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夕陽落下時,倭賊終於接受了必然的失敗,慢慢收拾兵馬,敗往漢城。留下滿地屍體。
李如鬆長長出了口氣。平壤城,已然可守。他有些明白,卓王孫為什麼沒聽從他進攻的計策。如果有一座城池作為根據地,以後的仗就好打多了。如果這座城是不會被攻陷的,那這場戰爭更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顯然,那些巨大的箱子裏不僅僅裝著海棠。這座上古奇陣也早被分解,裝在其中運到了朝鮮。
那些剩餘的箱子裏還裝了些什麼呢?
這個問題很快就有了答案。
正當李如鬆麵對著空空的土地發呆,不知該拿什麼來建設城池時,無數隻箱子被運到了他麵前——箱子一隻隻打開,他想要的,希望要的,渴望要的,甚至沒想到要的,全都在裏麵。
李如鬆驚喜交集,急忙督促部下加緊建設。
又過了十日,整座城已初具規模。士兵跟百姓的臉上重新洋溢起笑容,因為他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們看著從自己手中誕生的新城,感受到它的強大、富庶,想象著自己生活在其中,極為美好的未來,便由衷地喜悅起來——平坦、廣闊的道路縱橫交錯,三橫三豎,將整座城連通分割成整齊的方塊。
房舍、商鋪,林立櫛比,一座一座地拔地而起。紅磚碧瓦穿雜在精致的園林、宏大的建築之中,這座城市以極具盛唐氣象的風貌,感染著每一個見到它的人。
但,正道群豪的臉色,卻變得極為難看。因為,這座城,正一點一點地變成他們心中的夢魘——華音閣。
顯然,那些剩餘的箱子中裝著的,是被拆碎的華音閣。卓王孫此次征倭,帶來的不僅僅是四天聖陣,還有整座華音閣的精華。這是多麼可怕的大手筆、大犧牲。
這種犧牲幾乎令正道中人窒息。他們忍不住不斷地問自己,我又為這場戰爭做了些什麼?他們雖然也很想為天下伸張正義,但少林寺會拆了木人巷、武當派會挖倒真武堂嗎?絕對不可能!那還爭些什麼呢?
群豪不禁汗顏,再也說不出話來。
陸陸續續地,朝鮮的官員、百姓們聽說了平壤的勝利,紛紛前來投奔。平壤城的幾個城門分別留下了出入四天聖陣的道路,由華音閣弟子親自把守。他們仔細盤查,不時有倭國奸細被查出,就地格殺。
新來的百姓們,也立即投身到平壤城的建設中。這座城,正以更快的速度成長起來。
同時,朝鮮各地義軍也聞信前來投奔。其中最出名的有兩路,一路是狼筅將軍元豪,一路是紅衣將軍郭再佑。這兩位首領本都是普通的朝鮮百姓,倭賊殺來時,他們為了保衛家園,才組織義軍反抗。
那元豪身高體壯,手持一根狼筅,重達二十八斤,更難得的是他不僅勇猛善戰,而且極有心機,擅長將敵人誘往火槍不能發揮威力的地方,然後再率眾衝殺,屢獲勝利。
而郭再佑本是慶尚道玄風的小小地方官,倭賊打來時,他在宅邸的大樟樹上懸鼓猛擊,召集全村百姓組成義軍對抗倭賊。當時的他身披紅袍,作戰時衝在最前,大聲高呼:“紅衣將軍在此!”殺得倭賊潰不成軍。他擅長打心理戰,用投毒、夜襲等計策令倭賊人心惶惶,如驚弓之鳥。
卓王孫對這兩人頗為賞識,在議事廳上詢問他們作戰的近況。元豪幾乎不懂漢語,而郭再佑做過幾年縣吏,漢語倒是說得甚是流利,恭恭敬敬地回答了卓王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