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寶貴的幫助
這個世上最珍貴的智慧是勞動,最寶貴的幫助是勸人勞動。因為它是惟一能夠讓人擺脫困境走上成功之路的方法。
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繼母有個兒子叫詹斯頓,他是一個剛愎自用、好吃懶做的人,他來信向林肯借錢,下麵這封信是林肯的回答。
親愛的詹斯頓:
我想現在不能答應你要80元錢的要求。每次我給你一點幫助,你就對我說:“我們現在可以相處得很好了。”但過不多久我發現你又沒錢用了。你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你的行為上有缺點。這個缺點是什麼,我想你是知道的。你不懶,但你畢竟是一個遊手好閑的人。我懷疑自從上次見到你後,你是不是好好地勞動過一整天。你並不完全討厭勞動,但你不肯多做。這僅僅是因為你覺得從勞動中得不到什麼東西。
這種無所事事浪費時間的習慣正是整個困難之所在。這對你是有害的,對你的孩子們也是不利的。你必須改掉這個習慣。孩子們還有很長的生活道路,養成良好習慣對他們更重要。他們從一開始就保持勤勞,這要比他們從懶惰習慣中改正過來容易。現在你需要一些現錢用,我的建議是,你應該去勞動,全力以赴地用勞動去賺取報酬。
讓父親和孩子們照管你家裏的事——播種、耕作。你去做事,盡可能地多掙些錢還清你欠的債。為了保證你的勞動有一個合理的優厚報酬,我答應從今天起到明年5月1日,你用自己的勞動每掙一元錢或抵消一元錢的債務,我願另外給你一元。
這樣,如果你每月做工掙10元,就可以從我這兒再得到10元,那麼你做工一月就淨掙20元了。你可以明白,我並不是要你到聖·路易斯或是去加利福尼亞的鉛礦、金礦去,我是要你就在家鄉卡斯鎮附近做你能找到的有最優厚待遇的工作。
如果你願意這樣做,不久你就會還清債務,而且你會養成一個不再負債的好習慣,這豈不更好?反之,如果我現在幫你還清了債,你明年又會照舊背上大筆債。你說你幾乎可以為七八十元錢放棄你在天堂裏的位置,那麼你把你天堂裏位置的價值看得太不值錢了,因為我相信如果你接受我的建議,工作四五個星期就能得到七八十元。你說如果我把錢借給你,你就把地抵押給我,如果你還不了錢,就把土地的所有權交給我——簡直是胡說!如果你現在有土地還活不下去,你沒有土地又怎麼過活呢?你一直對我很好,我也並不想對你刻薄;相反地,如果你接受我的忠告,你會發現它對你比10個80元還有價值。
你的哥哥
A·林肯
1848年12月24日
付出是收獲的春天
如果你還想幫助你愛的人,就請告訴他怎樣才是得到美好生活的最佳方式吧,並且記住,勞動是萬能的。
請記住,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我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賴著別人的勞動,我們必須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們所領受了的和正在領受著的東西。——愛因斯坦一個人如果隻在乎自己的利益,隻知道接受,而在接受之後不願意有所付出,那也許會讓自己占得一時便宜,可是下次,沒有人願意為你付出了。
就像耕作一樣,播種、插秧與除草,農夫們都必須盡心盡力地付出,在收獲時節尚未來到前,人們心裏都明白,惟有努力付出才會有豐碩的收獲。
巴勒斯坦境內,有兩個名為“海”的湖泊,這兩個著名的湖泊各有各的特色。
其中一個叫“加黎利海”,是一個很大的湖泊,水質清澈甘甜,可以供人們飲用,因為湖底清澈無比,連魚兒們在水中悠遊的景象也清晰可見,而附近的居民更是喜歡到此處遊泳和嬉戲。
加黎利海的四周全是綠意盎然的田園景觀,因為環境清幽,許多人將他們的住宅與別墅建在湖邊,享受這個有如仙境的美麗景致。
另一個名為“死海”,也是個湖泊,然而,正如其名,水是鹹的而且有種怪味道,不僅人們不敢拿來飲用,連魚兒也無法在這個湖泊中生存。
在它的岸邊,連株小草都無法生長,更別提人們選擇在這裏居住了。
麵對如此大的差異,人們都會認為,水質不同是天生的。而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原來這兩個湖泊竟同出於一個源頭!
