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現在回頭看看當初的選擇,您認為有沒有後悔的地方?
張瑜:要說後悔呢,可能就是把自己最好的表演時段給放棄了。不過人是不能患得患失的。人的一生永遠是在一種不自覺的選擇中的,選擇了這個,自然就得放棄了那個。從這個角度說就沒什麼好後悔的,我也不可能讓我的人生重來一次。
其實,隻要人活著,生活還是生活,每一天都是我們要闖過去的河,如果你怨恨失敗,你就會在怨恨中後悔一生。生活中,你自己除了會被自己打敗,別人永遠擊不垮你。人生下來就有一副錚錚鐵骨,隻是有的人被人生中的困難磨平壓垮,有的人則煉得更加堅韌挺拔。如果我們能調整好心態,能把自己的人生視如一個奮鬥不息、勇往直前的過程,我們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這就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快樂源於自嘲
生活總是不懷好意地跟你開個玩笑,讓你的心靈像走在獨木橋上,稍不留神就要失衡。麵對跌落深淵的危險,如果嘻哈一笑,大智若愚,反比神經緊張要安全得多。
人的一生,誰都難免會有失誤,誰身上都難免會有缺陷,誰都難免會遇上尷尬的處境。有的人喜歡藏藏掩掩,有的人喜歡辯解。其實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辯解,卻會越辯越醜,越描越黑。最佳的辦法是學會嘲笑自己,因為那樣做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奇妙結果。
美國著名演說家羅伯特,頭禿得很厲害,在他頭頂上很難找到幾根頭發。在他過60歲生日那天,有許多朋友來給他慶賀生日,妻子悄悄地勸他戴頂帽子。羅伯特卻大聲說:“我的夫人勸我今天戴頂帽子,可是你們不知道光著禿頭有多好,我是第一個知道下雨的人!”這句嘲笑自己的話,一下子使聚會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長相醜陋,可他不但不忌諱這一點,相反,他常常詼諧地拿自己的長相開玩笑。
在競選總統時,他的對手攻擊他兩麵三刀,搞陰謀詭計。林肯聽了指著自己的臉說:“讓公眾來評判吧,如果我還有另一張臉的話,我會用現在這一張嗎?”
還有一次,一個反對林肯的議員,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問:“聽說總統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設計者?”“不錯,先生。”林肯點點頭說,“不過我不明白,一個成功的自我設計者,怎麼會把自己設計成這副模樣?”
我們從林肯身上發現,一個人生理缺陷愈大,他的自卑感愈強,於是成就大業的“本錢”也就愈多,“攢”的勁頭也就越大。
某國一位領導人最愛講一個有關他本人的笑話:“有一位總統擁有100個情婦,其中一個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也分不出是哪一個。另一位總統有100個保鏢,其中一個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個。”接著他嘲笑自己改革經濟所做的努力,“而我有100個經濟專家,其中有一個是很聰明的,但很不幸,我卻不曉得是哪一個。”
這位領導人趁著別人還來不及說長道短、評東論西時,在談笑調侃中將自己經濟改革中的失誤,輕輕鬆鬆地說出來,幫助自己擺脫了尷尬難堪的局麵。
自嘲是一種特殊的人生態度,它帶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自嘲作為生活的一種藝術,它具有幹預生活和調整自己的功能。它不但能給人增添快樂。減少煩惱,還能幫助人更清楚地認識真實的自己,應付周圍眾說紛紜帶來的壓力,擺脫心中種種失落和不平衡,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成功。
托爾斯泰寓言裏的那隻狐狸用盡了各種方法,拚命地想得到高牆上的那串葡萄,可是最後還是失敗了,於是隻好轉身一邊走一邊安慰自己:“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這隻聰明的狐狸得不到那串葡萄,心裏不免有些失望和不滿,但它卻用“那串葡萄一定是酸的”來解嘲,使失望和不滿化解,使失衡的心理得到了平衡。從而仍然不失能快快樂樂生活下去的好心情。倘若想不開,終日裏落落寡歡的話,那麼很可能為這串葡萄送掉了性命,這才是笨人。
你不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不是第一個發明電燈的人,不是第一個鼓搗電腦的人……你太渺小、太普通、太平凡了。但是,對於那些,你又是否感到不滿和不平衡呢?沒有,因為你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既然是這樣,對於自己的不足,自嘲一下又有何妨?
