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路過江邊,看見一個漢子正牽著一個嬰兒,想要把他投進江裏去,嬰兒嚇得哇哇地亂哭亂叫。這人走上前去問那漢子:“你怎麼把嬰兒往江裏投呢?”那漢子說:“怕什麼?他的爸爸很會遊水。”他的爸爸會遊泳,他的兒子難道生來也會遊泳嗎?很多人有“其父善遊,其子必善遊”的心態,認為自己曾經成功過,現在成功也是不難的事情,殊不知這是自欺欺人。
3. 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曾經有一個人,每天活得不堪重負,沒有絲毫快樂可言,於是他去請教一位德高望重的聖人。聖人讓他背起一隻竹簍,請他每走一步就撿一粒石子放進竹簍裏,他剛走百步,就覺得背上的東西太重受不了了。這時,聖人又把石子一粒一粒地從竹簍裏取出,並且告訴他說:“這粒是功名,這粒是利祿,這粒是小肚雞腸,這粒是斤斤計較……”當大半石子被拋出後,這個人背起竹簍走起路來感到輕鬆多了。這個人在聖人的指點下終於找到了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隻竹簍,你把功名利祿統統壓在身上,當然會壓得自己失去快樂的感覺。如果把這些東西放下,相信快樂定會與你為伴。生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放棄了一樣事物,它一定會給你另一種幸福。如果你不舍放棄陽光的明媚,就不會看見晚霞的美麗,不舍放棄春天的鳥語花香,就不會擁有秋天的碩果累累;不舍放棄夏天的絢爛多姿,就不會擁有冬天的雪花飛舞;不舍放棄童年的無憂無慮,就不會擁有長大成人後的輝煌成就。
什麼都不願放棄的人,是對生命的最大放棄。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如果一個人將一生的所得全部背負在身上,他最終可能會因負重而死。昨天的成就,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未來。隻要勇敢地放棄自己的過去,放棄那些阻擋你的東西,你就會快樂瀟灑地選擇另一種生活,從而培養自己對生活的堅定信念。所以,放棄意味著爭取。放棄一些你無意或者是無法得到的,才能夠更專注、更有力地追求你想要得到的。學會放棄,人生才顯得更加積極主動。
在生活中,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希望,放棄自己的尊嚴,不能放棄做人的原則。也就是說,必須放棄懦弱和苟且偷生,正如文天祥一樣,放棄了榮華富貴,卻達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境界;正如聞一多一樣,放棄了權勢利誘,卻成為了民族的英雄。正確地選擇放棄,才會有一種自豪。
所以,學會放棄,是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難以實現的目標,而不是放棄為之奮鬥的過程和努力;是放棄那種毫無意義的拚爭和沒有價值的取索,而不是喪失奮鬥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棄那種對金錢地位的追逐和奢侈生活的貪欲,而不是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放棄不是頹廢,不是厭世,而是一門學問。人生在世,忙忙碌碌,疲於奔波,常常被強烈的欲望所驅趕,不敢停步,不敢懈怠。如果背上包袱越來越多,越來越沉,卻什麼都不願放棄,當收獲越來越多的時候,身心也就越來越疲憊。學會放棄,是因為心靈的天空不能塞得太滿,就像雲朵太多就成了烏雲密布,幾朵白雲飄曳才顯出天空的美麗。
放棄,是一種境界,是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隻有學會放棄,才能卸下身上的負擔,輕鬆上路,才能激發出新的力量,才會有新的收獲。
如果在奮鬥的路上,你遇到了煩惱,應該先暫時將煩惱放置一邊,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等到心情平和後再重新麵對。這是對痛苦的解脫,也是對愉快生活的接受。
4. 放棄過去那無形的枷鎖
如果我們敢於追求,那我們就能找到自己可以享受到的東西。如果我們能不拘泥於已有的東西和別人所給予的東西,而是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東西,那我們就能放下心中的枷鎖,輕鬆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