後來人們發現,它們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不同,是因為“一個有‘接受’也有‘付出’,另一個則是,‘接受’後便‘存留’起來”。
原來,在加黎利海裏,有入口也有出口,當約旦河水流入加黎利海之後,水會繼續流出去,如此一來,水流不僅生生不息,也會不斷地循環更換,水質自然清澈幹淨了。
至於死海則隻有入口沒有出口,當約旦河水流入之後,水就被完全封鎖在死海裏。於是,在這個隻進不出的湖泊中,所有的汙水或廢水也全都彙聚在這裏,因為隻知自私地保留己用,最後的結果便如它的名字,成為沒有人願意親近的死海。
由於無私,加黎利海所得到的酬謝,正是幹淨的湖水與熱鬧的人潮,它就像辛勤耕作的農夫,天天耕耘,努力付出,自然會得到應有的成果。
而那個隻一味地接受而沒有付出的死海,結果則是貧瘠荒蕪與人跡罕至,日複一日的孤獨、寂寞。它就如一個不問付出隻問收獲的農夫,隻撒種子,然後任由秧苗生長,即使雜草叢生、土壤幹涸也置之不理,那麼到了秋收時節,他就隻能收獲一堆枯草罷了。
有付出才會有收獲,惟有不斷流動更替的水才會充滿氧氣,帶來活力,使自己看起來生機勃勃。
而在生活中,無論你身處哪個階層,都要記得,有舍才會有得,隻要不吝於付出,在付出的同時,我們便能騰出新的空間,容納充滿新鮮活力的美麗契機。
憎恨虛榮
當你視榮譽為虛無的時候,你的榮譽是實在的;當你唯名利是圖,視榮譽為至寶的時候,你的榮譽是虛無的。你在沒有榮譽時追求虛榮,虛榮可以助你,成為你生命的動力;你為了私欲而貪圖虛榮,虛榮可以害你,成為你生命的累贅。
古希臘有這樣的傳說:一名叫赫洛斯特拉特的牧羊人,為了要出名,竟放火燒毀了阿泰密斯神廟。這就是所謂的“赫洛斯特拉特的榮譽”,就是常說的虛榮。
一般人都有一點虛榮心,這是人之常情。因為虛榮與人的自尊心有關,自尊心這個東西要根據不同人的個性來衡量高低強弱。一個人的自尊心若是過強,或是走向極端,就很容易變成虛榮心,虛榮心給人帶來的隻有傷害。
英國哲學家培根和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兩句格言:“虛榮的人被智者所輕視,愚者所傾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虛榮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
從表麵看,虛榮仿佛是一種聰明;從長遠看,虛榮實際是一種愚蠢。虛榮者常有小狡黠,卻缺乏大智慧。虛榮的人不一定少機敏,卻一定缺遠見。虛榮的女人是金錢的俘虜,虛榮的男人是權力的俘虜。太強的虛榮心,使男人變得虛偽,使女人變得墮落。
托馬斯·肯比斯說:“一個真正偉大的人是從不關注他的名譽高度的。”一個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就而傲慢,也就不會抱怨自己命運的悲慘。相反追慕虛榮的自我賣弄,是一種腐蝕人類心靈的通病,沒有人能夠在一生中完全不受它的影響。
虛榮使人變得自負,誤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可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人遇事常常十分無奈,但還是拚命想出風頭,結果什麼也得不到。一旦真相大白,他們便無地自容,失去信心,放棄了使自己重新振作起來的機會,到頭來,虛榮帶給他們的隻有失敗。其實,這些人是在玩一場注定要失敗的賭博遊戲。
古語雲:“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虛榮,也是一種“竊”。虛榮者,容易輕浮;輕浮者,容易受騙;受騙者,容易受傷;受傷者,容易沉淪。許多沉淪,始於虛榮。虛榮,很像是一個綺麗的夢。當你在夢中的時候,仿佛擁有了許多,當夢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什麼也沒有。既然如此,與其去擁抱一個空空的夢,還不如去把握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虛榮心重的人,所追求的東西,莫過於名不副實的榮譽;所畏懼的東西,莫過於突如其來的羞辱。因為那種感覺足可以摧毀虛榮者的全部理智。
虛榮心最大的後遺症之一是促使一個人失去免於恐懼、免於匱乏的自由,因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時地活在恐懼中,經常沒有安全感,不滿足。而虛榮心強的人,與其說是為了脫穎而出,鶴立雞群,不如說是自以為出類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騙、詭詐的手段,使虛榮心得到最大的滿足。問題是——虛榮心是一股強烈的欲望,欲望是不會滿足的。