憂患與人生
寧靜的海,訓練不了一流的水手,隻有在大風大浪之中,才是曆練一流水手的最佳環境。並且,隻有真正的猛士才能歡迎和接受這種嚴酷的訓練,走上人生的頂峰。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在人生的大路上,人來人往,沒有永遠的贏家,也沒有永遠的輸家,除非自己不爭氣,不堪一擊,失敗一次,就永遠站不起來。人生的路,有千千萬萬條,這條路走不通,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天無絕人之路,除非自己放棄努力,否則永遠光明在望,永遠有成功的機會。
失敗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老天是很公平的,老天不會特別袒護一些人,而苛責另一些人。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失敗,而是因為他們能夠很快地從失敗中挺立起來,他們沒有被失敗打倒,而是失敗被他們打倒。他們把失敗當成教訓,化悲憤為力量,他們記住失敗的教訓,化為下次成功的動力。
人生的失敗,往往是給自己打敗的。人常常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才失敗的。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有一次參加一項考試,隻錄取一名,雖然競爭對手不多,但我還是失敗了,隻因為我對自己沒有信心。失敗而自怨自歎,是沒有意義的,人不能把自己停留在悲哀之中,愈快走出陰影的人,愈早見到陽光。後來事實證明我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當我調整好心態走出失敗的陰影後,果然看到了另一條等候我已久的陽光大道,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感動。
人生要勇於嚐試,這條路走不通,就換另一條路,怨天尤人是多餘的,恃才傲物是可笑的。我們對理想的追求,除非已到了終點,走10步和走100步,同樣都是失敗者;成功就是成功,失敗就是失敗,任何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全力以赴,追求成功。
成功不是偶然的,任何事情的成功,機遇固然很重要,但是光靠機遇是不夠的。事在人為,成功的人有一種特質,就是把對機遇的要求減到最低,而把對自我的要求提升到最高,失敗的人往往寄望於不可知的機遇,而自己卻不肯下苦功夫。“君子求一萬,小人求萬一”,君子做人處事,麵麵設想周到,腳踏實地,小人則心存僥幸,希望偶然的機會。求己愈多的人愈容易成功,求天愈多的人愈容易失敗。
成敗的因素,多半在己而不在他人,一個人真有本事,別人要壓製也不可能,一個人真沒本事,別人想扶持也辦不到。心存僥幸,也許可以得逞於一時,卻不能得逞於一世,惟有自己實實在在,憑真本事而得來的勝利,才是最可靠的。
人生的得失、勝負,是常有的,不足掛懷。勝固可喜,敗亦欣然,人要有接納失敗的雅量,才能領略成功的甜美。得意事來,平淡視之;失意事來,平淡視之。人生真能一無掛礙,就是最大的成功。我們常常因為得失心理太重,反而增加了負擔,“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由於壓力太大,我們便會失去應有的清明心誌了。
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人能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奸邪的小人是無所不為的。人生有大得有大失,爭要爭大的,求要求久的,我們不可以見小得而遺大失、貪近利而遭長害。在取舍之間,我們要捏拿很準確,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一條諺語說:“在自己的世界裏,你實現了自我。”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老教堂,在這個教堂的牆上有一行字:“事情既然如此,就不會另有他樣。”生活充滿苦樂、有無、順逆、窮通和得失,在起伏不定的生活裏,我們必須適應它!
