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多角度的自我設計(1 / 3)

關於自我,其本身就是一本內容豐富多彩的書。在了解自我之後,就必須根據認識的深度和廣度製定自我設計和規劃。

從需要的角度設計自我

根據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需要分為以下五種。

生理需要: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

安全需要: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

歸宿和愛的需要: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

自我實現的需要: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

人的需求圖

可以看出,我們最基本的需要因為最容易實現而處於最底層,而處於塔尖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因為目標遠最難達到而處於最高層。我們可以依據這些需要的劃分,對自己的需求做具體的設計。

當然,需求有遠有近,有長有短,同時不同年齡段、不同時間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需要進行規劃,做到有理有據,而不是“漫天叫價”,這樣的話才能讓“需要”變成現實,變得有因即果。

從價值觀的角度設計自我

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價值觀的形成往往不是一天兩天就完成的事情,因此,要設計自己的價值觀就更是顯得漫長。我們常常從理想、信念這樣的角度來描繪或詮釋一個人的價值觀,因為一個人的理想和信念往往折射出他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同樣,我們要設計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可以從這一角度入手。

理想是一種社會意識現象,理想是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區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青少年的特點,我們這裏介紹“按照理想的內容”來劃分的理想。理想可以分為社會理想、生活理想、職業理想、素質理想。

社會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社會的設想。社會理想包括對未來社會的政治製度、經濟製度、科學文化製度、社會麵貌等等的預見和設想。

生活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包括對於吃、穿、住等物質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包括對文化娛樂等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還包括對婚嫻、家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職業理想是人們對未來工作部門、工作性質以及在職業上達到的程度的追求和向往。

素質理想是人們做人的目標,是作一個什麼樣的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以上的幾種理想之中,社會理想是其他理想的前提和基礎。人們在設計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活和做人的時候,總是以未來的社會為前提和基礎的。

從能力的角度設計自我

人的能力怎麼樣?大小如何?可不可以做個計劃或者說設想呢?其實完全可以做到的。因為人本身的能力除了與遺傳有關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後天的培養和改造。

關於能力的分類,因為分類標準的不同而有差異。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更要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對能力的劃分應該更具有時代意義,緊跟時代發展需求。為此,我們在調查了解相關資料之後,做了這樣的歸納:

1.了解自我與自我發展潛能的能力: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情緒、需求與個性,愛護自我,養成自省、自律的習慣、樂觀進取的態度以及良好的品德,並能表現個人特質,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欣賞、表現與創新的能力:培養感受、想像、鑒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具有積極創新的精神,表現自我特質,提升日常生活品質。

3.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的能力: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使其適應發展,建立人生方向,並適應社會與環境變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4.表達、溝通與分享的能力:有效利用各種符號(如語言、文字、聲音、動作、圖像、或藝術等)和工具(如各種媒體、科技等),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情感,善於傾聽與他人溝通,並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和資訊。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的能力:具有民主素養、包容不同的意見,平等對待他人與各族群。尊重生命,積極主動關懷社會、環境與自然,並遵守法製與團體規範,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6.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能力:認識並尊重不同的族群文化,了解並欣賞本地和世界各地的曆史文化,並體會認識世界為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

7.規劃、組織與實踐的能力:具備規劃、組織的能力,且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增強手腦並用、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積極服務集體與國家。

8.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正確、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收集、分析研究判斷、整合和運用資訊,提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

9.主動探索與研究的能力:激發好奇心和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能力於生活之中。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有係統地研究判斷問題,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和衝突。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在賦予能力新的定義的基礎上,我們完全可以對自己的能力做相應的規劃或設計。

從氣質的角度設計自我

氣質是天生的,遺傳起著決定性作用。那麼氣質是否一成不變的呢?我們可不可以對自己的氣質做一次嶄新的規劃呢?同答是肯定的。盡管氣質與遺傳相關,但後天的學習生活環境對一個人的氣質有著極大的影響,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先天的氣質因素,成為一個既具有自身個性特點,又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關的特殊氣質的人。從這一角度來看,氣質是可以改變的,同樣也就可以根據自身、社會等需求做相應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