虛榮心所引起的後遺症,幾乎都是圍繞在其周遭的惡行及不當的手段,所以嚴格說來,每個人的虛榮心應該都和他的愚蠢等高。
真正的成功人生,是不會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即便是為所成就的人和事物感到驕傲,也應該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驕傲,而非華而不實的“虛榮”!虛榮心一旦形成(成熟)後,它所結合的諸多不良的心態、習慣和行為,會讓你隻看得到眼前,離成功卻愈來愈遠。
學會憎恨虛榮心吧,像元代王冕《題墨梅》詩中說的那樣:“不要人誇好顏色,隻留清氣滿乾坤。”隻有讓自己人品端方起來,自然不加任何修飾就突然香飄四溢起來了。
浮生若茶
生活有時坎坷得會讓你暴跳如雷。但是,如果沒有色彩和線條,紙永遠隻是一張紙,永遠沒有機會以一幅名畫的身份躋身世間頂級博物館中享受國家級待遇的機會。誰說當筆在紙麵上刻畫時對紙來說不是一種痛苦呢?可惟有如此,才能讓自己獲得充實感或奮鬥後橄欖般澀澀甜甜的滋味。人生之路再不平,也要勇敢前進,與其坐在原地生悶氣,倒不如為自己打開一片海闊天空的新天地,隻有經過打磨的鑽石才會綻放華彩,身價百倍。
有個商人因為經營不善而欠下一大筆債務,由於無力償還,在債權人頻頻催討下,精神幾乎快崩潰了,他因此萌生了結束生命的念頭。
苦悶至極的他,有一天獨自來到親戚的農莊拜訪,心裏打算在僅有的時間裏,享受最後的恬靜生活。
當時,正值8月瓜熟時節,田裏飄出的陣陣瓜香吸引了他。守著瓜田的老人看見他到來,便熱情地摘了幾個瓜果,請他品嚐。不過,心情仍然低落的他,一點享用的心情也沒有,但是又無法拒絕老人家的好意,便禮貌地吃了半個,並隨口讚美了幾句。
當老人家聽到讚揚時,卻非常喜悅,隻見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種植瓜果所付出的心血與辛苦。
老人家仔細地訴說種瓜的過程:“四月播種,五月鋤草,六月除蟲,七月守護……”
原來,他大半生都與瓜秧相伴,流了不少汗水,也流過許多淚水。曾經就在瓜苗出土時,便遭遇旱災,但是為了讓瓜苗得以成長,老人家即使每天來回挑水也不覺得辛苦。
又有一年,就在收獲前,一場冰雹來襲,打碎了他的豐收夢,還有,有一年金黃花朵開得相當茂盛,然而,一場洪水卻讓這一切都泡湯了……
老人堅強地說:“人和老天爺打交道,少不了要吃些苦頭或受氣,但是,隻要你能低下頭,咬緊牙,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因為,最後瓜果收獲時,仍然全部都是我們的。”
老人指著纏繞樹身的藤蔓,對著心事重重的商人說:“你看,這藤蔓雖然活得輕鬆,但是它卻是一輩子都無法抬頭呢!隻要風一吹,它就彎了,因為它不願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這番話讓商人忽然醒悟了過來,他吃完手中剩下的半個瓜果,在瓜棚下的椅子上放了100元,以示感激,翌日便踏著堅毅的步履離開了農莊。
5年後,他在城市裏重新崛起,並且成為一個現代化企業的龍頭。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年輕人沮喪地說:“像我這樣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
釋圓聽後什麼也不說,隻是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麵前說:“施主,請用茶。”
年輕人呷了兩口,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兒茶香也沒有呀。”
釋圓笑笑說:“這是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說:“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沸水送來後,釋圓起身,又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裏注了些沸水。年輕人俯首去看,隻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嫋嫋地溢了出來。
年輕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釋圓忙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著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裏又注了一縷沸水。
