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例子中講的那樣,很多窮人都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
一個富人常為人們所稱道的是經曆了多麼辛酸的創業過程,其間的辛苦多麼讓人難以想象。其實,富人的辛苦與窮人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大多數富人經曆了一階段的辛苦後便會功成名就,而窮人則不然,他們雖可能不如富人辛苦的程度深,但時間長度卻可能超過任何一個富人。試想,一生忙忙碌碌而無所成與短時間內經受磨煉積聚資本、奠定人生基礎,對整個人生而言哪個更為辛苦?
當然,窮與富的區別不隻在此,我們隻是想強調一個人如果不思進取,貪圖目前所有,不懂堅持,並不斷向生活作出讓步,雖能享得一時清閑,卻必為一生之辛苦勞碌埋下種子。而許多靠雙手致富的人則不然,他們不僅懂得堅持,而且常一件事做起來就很難放棄,因此,辛苦對他們來說隻是一時的,盡管以後還要不懈去努力,但生活已然有所改觀,何況致富的各項資本一般會越來越豐厚。
所以說,窮與富,放棄與堅持,不思進取與積極努力,這些都是每個人不同選擇的結果。但,無論是哪一種活法,你必須選擇一種。
2. 能舍得就能擁有想要的一切
舍得舍得,大舍大得,懂得放棄的人才會真正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曆史上永州人都特別善於遊泳。有一天,河水突然暴漲,有幾個永州人正乘坐在一條小船上。結果剛到江中心,船就漏水了。船上的人隻好跳到水裏往岸上遊。其中,最會遊泳的一個人也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但還是沒有平常遊得快。他的同伴很疑惑,於是問他為什麼今天這麼吃力。那個人回答說:“我腰裏纏著太多的錢,現在重得不行,所以今天特別吃力。”於是同伴勸他快把錢扔掉,但是這個人說什麼也不肯。
過了一會兒,這個人更加沒有力氣了。那些已經到了岸上的同伴又大聲勸說他扔掉錢,他搖了搖頭,最後,他沉入水中淹死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為了達到目標,就必須扔掉很多累贅。很多時候這些累贅,會影響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扔掉。舍不得自然得不到。
首先,要舍掉生活的惰性。人一旦形成惰性,做什麼事情都很難有激情。即使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會一遇到困難就想退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之中。這就是如果想毀掉一個人,就隻需要讓他安逸起來的原因。
其次,舍掉目標以外的東西。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隻有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事業上,才能夠確保取得最大的成功。每一個人可能會有很多目標,但最後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然後努力將這個目標實現。但許多人常常會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總想著為了逃避風險,便多確定幾個目標,這樣即使一個目標無法實現,另外一個目標也有可能實現。殊不知這種想法是最致命的,多個目標自然分散精力,一個目標無法實現,很容易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導致一些目標都無法實現。人在麵臨多個目標時往往不會全力以赴,而會以為這個不行,下個可以補充,以這樣的心態,又怎麼能實現目標呢?
最後,舍掉以成功者自居的心態,即人要有一種歸零心態。不管以前怎麼樣成功,既然選擇了從事新的事業,那麼以前的成功都要一概抹掉,一切從零開始,一切從頭再來。很久以前成功的經驗並不符合今天的實際,但人們往往容易抱殘守缺,容易相信自己曾經親身經曆過的一切,於是不相信理性的判斷,不相信別人的勸說,一意孤行,堅持按照原來的辦法來做,其結果可想而知。
《呂氏春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