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完善人格,彰顯魅力(1 / 2)

人格的完善和魅力的形成不是自發實現的,是自我教育和實踐的產物。自我教育,作為現實自我向理想自我積極統一的心理過程,它在符合時代和社會要求的方向上所進行的設計自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自我的價值目標,隻有通過個體的實踐,才能轉化為現實。一句話,理想自我的實現和人格魅力的塑造,必須在個體的社會實踐中去進行,去實現、去完善和升華。

加強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識目的性、計劃性和能動性的集中體現。其目的指向理想自我的人格,計劃性在於現實自我的逐步改善,能動性不僅表現在對自己正確深入的認識上,而且表現在對自我積極能動的改造上。它反映出主體有理想、有抱負、積極向上、執著進取的精神狀態和行為,自我教育的發展必然促使主體自我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和自我體驗的進一步深刻,從而推動自我意識的整體發展。

因此可以說,自我教育是個體人格發展的關鍵和內在的動因。自我教育開辟了人發展的新可能性。開始進行自我修養的個人,不僅成為教育的客體,而且成為教育的主體,即個人不僅接受社會教育,而且自己努力教育自己。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自我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要實現理想自我,必須加強自我教育,使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時時處於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積極統一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個體要時時把時代和社會對我們角色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需要,轉化為內部的自我教育,以高度的角色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來追求自己的理想自我,發展自身人格。

自我教育是自我意識中的自我調節的最高形式。它是主體自我按照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對客體自我自覺地實施的教育。如果說自我控製著眼於“克製”,那麼自我教育則著眼於個體的“發展”。它是個體根據社會和時代的要求進行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自我設計、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其心理實質就是現實自我向理想自我的積極的統一過程。即不斷完善現實自我,使之與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要求的理想自我達到統一。

每個人由於自身的生理、氣質、性格、能力等的特點差異,決定了不同個體不同的理想自我的理想人格。比如,能力一般的人,也許把做一個合格的公民作為理想自我,而能力很強的人,也許把做有成就的人作為自己的理想自我。這些差異意味著,即使實現了理想自我,未必都具有人格魅力。因此,把塑造人格魅力作為統一的理想目標去追求,這就還要求我們個體在加強自我教育時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和信念。個體理想自我的實現,僅僅是人生跨出了一級階梯。而人生的境界是無窮的,個體不管其個性、能力、氣質等差異如何,都應該以做有魅力的人為目標。圍繞著這個目標去設計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和實現自我。

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信條、生活前景是人們產生創造性的推動力。埃裏克森研究揭示了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人格發展的四對矛盾。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淆、親密感對孤獨感、創造力對自我專注和完善感對絕望感的矛盾。我們隻有具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樹立遠大的目標和信念,不斷追求人格的完善,才能正確解決人格發展中的矛盾,形成自我同一性、與人相處的親密感和熱愛家庭、關心社會、有責任心和義務感的人格特征,產生出創造力,實現有意義的人生,才能具有隨心所欲,安享餘年的完善感。

因此,我們要以振興國家民族為己任,增強自身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奉獻精神、創新精神,把自身人格的發展同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結合起來,把理想自我與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樹立遠大的目標和信念,不斷超越自我,為了社會的文明進步,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要立足於社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矯正不足。我們要立足於自身在生理、氣質、能力等方麵的特點,發掘自己有魅力的人格品質。這需要我們具有深刻的自我認識,積極上進的情感態度和堅強的意誌水平。

為此,我們要積極發展自我認識,反省性思維,激勵自己的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改變自我過程中的自我控製水平,把完善自我與獲得自尊聯係起來,把自尊和尊重結合起來,獲得發展人格魅力的動力。同時,我們要將自己的理想人格與社會的需要、時代的呼喚結合起來,正確認識自己、發展自身人格、創造社會價值。

21世紀是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創新、儲存和使用的節奏和周期日新月異,學習與創新是時代對我們每個人的基本要求,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是個人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這不僅要求我們的人格具有獨特性和完整性,而且更要求人格的適應性變革和創造性發展——塑造時代性人格將成為我們人格發展的主題和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