年輕人再俯首看杯子,見那些茶葉沉沉浮浮得更雜亂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禪房裏輕輕彌漫。釋圓如是地注了5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滿屋生香。
釋圓笑著問:“施主可知同是鐵觀音,卻為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著說:“一杯用溫水衝沏,一杯用沸水衝沏。”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怎麼會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衝沏的茶,衝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是的,浮生若茶。我們何嚐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運又何嚐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隻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
《莊子·秋水》寫道:“得而不喜,失而不憂。”得到了榮譽、寵祿不必狂喜狂歡,失去了也不必耿耿於懷,憂愁哀傷。這裏麵有一個哲理,即得失是沒有定律的,兩者的界限不會永遠不變。“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功名利祿,是非成敗,得而失之,失而複得都是經常發生的。縱使奮鬥之路無比崎嶇,你也一定要靜下心來,等待穿越過沙漠後獲得完美瞬間的喜悅吧。
雖然天空沒有痕跡,但鳥已飛過。個中精彩,自己知道,自己品嚐已然足夠。
不要踏入物欲的囚籠
被物欲俘虜的人是不幸的。一旦陷入金錢的陷阱,你所損失掉的不僅僅是自由、原則、道德、尊嚴,更可怕的是很可能被它騙走生命。所以,即使這個世界很物質,很現實,你也要以一種不慍不火的狀態把持好自己。就比如你十分仰慕一朵花的嬌豔,但滿懷欣喜地買到手中的時候,它卻不留情地枯萎了。可見,物質並不能滿足所有的情感需求,有些東西遠觀比近玩要好得多,這樣一來,物欲就退居其次了。
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中有這樣一段話:
“囚徒,告訴我,是誰囚禁了你?”
“是我的主人,”囚徒說,“我原以為自己的財富與權力世上無人能及,我把屬於國王的錢財聚斂在自己的寶庫裏。當困倦不堪時,我眠於我主之床榻,一覺醒來,卻發現我成了自己寶庫中的囚徒。”
“囚徒,告訴我,是誰鑄造這無法掙脫的鎖鏈?”
“是我,”囚徒說,“我精心鍛鑄這鎖鏈,以為我無敵之強權能征服塵寰,獲得自由無限。因此,我不舍晝夜地工作,終於在烈火中錘煉出這鏈鎖。然而當工作終結,鐵鏈也堅不可摧時,我才發現自己已被它牢牢鎖住。”這就是欲望的邪惡力量。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帶氧氣的情況下,多次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並且最終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他的這一壯舉1993年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過去,不帶氧氣瓶登上喬戈裏峰是許多登山家的願望。但是一旦超過6500米,空氣就稀薄到正常人無法生存的程度,想不靠氧氣瓶登上近8000米的峰頂,確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可是,蒙克夫做到了,在頒發吉尼斯證書的記者招待會上,他是這樣描述的:我認為無氧登山運動的最大障礙是欲望,因為在山頂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使你感覺到需要更多的氧。作為無氧登山運動員,要想登上峰頂你必須學會清除雜念,腦子裏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必須學會排除一切欲望和雜念。
我們都或多或少地在貧困中掙紮過,在金錢始終不甚寬裕的日子裏生活過。你是否發現,一旦我們的心中充滿欲望,就會感到需要錢,並且欲望愈大,愈是感覺到需要更多的錢,尤其是沉溺於享樂時更是如此,這樣的人在生活和事業上是登不上頂峰的。並且,當這一筆金錢耗盡的時候,襲卷他的就是無窮的黑暗,這不會是你所向往的伊甸園吧!
