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陰下的龍女(一)(1 / 3)

正當桃花汛季節,風急浪高,此時日又西斜,暮色四合,峽穀中愈覺陰沉,任是慣走峽江的船隻,也不敢夜航巫峽,都停泊在巫峽入口處的巴東官船渡,等待明天天亮之後再啟程。

巴東縣令朱逢春的座船,正乘著暮色,逆流而上,緩緩駛向官船渡。

巴東本是大宋最小、最窮的縣,兼之民風強悍不服教化,曆來被為官者視為畏途。不過自從一代名臣寇準寇大人在巴東知縣一職上嶄露頭角之後,巴東之小與窮雖則未變,名氣卻已是扶搖直上,初登仕途的青年士子們,私下裏往往將巴東知縣一職視為終南捷徑,認為不是朝廷寄予厚望的年輕官員,是不會被派往此地磨煉的。

朱逢春出身將門,卻棄武從文,考中進士,隻此一項,已頗得朝中大佬們的讚賞;更兼他耳濡目染,自幼熟知政務,處事幹練,決非尋常來自田間草莽的士子可比,是以大佬們對他期許甚高。朱逢春被派往巴東任職,朝堂上下,心照不宣,皆知以朱逢春的才幹,這不過是青雲直上之前的必要磨煉。

朱逢春到任已有兩年,巴東雖然不能說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倒也算平安無事,比起被當地刁民弄得焦頭爛額的數位前任來,已足夠得上一個“卓異”的考語了。

今日他出去處理一樁土人的族毆案件,本來天色已晚,當地長老挽留他暫住一宿,但是巴東縣城傳來消息,他的七妹鳳凰,正在縣衙中等他。鳳凰遠道而來,必有要事,朱逢春不能不盡快趕回縣城。

巴東縣城已經在望,憑欄而立的朱逢春,眼角餘光突然注意到,江上泛起了一片頗為異樣的銀白水光,一旁的船夫驚叫起來:“咦,好像有條大魚!那麼大的魚,可真少見!”

另一名船夫則打了個哆嗦:“不會是龍女出來了吧?”

在峽江之中興風作浪的龍女,兩年前不知從何處而來,據說相貌醜陋,被人嘲笑之後,惱羞成怒,更遷怒於世間一切美貌女子,若哪艘船上有漂亮女子,龍女必定要逼迫這女子毀容之後才許船隻過江,否則就會船毀人亡。川江之上稱她為“龍女”,一半是因為她水性精熟得仿佛生長於水中的蛟龍;另有一半,便是因為她如同傳說中的龍王一般,頜下有這麼一片逆鱗,忤之必定殺人。

又有人嗤笑道:“咱們船上哪有漂亮女娘,引得來龍女?”

朱逢春聽他們說著說著便開始爭論起來,略一思忖,轉過目光打量了一下距離,微微一笑道:“聽說江上有水怪,那麼大的魚,別是水怪吧,待本官射一箭試試!”

一邊說著,一邊從左靴筒中抽出一張折疊短弓,從右靴筒中抽出一支短箭,待到江麵水光再起時,一箭射了出去。

水光中的黑影沉了下去,再也沒有出現,江麵上卻也沒有泛起血跡。

朱逢春疑惑地收起了弓箭,他確信自己沒有失手,但是究竟射中了黑影的哪個地方呢?還有,他突然覺得,那好像不是一條魚……他倚在欄杆前,搜尋著江麵。

江麵寧靜如初。

然而,在他的視線所不能及的水麵之下,一個纖巧的身影慢慢地潛遊到了岸邊柳樹的陰影之中,悄悄浮上水麵。

那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少女,有著嶺南女子特有的深目高顴、窄臉長頜,抬頭仰望著船上極目遠眺的朱逢春。短箭正咬在她的口中。

朱逢春萬萬沒有想到,他射中的是一條美人魚。

一條默默仰望他一生的美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