不做別人的棋子
人生貴在自得,自己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是一顆被人擺布的棋子。
人生的許多煩惱都源於得與失的矛盾。如果單純就事論事來講,得就是得到,失就是失去,兩者涇渭分明,水火不容。但是,從人的生活整體而言,得與失又是相互聯係、密不可分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同一件事情。我們不妨認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麼事情純粹是利,有什麼東西全然是弊?顯然沒有!所以,智者都曉得,天下之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山姆是一個畫家,而且是一個很不錯的畫家。
他畫快樂的世界,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很快樂的人。不過沒人買他的畫,因此他想起來會有些傷感,但隻是一會兒。
“玩玩足球彩票吧!”他的朋友勸他,“隻花2美元就可以贏很多錢。”
於是山姆花2美元買了一張彩票,並真的中了彩!他賺了500萬美元。
“你瞧!”他的朋友對他說,“你多走運。現在你還需要經常畫畫嗎?”
“我現在就隻畫支票上的數字!”山姆笑道。
山姆買了一幢別墅並對它進行一番裝飾。他很有品位,買了很多東西:阿富汗地毯,維也納櫃櫥,佛羅倫薩小桌,邁森瓷器,還有古老的威尼斯吊燈。
山姆很滿足地坐下來,他點燃一支香煙,靜靜享受他的幸福,突然他感到很孤單,便想去看看朋友。他把煙蒂往地上一扔——在原來那個石頭畫室裏他經常這樣做——然後他出去了。
燃著的香煙靜靜躺在地上,躺在華麗的阿富汗地毯上……一個小時後,別墅變成火的海洋,它被完全燒毀了。
朋友們很快知道這個消息,他們都來安慰山姆。“山姆,真是不幸啊!”他們說。
“怎麼不幸啊?”他問。
“損失啊!山姆你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朋友們說。
“什麼呀?不過是損失了2美元。”山姆答道。
在人生的漫長歲月中,每個人都會麵臨無數次的選擇,這些選擇可能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無盡的煩惱和難題,使我們不斷地失去一些我們不想失去的東西,但同樣是這些選擇卻又讓我們在不斷地獲得,我們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補償,但是我們得到的卻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獨特的人生。因此麵對得與失、順與逆、成與敗、榮與辱,要坦然待之,凡事重要的是過程,對結果要順其自然,不必斤斤計較,耿耿於懷。否則,隻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一位成功人士對得失有較深的認識,他說:得和失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事情都會有正反兩個方麵,也就是說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間同時存在,在你認為得到的同時,其實在另外一方麵可能會有一些東西失去,而在失去的同時也可能會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人之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潭裏不能沒有月輝。哲學家培根說過:“曆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頂上的鬆蔭,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寵辱得失而拋卻自在?又何曾因風霜雨雪而易移萎縮?它們踏實無為,不變心性,方才有了千年的閱曆,萬年的長久,也才有了詩人的神韻和學者的品性。終南山翠華池邊的蒼鬆,黃帝陵下的漢武帝手植柏,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過它們的骨幹,三九冰凍裂過它們的樹皮,甚至它們還挨過野樵頑童的斧斫和毛蟲鳥雀的齧啄,然而它們全然無言地忍受了,它們默默地自我修複、自我完善。到頭來,這風霜雨雪,這刀斧蟲雀,統統化作了其根下營養自身的泥土牙口涵育情操的“胎盤”。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與金錢地位、功名利祿作交換,最終腰纏萬貫、飛黃騰達的小人的蠅營狗苟算得了什麼?且讓他暫時得逞又能怎樣!
人生中,得與失,常常發生在一閃念間。到底要得到什麼?到底會失去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否認的是,人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生命點,該得的,不要錯過;該失的,灑脫地放棄。隻有這樣,才能成就真正的自我,才能控製人生棋局的走勢。
生活中有許多岔路口,使得人生顯得絢麗多姿和變幻莫測。人一生中選擇的機會可能很多,但在這其中能改變人生的機遇卻是寥若辰星。不管你當初選擇的是哪條路,隻有拋卻以往,才能認真地對待今後。不然的話,心中裝了滿滿當當的得失,哪還有什麼精力和勁頭兒來描繪你的美妙前程呢?
活得天然就精彩
你的人生一直在行走著。因為前方總是布滿神秘的花朵,所以你很容易被它們勾引,走上歧途。但是兜了一個大圈子後,到了人生的終點,看看自己,還有什麼是形影相隨的呢?