守候你的幸福
人總是很糊塗,意識不到自己的幸福,隻是滿世界的鍥而不舍地尋找著,可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曾經擁有卻從不懂得珍惜的幸福已走得遠遠的,再也追不上了。所以,給自己做一個幸福瓶,把自己身旁的幸福寫到紙上裝進瓶子裏,當你傷心時,失望時,無助時,迷惘時,幸福瓶會給你勇氣,告訴你其實並不孤獨,因為有愛相隨。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吧,別讓它悄然離去,隻留給你一個遺憾的背影。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自小就患上腦性麻痹症。此病狀十分驚人,因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裏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這樣的人在常人看來,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
但黃美廉硬是靠她頑強的意誌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講演會上,一個中學生竟然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
在場的人都責怪這個學生不敬,但黃美廉卻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麼幾行字:“一、我好可愛;二、我的腿很長很美;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六……”
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隻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還有一個是釋迦牟尼佛經裏的故事。一個青年駕船出海,他經過許多風浪和無數的島嶼,終於在熱帶雨林裏找到了一棵高達10餘米的大樹。這種大樹經過一年的時間讓外皮朽爛,留下木心陳黑的部分,會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香氣。在那片雨林裏,像這樣的大樹隻有一兩棵。他砍下了這棵樹,把它運到市場上,希望能賣到一個好的價錢。但一直無人問津。市場的邊上是一個賣木炭的。每天賣木炭的都可以有很好的生意。他想:為什麼木炭那麼好賣?於是他把那棵香樹燒成了木炭,一天就賣光了。其實,那棵香樹就是世界上少有的“沉香”。隻要切下一片磨成粉,價值就超過一車木炭的價錢。可惜這個青年並沒有看到手頭的珍寶,自作聰明地毀掉了價值連城的香木。這樣的結果,不能不說是自作自受,因為他見識淺薄並且沒有眼光。
俗話說:“多在有日思無日,別到無時思有時。”“身在福中要知福。”人生的幸福不一定是要靠追求到很高的各種各樣的財富才得來的。雖然說沒有努力就沒有幸福,但不懂得惜福,到手的幸福也會不滿意地轉身離去。不懂得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擁有,不願活出自己生活意義的人,即使有了富可敵國的財富,也是體味不到幸福的甜美滋味的。因為他為了財富拋棄了幾乎自己曾經所有的一切幸福。這是精明還是愚蠢?相信人心自有公斷。
點亮生命之舟的燈塔
人的生命之旅隨時會改變目的地或是提前結束。因此,你迫切需要做的是,在生活中找到一個配得起善良本質的高尚目標,一個不依賴於生命長短而存在的重要目標,一個值得你去全心全意托付這一生的偉大目標。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同樣,“上帝為什麼把我們派到這個世上來?”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難題。但是,如果一個人問自己“我,應該做什麼”,生活的意義就會變得非常清楚。
托爾斯泰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不是一個玩笑,而是在通往一個永恒的美好世界的道路上所設的一個小站。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住所,讓那些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以及我們的後來者在這裏過得更幸福。
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我們贈送他人玫瑰的時候,我們的手上也一定還彌漫著花的芳香、愛的甜美;當我們在給他人點亮一盞燈的時候,其實也將自己照亮了。
在我們身邊,有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義,有快樂,有滿足感,並且讓人們牢牢記住,不在於他手裏的香車美女,金山銀山,而是因為他能奉獻,願以自己的真心給世界增光添彩。奉獻給人一個實現自我的空間,因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為社會服務,他知道要肩負一個幫助和安慰大眾的使命。在那努力的目標之中,他發現了生活實現的空間。
一個人隻要肯為別人奉獻自我,他就會生活在快樂之中。如果一個人能夠用愛心無償地給予別人服務和幫助,他的生命一定閃爍著崇高的光彩,充滿著喜悅和快樂。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受全世界敬仰的德蘭修女,由於和英國平民王妃戴安娜的死期相近,所以有人將她們二人相提並論,但她們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
德蘭沒有戴妃的風華絕代,她個子瘦小,相貌普通;她有的,是一顆美麗的愛心。戴妃在衛生、安全的醫院裏和艾滋病人握手,會有記者拍下照片刊登在報刊雜誌上,讓人歌頌她的愛心;可德蘭卻不知多少次在汙穢、肮髒的街道擁抱那些患皮膚病、傳染病,甚至周身流膿的垂死病人,把他們帶回自己的住處,照顧他們,安葬他們,讓人們享受她的奉獻。
許多人一談到德蘭修女,都說她是個偉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實在太渺小了。可德蘭修女卻說:“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蘭修女一生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顧垂死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抹身;當他們被別人踐踏如塵的時候,還給他們做人的尊嚴,僅此而已。
或許,我們做人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德蘭修女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如果常存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好心,我們以幫助別人,愛護家園和社會為自己的責任的話,這個世界又會減少多少憂傷和怨歎,又會增添多少微笑和感激呢?
