美是一種罪過,它會讓人失去所有憧憬和希望,動力和誌氣。所以,上帝在塑造出完美後,懊悔地將它毀滅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讓我們驚呼為完美的東西,也不存在神仙一樣的完人。但在認識自我,看待別人的具體問題上,許多人仍然習慣於追求完美,求全責備,對自己要求樣樣都是,既搞得自己疲憊不堪,又難以和普通人打成一片,失去了獲得友情的機會。
其實那些英雄、名人並不是那麼光彩奪目、無可挑剔的,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有過1000多項發明,被譽為發明大王,但他在晚年卻固執地反對交流輸電,一味主張直流輸電。
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創造了生動而深刻的喜劇形象,但他卻極力反對有聲電影。
人是可以認識自己,操縱自己的,人的自信不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同時也相信自己有缺點毛病。我們放棄了完美,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的兩重性是不可改變的。所以,我們應當保持這樣一種心態和感覺,我知道自己的長處,優點,也知道自己的短處缺點,我知道自己的潛能和心願,也知道自己的困難和局限,自己永遠具有靈與肉、好與壞、真與偽、友好與孤獨、堅定與靈活等等的兩重性。
可這世界上偏偏就有倡導完美主義的人,而且數量不少。他們往往不願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點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沒有什麼好朋友,總也找不著對象,和誰也合不來,經常換單位,為什麼?那是因為他誰也看不上,甚至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別人的主要的優點。有的人不允許自己在公共場合講話時緊張,更不能容忍自己緊張時不自然的表情,一到發言時就拚命克製自己的緊張,結果越發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有的人不允許自己身體有絲毫不舒服,經常懷疑自己得了重病,經常去醫院檢查。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都會有緊張、不適的體驗,這是正常的表現,必須學會接受它們,順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規律抗拒,必然會愈抗愈烈。
完美主義的人表麵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當然會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樂,痛苦就常常跟隨著他,周圍的人也一樣不快樂。學會欣賞別人和欣賞自己是很重要的,是使人更進一步實現下一個目標的基石。
完美主義的人容易隻顧細節而忘記了主要目標,讓別人覺得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工作常常因此而沒有效率。許多時候你要讓自己“豁出去”,所以日子過得緊張又痛苦。
完美主義性格的形成和早期教育有很大關係,但成年後還是可以有意識地調整的,你要學會對自己和他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才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有一本美國出版的書,書名是《我不完美,你也不完美——這樣挺好的》。你可能沒有機會閱讀它的內容,不過隻要認真體味一下書名也就夠了。喬丹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投籃命中,可他仍然是最棒的,因為他總是能夠很好地把握方向,偶爾失誤也不會阻止他不斷進取的步伐。
誰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這個名詞隻是一個理想的概念,是對我們的迷惑,是種讓人產生努力完善自我勇氣的鼓勵。隻要我們不斷地提高和完善了,朝著那個夢中的目標一步又一步地貼近了,就可以瀟灑地說,這很完美。
承認自己是有限的
一個玻璃杯子,裝了太多的水就會溢出來,如果想拚命把水裝進去的話,隻能導致杯子承受不住壓力而粉身碎骨。承認自己是有限的,絕對是拚搏中應該尊重的真理。
“能者多勞”、“他很吃苦耐勞”,這些話在職場上常被視為對他人肯定的評價。那些能承受巨大壓力,在緊張狀態下仍然可以保持冷靜的人,往往被當成學習的榜樣。就連許多書籍和課程,也在教人們如何提升自身的承受力。