有一位富翁年紀老邁,不久即將離開世間。他想:萬貫的家財帶不走,不如找個人來陪我,這樣黃泉路上也好有個伴。
富翁有四位夫人,最疼愛的是年輕貌美的四夫人,他將她喚來:“平常我最愛你,送你珍珠、鑽戒最多,現在我不久於人世,你就陪我一起走吧。”
四夫人一聽,花容失色地表示:“生前愛我,我很感謝,但你死了就死了,我們夫妻一場,隻是姻緣一段,我可不想跟你一起走。”
於是富翁找來三夫人,他想平時待她也不薄,不曾離棄過她。但三夫人聽完富翁的請求,驚慌不已:“我還年輕,你死了,我可以改嫁,你就發發慈悲,找其他人吧!”
富翁隻得再找二夫人。二夫人說:“我沒有辦法陪你一起死,家裏大小的事都是我在打點,你死了以後,我要替你張羅喪葬事宜。念在夫妻的情分上,我會親自送你到墳場。”
富翁被三位夫人一一回絕,心裏很傷心,不得已隻好找大老婆。但富翁自知,平日對她沒有半點關心,也從來不買禮物送她,如此冷落她,她可能不會答應。無奈,富翁實在害怕一個人孤零零地走,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小聲問:“我將不久於人世,你願意陪我一起走嗎?”
不料大老婆立刻回答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死了我當然跟你一起走。”
四位夫人的故事,隱喻的是我們的一生。最鍾愛的四夫人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無時無刻不關心它的健康,讓它穿金戴玉,打扮光鮮,好在人前炫耀,人後享受。但是人死了,身體不能跟我們一起走,隻會化為一捧青灰。
三夫人,就是我們積聚的錢財,平時悉心保護它,害怕被別人占有,隻可惜在麵臨死亡時,它也不會跟隨我們。你辛辛苦苦擔驚受怕的聚斂了一輩子,到頭來若非為他人做嫁衣裳,就會變成禍起蕭牆的根由,總之是不令人放心。
二夫人,代表的是我們的親戚朋友,偶爾往來,也給他們一些小恩小惠,到了我們死的時候,他們也許來上個香,送我們一程,之後各自忙著生計。既不無情,也不無義,隻當相識一場。
而大老婆是什麼?就是我們這顆心,平時最不關心它,直到生命的盡頭,這顆心卻與我們生死相隨,隻是我們陷入物欲貪愛中,隨妄心惡念,四處飄搖流浪,有時還深深將它刺傷。
人常在得到全世界的財富時,仍找不到自己的真心,就像富翁活著時,糊裏糊塗;死時,迷惑恐懼。色身、財富、妻妾一樣也帶不走,隻有心意,踏實滿足或是無助淒涼跟隨我們,往來於天堂與地獄,給人的一生做出個公正的審判。
做人,就要活出最天然,最善良的真我。這樣到了真正該休息的那一天,才會心滿意足地燦然一笑。
青春的時間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清晨的露珠不懂得愛惜自己的美好,當陽光普照萬物的時候,隻能輕歎一聲,在蒼茫的世界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多想拽住這冉冉升起的太陽,就這樣永遠擁有絢麗,多想挽住這迷人的春光,就這樣永遠吸吮芬芳,多想留住天真的年華,就這樣永遠彈奏醉心的晨曲。
叔本華說,年少時,當我們思量未來的生活,我們就如同開幕之前坐在劇場裏的兒童一樣,興奮而急切地等待著戲的開演。
可是演出結束之後呢?所有人都已是兩鬢蒼蒼,光陰無幾了。所以啊,你要知道,一年生的花木,急不可待地在春天裏開放脆嫩的花朵。在人的一生中,春天隻能有一次。
哲人伏爾泰問:
“世界上,什麼東西是最長而又是最短的;最快的而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絕?”