不要為一滴水執著
過於執著的人,換個說法就是死板,不知變通。這個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快,朝則行雲,暮則行雨。此時若再堅守自己的信念則難逃變成落湯雞的命運。雖然每個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變化太快,但是不要緊,隻要隨機應變,不起義對抗潮流,你還會過得很幸福。
世界上水有的是,你卻隻有一滴。佛陀說去掉執著,你會有收獲。
為了那一滴水,你會拚掉自己所有的力氣。然後你在水邊狂飲,就在你認為即將恢複體力時,你就虛脫而死。
為了吃一碗飯,你會消耗大於一碗飯帶來的能量。
為了愛一個人,你會賠上你全部的愛,將它永遠就地埋葬。
佛陀說“應無所住”,就是要我們去掉執著心,不要為了那滴水拚掉所有的力氣。
孟買佛學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學院之一,它建院曆史悠久,擁有燦爛輝煌的建築,還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
還有一個特點是其他佛學院所沒有的。這是一個極其微小的細節,但是,所有進入過這裏的人,當他再出來的時候,幾乎無一例外地承認,正是這個細節使他們頓悟,正是這個細節讓他們受益無窮。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細節,隻是人們都沒有在意:孟買佛學院在它的正門一側,又開了一個小門,這個小門隻有1.5米高、0.4米寬,一個成年人要想過去必須學會彎腰側身,不然就隻能碰壁了。
這正是孟買佛學院給它的學生上的第一堂課。所有新來的人,教師都會引導他到這個小門旁,讓他進出一次。很顯然,所有的人都是彎腰側身進出的,盡管有失禮儀和風度,但是卻達到了目的。
教師說,大門當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夠讓一個人很體麵、很有風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時候,人們要出入的地方,並不是都有著壯觀的大門,或者,有大門也不是隨便可以出入的。
這時候,隻有學會了彎腰和側身的人,隻有暫時放下尊貴和體麵的人,才能夠出入。如果是硬要昂著頭往裏闖,那麼很多時候你就隻能被擋在院牆之外了。
佛學院的教師告訴他們的學生,佛家的哲學就在這道小門裏。
其實,人生的哲學何嚐不在這道小門裏?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幾乎沒有寬闊的大門,所有的門都需要彎腰側身才可以進去。而且好容易擠進之後卻發現原來還是條死路。於是隻好退出來繼續碰壁。
加拿大魁北克一條南北向的山穀,西坡長滿鬆樹、女貞、柏樹,而東坡隻有雪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因為東坡雪很大,雪鬆比較柔軟,當雪在樹上積累到一定重量時它就彎曲了,令雪滑落下來。而女貞、柏樹卻不能彎曲隻是固執地強頂,所以,它們被雪壓斷了。
即使再銳利,如果輕易就斷掉,那也是毫無用處的。人固然需要刀片般的鋒利,也需要柳條一樣的柔韌。在這個世界上,要柔中帶剛,剛裏帶柔,方裏見圓,圓中顯方,才會活得自由自在。
在風中,小草容易彎曲,參天大樹則巍然挺立,不擺不動。一陣狂風可以把大樹連根拔起,可是,不管風有多大,也不能把在狂風麵前彎倒在地的小草連根拔起。這就是小草隨風而流行,不執著地與強風硬碰硬的結果。它不僅保全了性命,還闡釋著一種看上去理解著很困難的哲理,即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做時勢的英雄。
所以說,要想做一個高超的人,就要放下執著心,做到左右逢源,能屈能伸,融彙貫通。在適當的時候改變自己的策略,以掙來因智慧而愈加美麗的人生吧!