我們似乎較讚美忙碌者,好像一旦閑下來,就表示不重要、沒身份。於是到處可見臉上、身上寫著“我很忙”的人,走路、說話的速度都很快,做任何事也都想快點結束。等電梯時不耐煩,進電梯時立刻按“關”。就連吃午飯及午休都嫌“奢侈”,最好半小時內結束,生怕浪費寶貴時間。有些老板會說:“外國人都不睡午覺,工作效果還不是很高?”卻忘了他們不論再忙,都會設法保有幽默、悠閑、寧靜的態度,也會以某些休閑方式(如:咖啡時間、下午茶)紓解工作壓力,也更重視旅遊。然而,我們隻知奮鬥不懈,卻忘了“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隻是為別人把工作“做完”,求交差了事,卻忘了為自己而把工作“做好”,從中得到成就感與成長。結果大多數人工作時苦著臉、皺著眉相當“抑鬱”。
在心理學上存在與物理學類似的自然法則:你承受壓力的程度,與你的忍受力是相適應的。那些吃苦耐勞的人,身上的負擔總會不斷加重,直到某一天他被徹底累垮為止。
你要特別留意那些告知自己正處於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壓力之下的預兆。這種信號會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麵麵,以致你起初根本注意不到各種現象之間的相互聯係。比如:你感到身體不適(心髒、胃或是背部有問題);你的工作業績有所退步;你成了當眾刁難生事的犧牲品;你的感情生活麵臨危機,受到離婚的威脅,子女不聽話;你的情緒低落;你通過酒精、毒品或是成癮的嗜好尋求解脫。
如果你在自己身上發現了上述征兆中的任何一條,那麼,你就該修改一下自己的日程安排,適當降低自己的壓力了。你可以坦誠地說:“這我辦不到。”即使你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是可以找到解決方法的。麵對自己遇到的問題,你應該坦誠地與他人進行交流,以便為自己爭取幫手和盟友。或者,你可以獎勵自己一段休息時間,就像生病時一樣。必要時,你甚至可以為自己“偷”一些時間出來,比如提前離開辦公室,在下班路上散散步,或者獨自待一會兒,以擺脫工作壓力和個人的困擾。
還應記得的是,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務之後,你應該獨自或和同伴慶祝一下。在房間裏跳跳舞,在草地上小憩一下,逛逛街,晚上到酒吧的小角落裏喝上一杯,或者和你的愛人大吃一頓,怎麼都好。總之,讓自己好好享受一下勝利的美妙感覺吧!
不要再讓自己朝著別人期待的方向努力,讓自己徹底停止工作一次。你會發現,後果並非像你想象的那樣嚴重,相反,你的愛人很可能會覺得你更加可愛了。把自己從忙忙碌碌中解放出來,你不僅可以鬆口氣,還會感到自己離生活的本質更近了一步,感到自己終於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主張了——因為自己的軟弱,而不是頑強。
你是哪種寶貝
一個人給自己一個怎樣的位置,將決定其一生是否有成功的可能及所取得的成就的大小。想要攀上珠穆朗瑪峰的腳步不會停留在平地,心甘情願做小事的人也永遠不會成為控製自己,控製生命的主人。
坐到格子間裏,你手捧一杯咖啡,精力非凡地長時間賣力工作,創意十足,聰明睿智,才華橫溢,屢有真知灼見,甚至好運連連——可是,如果你無法在創造過程中給自己正確定位,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麼,一切都會徒勞無功到最後除了發現自己像個玩命的陀螺外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豈不是很悲哀?
在現實中,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或因受宿命論的影響,凡事聽天由命;或因性格懦弱,習慣依賴他人;或因責任心太差,不敢承擔責任;或因惰性太強,好逸惡勞;或因缺乏理想,混日為生……總之,他們給自己定調低,遇事逃避,不敢為人之先,不敢轉變思路,而被一種消極心所支配,甚至走向極端,人為地阻止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可是,他們不思悔改,卻在一旁盲目地指責上天不能垂青於他,給他成就豐功偉業的機會。哎,老天爺豈不鬱悶得要死?
其實,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了多少,每個人都會有特殊的興趣或一兩種擅長的事,隻要從此方麵著手,就能產生積極動力。一天隻花一個小時,做些你擅長的事,成功經驗的累積可使你精神百倍。知道自己某些方麵比別人強,這一發現將使你非常得意,也會使你對其他事情產生積極挑戰的毅力。這就是你為自己找對了位置的結果,你終於發現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價值,並開始努力經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