智者查帝格回答:
“世界上最長的東西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東西也莫於過時間,因為人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在等待著的人看來,時間是最慢的;在作樂的人看來,時間是最快的;時間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也可以分割到無窮小;當時誰都不重視,過後誰都表示惋惜;沒有時間,什麼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後世紀念的,時間會把它衝走,而凡屬偉大的,時間則把它們凝固起來,永垂不朽。”
得到時間,就是得到一切。珍惜時間吧朋友!
一個小孩,每次吵鬧,媽媽就拿起電話撥117給他聽。117是報時台,會不斷播報時間,每5秒一次。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一聽報時台就停止哭鬧了。
很久以後,有一次他聽報時台,滿臉疑惑地問媽媽:“為什麼電話裏的鳥都飛來飛去,有時候多一隻鳥,有時候少一隻鳥?”
媽媽把電話拿起聽,話筒裏播著:“下麵音響11點5分5秒……下麵音響11點6分零秒……”
原來,兒子把“秒”聽成“鳥”,“11點5分5鳥和11點6分零鳥”。這不是非常奇怪嗎?
媽媽正在思索,兒子把話筒搶走,說:“媽媽,你聽那麼久,又一隻鳥飛走了。”
人要能活到83~84歲,則人的一生大約有3萬餘天,但你算一算,你已用去了多少天,還剩下多少天?我們都把青春用在什麼上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畢竟青春如流水,一去不複返了!那麼現在,你還在浪費些什麼呢!
獻給無私的回報
你無私地為饑渴的樹木澆水,終有一天會得到綠蔭或者果實的回報。善良的人們總會讓智慧之神記掛在心並且他也會心甘情願地助上你一臂之力,在適當的時候。
名古屋有一家叫做“加它”的製酪公司。這裏的社長日比孝吉先生十分善良,無論是什麼都免費或以超低價供給。
一種無味大蒜是由一個擁有此項開發技術的人推銷到日比先生這兒的。日比先生自己試過後感覺很好,於是就買下了這項技術,然後讓從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來的研究人員對其效能進行研究。一段時間過去後,研究員給日比孝吉先生帶來了好消息。原來這種用特別方法製成的無味大蒜中含有一種叫“阿霍安”的物質,它能淨化血液,除了對預防癌症有效之外,還對白內障、高血壓、哮喘等病的治療效果頗為顯著。
有一次,一個朋友來買點咖啡。“那麼,這個也給你,一起用著試試看。”日比先生順手將無味大蒜也給了這位朋友一些。沒想到這成了一個開端。到現在為止,這種無味大蒜已經派發給了全國25000餘人。
結果,有感謝信寄來:“這種無味大蒜效果驚人。”其中還有人在信中寫道:“哪怕隻付郵費呢?”“不能白白接受啊!”
這正是有趣之處。對於那些想付錢的人,日比先生進行了勸服:“那樣的話,就請多多使用本公司的產品,或幫助宣傳一下‘加它’的產品就行了。”派發給25000餘人,簡單算算,這需要多少經費呢?每年竟然要超過25億日元。但是,自從派發這種無味大蒜以後,公司的營業額迅猛增長,1994年年收入超過了700億日元。日比先生說,想把派送給無味大蒜的人數增加到10萬人。考慮一下,據說成本花費達到100億日元,可是,那個時候公司的營業額也會達到3000億日元吧。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免費的午餐,雖然經營者們都知道提供這種服務可以吸引顧客增多,但是能夠做到這點的人又有幾個呢?大多數人還是在龐大的成本麵前斤斤計較,不敢向前。
日比先生說過:“給予就會被給予。報恩方式可以促進公司發展,我隻是對此做了一下實踐而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良好的人脈關係是在平時的交往和聯絡中建立起來的,沒事相求時也要想到與朋友交流一下思想、道一聲問候。這都是真誠又隨和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互慰而不帶有任何功利的味道。