活在今天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你此時在意這枝箭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或者射出去後是命中老虎或是兔子,那麼它射出去的結果肯定不能如你所願。因此,當你拉開弓的瞬間,你全部的精神和能量都要集中在這一刻,生命之弓才能充滿鬥誌昂揚的張力,在天空劃出絕美的弧線。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院裏的落葉。
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他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他想了個辦法,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猛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幹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隔天早上,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他一下呆住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惟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努力地關注現在,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也是使生活豐富的惟一方式。沒有了過往諸多煩惱的牽牽絆絆,也沒有對未來的恐懼和驚惶,生命就在這一刻,定格了全部的意義和沒有缺憾的感動。
現在,請你放下所有,仔細想想,你這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年輕的時候,你拚了命想擠進一流的大學;隨後,你巴不得趕快畢業找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接著,你迫不及待地組織家庭、生小孩;然後,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點長大,好減輕你的負擔;後來,小孩長大了,你又恨不得趕快退休;最後,你真的退休了,不過,你突然發現牙齒都將全部光榮下崗了……當你正想停下來好好喘口氣的時候,生命卻毫不留情地通知你已所剩無幾。
其實,這不就是大多數人的寫照嗎?他們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為生命擔憂,為未來作準備,一心一意計劃著以後發生的事,卻忘了把眼光放在“現在”,等到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才恍然大悟“時不我予”。
智者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到底什麼叫做“當下”?簡單地說,“當下”指的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麵,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些所有。
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我不是一直都活著並與它們為伍嗎?”這確實是每人每天的生活,但問題是,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論是吃飯、走路、睡覺、娛樂,你總是不能夠專心地享受,而是急著想趕赴下一個目標?因為你覺得還有更偉大的誌向正等著你去完成,你不能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現在”這些事情上麵。
不隻是你,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想,心不在焉,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有人說“我明年要賺得更多”,有人說“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說“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可是,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是覺得更不滿足。
一位作家這樣說過:“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惟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快樂便會不請自來。”也許你為了看到花園裏最大最美的一株花費盡了心機去尋找,卻忽視了沿途的鳥語花香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請用心享受現在吧!
放下
歌德說:“一個人不能永遠做一個英雄或勝者,但一個人能夠永遠做一個人。”這裏,“做一個英雄或勝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時的狀態;而“做一個人”,便是“放得下”時的狀態。一個人若是能活出這種狀態,便可謂是一個瀟灑的人,一個“糊塗”的智者。
不要感歎自己缺少什麼,能夠放下自己手裏擁有的東西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
有一本書名為《與神為友》,書中寫道:“我不會‘抓緊’任何我擁有的東西!我學到的是,當我抓緊什麼東西時,我才會失去它,如果我‘抓緊’愛,我也許就完全沒有愛,如果我‘抓緊’金錢,它便毫無價值,想要體驗‘擁有’任何東西的惟一方法,就是將它‘放掉’!”
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很多悲劇,往往就是由無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經擁有的“東西”所釀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錢,有些人不能放下愛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則是不能放下不應該執著的執著。
然而,如果你能夠領悟“放下”的道理,你將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隻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當下。更何況,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把一些不是很必要的東西放下,你的“人生行囊”將很快就沒有空間去擱置你真正需要的東西。
佛家常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一個人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度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與掌聲,有處世經驗的人大都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視之,就非易事。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這就是一種度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為樂事,這便是一種極高的境界。既來之,則安之,這是一種超脫,但這種超脫又需要多年磨煉才能養成。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做人的真諦。
張瑜是一位著名的電影演員,在她最輝煌的時刻,毅然放棄事業,選擇了出國,令許多圈內人士大為驚訝。有一次,一位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回國不久的張瑜,請她談談當初這種選擇背後的真實想法。
記者:當年為什麼不去好萊塢發展?
張瑜:當時在美國的時候我很希望能把書念好,這是我很大的一個願望,因為拍戲,我從初中就離開了學校。
記者:所以當初就選擇了出國?很多人說到您當年出國的事情都覺得特別奇怪,因為那是您最風光的時候,卻放棄了事業。
張瑜: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可能這與我生來就比較能拿得起放得下有關吧。我看到過一篇文章上說:手裏拿著一個硬幣,把手掌朝下鬆開,硬幣掉了,這是一種放下的方法;另外一種方法是手裏同樣拿著一個硬幣,手掌向上放開,硬幣還在手掌裏,但是人也輕鬆了,意思就是很多時候其實拿起和放下是同時的事情。這就是說在一個很寬鬆的心態中去生活,這應該是一種比較正確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