關於樂於助人的人取得成功的話題,林肯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樂於助人,在任何場合都能與別人打成一片。他在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亨恩頓先生說:“在林肯先生的住所住滿了人的時候,他會把自己的床讓給別人,然後他自己就到店裏的櫃台上睡,卷一卷布當作枕頭。似乎誰有困難都會想到向他求助。”他的這種品質就像一塊磁石,可以吸引別人的目光,吸引別人的心。
所以不要老是想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應該想我能夠給予別人什麼,付出什麼樣的服務與價值來讓對方先獲得好處。當你能這麼做,並且大量幫助別人獲得價值的時候,也就是你成功的時候了。因為那些獲得你幫助的人會慢慢累積成一股龐大的力量,回饋給你所需要的幫助與支持。有人說,社會是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存在的,它能一直都保持公平,給予就會被給予。如果你作為一家企業的經營者,盡管獲利是你經營企業的目的,但如果你願意施恩不圖報地提供部分免費或超低價好商品給顧客,你獲得的收益就可能遠遠大於你施予別人所帶來的損失。
如果你是懷著一顆誠懇的心與別人交往,時時刻刻願以一己之力去幫助別人的話,那麼對方的愛也會以回報的形式,源源不斷地注入到你的身上,讓你得到你善良的恩惠。
“壓人一頭”,做不得
無論何時都請你記住:尊重他人。不要輕易地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別人的頭上。人都是善於反抗壓迫的動物,就像古羅馬的角鬥士,無論是野獸、敵人或是奴隸主,隨時都準備著對威脅自己的事物以沉重一擊來換取無比珍貴的自由。
有一個很古老的故事,亞瑟王被鄰國的伏兵抓獲,鄰國的君主被亞瑟的年輕和樂觀所打動,沒有殺他。但是,亞瑟要能夠回答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才可以獲得自由。
亞瑟有一年的時間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一年的時間還不能給他答案,亞瑟就會被處死。
這個問題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連最有見識的人都困惑難解,何況年輕的亞瑟。亞瑟接受了國王的命題,在一年的最後一天給他答案。
亞瑟回到自己的國家,開始向每個人征求答案:公主、妓女、牧師、智者、宮庭小醜。一年的期限快到了,亞瑟問了許多人,但沒有人可以給他一個正確的回答。
最後,有人告訴他,一個老女巫可能知道答案。亞瑟別無選擇,隻好去找女巫。
女巫答應回答他的問題,但他必須首先接受她的條件:她要和亞瑟王最高貴的圓桌武士之一——他最親近的朋友加溫結婚。
亞瑟王驚駭極了,這個女巫駝背,醜陋不堪,隻有一顆牙齒,身上發出臭水溝般難聞的氣味,而且經常製造出猥褻的聲音。
他從沒有見過如此不和諧的怪物,他拒絕了,他不忍心強迫他的朋友娶這樣的女人,他不能讓自己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
加溫對亞瑟說:“我同意和女巫結婚,沒有比拯救亞瑟的生命和捍衛圓桌更重要的事了。”他立即和女巫訂了親。
女巫於是回答了亞瑟的問題: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運。
每個人都立即知道了女巫說出了一個偉大的真理,於是,鄰國的君主放了亞瑟王,並給了他永遠的自由。
來看看加溫和女巫的婚禮吧,這是怎樣的婚禮呀!亞瑟王在無法解脫的極度痛苦中哭泣,加溫卻一如既往地謙和,而女巫卻在慶典上表現出她最壞的行為:她用手抓東西吃,打嗝、放屁,讓所有的人感到惡心,不舒服。
新婚的夜晚來臨了,加溫依然堅強地麵對可怕的夜晚,走進新房。
然而,洞房卻是另外一副景象:一個他從沒見過的美麗少女半躺在婚床上!加溫驚呆了,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美女回答說:加溫,我就是那個女巫。既然你不嫌棄我的醜陋,那麼我就應該對你好些。在一天的時間裏,一半是我可怕的一麵,另一半是我美少女的一麵。
那麼,加溫,你想要我的哪一麵呢?
多麼殘酷的問題呀!加溫開始思考他的困境:如果在白天向朋友們展現一個美麗的女人,那麼夜晚他自己將麵對一個又老又醜如幽靈般的女巫;如果白天擁有一個醜陋的女巫妻子,在晚上自己就可與一個美麗的女人共度良宵。
最後,加溫沒有做任何選擇,隻是對他的妻子說,既然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命運,那麼就由你自己決定吧。
於是女巫選擇白天夜晚都是美麗的女人。
就因為這樣,女巫的人生得到了美麗的升華,因為她的命運沒有被別人主宰,她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將自己從一個醜陋的女巫,變成了一個美貌的女人。
很多情況下,人們的命運都是由別人和外物所控製,要主宰自己,就需要莫大的勇氣。而這些,又是很難做到的。等到“多年媳婦熬成婆”的那天,我們終於呼吸到了揚眉吐氣的芳香味道,同時,也不遺餘力地把自己曾經走過的道路推到後來人和地位較自己低的人麵前,開始享受施壓的快感。就這樣,痛苦的循環總在進行著,人們也休想主宰自己的命運。
其實,人不應當如此自私,你有沒有體會過,當你尊重別人、理解別人時,往往得到的更多。比如感謝,比如欣賞,比如友愛。如果我們多一些愛心,多一點關懷給別人,我們是不是也會得到更多的回報?生活是不是會愈加讓人迷戀呢?
生活就像照鏡子
遊戲人生,並不是讓你有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而是在遭遇挫折的時候,與其和逆境險事較勁憂傷,倒不如把它看作是上天安排給你的一場如夢如幻的人生遊戲,這樣你才可以更輕鬆的姿態去坦然麵對生活。
一天早上,董鈺跳上一部出租車,要去上海郊區的分公司做檢測。因正好是上班的高峰時刻,沒多久車子就卡在車陣中,此時前座的司機先生開始愁眉苦臉地歎起氣來。董鈺隨口和他聊了起來:“最近生意好嗎?”後視鏡中的臉拉了下來,愛搭不理道:“有什麼好?到處都不景氣,你想我們出租車生意會好嗎?每天十幾個小時,也賺不到什麼錢,還得提防警察啦,不文明乘客等,真是氣人!”
顯然這不是個好話題,換個主題好了,董鈺想。於是他說:“不過還好,你的車很大很寬敞,即便是塞車,也讓人覺得很舒服……”他打斷了董鈺的話,聲音激動了起來:“舒服個鬼!不信你來每天坐12個小時看看,看你還會不會覺得舒服!”接著他的話匣子打開了,既抱怨政府,又抱怨社會。董鈺隻能默默地聽,一點兒插嘴的機會也沒有。
第二天同一時間,董鈺再一次跳上了出租車,去郊區同一家企業做培訓,然而這一次,卻開啟了迥然不同的經曆。一上車,一張笑容可掬的臉龐轉了過來,伴隨的是輕快愉悅的聲音:“你好,請問要去哪裏?”真是難得的親切,董鈺心中有些驚異,隨即告訴了他目的地。他笑了笑:“好,沒問題!”然而走沒兩步,車子又在車陣中動彈不得了。前座的司機先生手握方向盤,開始輕鬆地吹起口哨哼起歌來,顯然今天心情不錯。於是董鈺問:“今天有什麼喜事啊,這麼開心!”
他笑得露出了牙齒:“沒什麼特殊的,我每天都是這樣啊,每天心情都很好。”“為什麼呢?”董鈺問,“大家不都說不景氣,工作時間長,收入都不理想嗎?”司機先生說:“沒錯,我也有家有小孩要養,所以開車時間也跟著拉長為12個小時。不過,日子過得還是挺滋潤的,我有個秘密……”他停頓了一下:“說出來先生你別笑我,好嗎?”
他說:“我總是換個角度來想事情。例如,我覺得出來開車,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你,像花錢請我跟你到郊外玩,這不是很好嗎?等到了郊外,你去辦你的事,我就正好可以順道賞賞郊外的景色,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再走啦!”他繼續說:“像前幾天我載一對情侶去東湖水庫看夕陽,他們下車後,我也下來喝碗魚湯,擠在他們旁邊看看夕陽才走,反正來都來了嘛,更何況還有人付錢呢?轉身想想,經濟不景氣對我有什麼影響呢?關鍵還是享受生活。”
董鈺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一早就有這份榮幸,跟前座的情商高手同車出遊,真是棒極了。又能坐車,又開心,這樣的服務有多難得。董鈺決定跟這位司機先生要電話,以便以後有機會再聯係他。接過他名片的同時,他的手機鈴聲正好響起,有位老客人要去機場。原來喜歡他的不隻董鈺一位,相信這位司機的工作態度,不但替他贏到了心情,也必定帶來許多生意。
人生就是這樣,你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麵對生活,就會得到它的許多饋贈,不隻是愉快的心情,健壯的身體,更會為你贏得事業和朋友。來笑對人生吧,還在等什麼呢?
忘掉你的恩惠
牢記你犯過的所有錯誤,會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記住自己曾經做過的好事,肯定會妨礙今後去做更多的事。
民間有句俗語,叫“你幫別人莫提起,別人幫你要牢記”。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會經曆很多事情,喜的、憂的,樂的、痛的,順利的、別扭的,利己的、利他的,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有些事情人們記得牢,有些事情人們忘得快,這都是很自然的。問題是,記住什麼,忘掉什麼?一般來說,對於過五關斬六將的榮耀,人們更容易也更願意記住,甚至在各種場合津津樂道;而對那些走麥城的教訓,人們往往容易遺忘,或者刻意回避。還有一種情況,人們容易記住自己對別人的恩惠,同時卻又淡忘自己受人之惠。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人是有思想、有品格的,一些思想傑出、品格純正的人,往往有著更高的境界。他們幾乎從不曾因為自己的善舉而驕傲自滿,而是以另外一種態度來對待記憶,慎重地選擇記住或者忘卻。
一次,阿裏與好友吉伯、馬沙一起外出旅行。三人行經一處陡峭的山路時,馬沙突然失足滑倒,眼看就要摔下山崖,這時,吉伯一把抓住馬沙的衣襟,用力將馬沙拉了上來。為了記住這一恩德,馬沙在路邊一塊大石頭上刻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
三人繼續前行,來到海邊時,因為一件小事,吉伯和馬沙吵了起來,吉伯一時激動,打了馬沙一耳光。但是,馬沙沒有還手,而是跑到沙灘上,在沙灘上寫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旅遊結束後,阿裏問馬沙:“你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說:“我要永遠感謝並永遠記住吉伯的救命之恩,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想讓它隨著沙子的流動逐漸忘得一幹二淨。”
馬沙對待別人恩惠和怨恨的正確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做法與馬沙相比,就顯得格調太低了。有的人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缺乏足夠的感激之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有的人得到別人的幫助不知道應該回報,或者隻是一時感激,時過境遷便很快遺忘;有的人甚至不辨是非恩將仇報……而當別人不小心損害了自己的利益時,很多人卻會牢記在心,甚至長期耿耿於懷。整天掛在嘴上,逢人便說;以牙還牙、冤冤相報,你踢我一腳我打你個烏眼青……
牢記自己的過失而忘掉對他人的恩惠是一種樸素的美德。記住自己做過的錯事,是吃一塹長一智,避免重蹈覆轍的前提。一個人想要少犯錯誤,不斷取得進步,就必須時時刻刻牢記自己之過。並且,對於自己做過的好事,如果能夠及時“忘卻”,一定能擺脫希望受恩者“知恩圖報”的想法而獲取心靈上的平靜、祥和。在生活中,在與人相處時,要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感激別人的恩惠,少談論別人的缺點,對矛盾不要耿耿於懷。這樣,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生活也會更加溫馨。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是,它的結果卻是甜蜜的。”一個銘記著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別人對自己的恩典;一個卻不記得自己做過的好事,而隻努力記住自己做過的錯事。這種情懷與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也惟有如此,偉人才之所以會成為偉人,小人才之所以成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