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德又送走了一批人,這批士子與其他士子一樣,滿意而歸。
同樣是送書,董卓送書就會被人羞辱,自己送則會被感激。這種差別對待讓劉備也忍不住很無奈。
不過考慮到就算幾千年後,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還在互相鄙視。甚至總結出了無數的“鄙視鏈”,劉備又覺得這樣很正常。
隻是,還是有點難受。
盡管在後世曆史中,董卓通常是以一個瘋狂殘暴的形象出現的。但是至少目前,與董卓有過交流的劉備不認為後世曆史記錄的完全真實。
或者,後世的曆史記錄,評價,隻是“部分真實”。
更不用說他現在所處的世界與原本的那個“曆史”,似是而非。
“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盡管在做出判斷與決定時仍舊準確,甚至冰冷。但在不涉及這些時,劉玄德的思想邏輯仍舊過於感性。
這個時代有太多事情,讓撫軍中郎將忍不住感歎的了。
“大哥,又出了什麼事了?”
走在劉備身邊的張飛,忍不住這麼問。
“沒什麼,在想仲穎兄的事。”劉備隨口回答:“他們大概已經過了黃河吧。”
“那群涼州人人品可不怎麼樣。董卓倒是個重情義的漢子。”張飛這樣評價說。
“身上的血腥味太濃。”而另一邊,關羽則給出了不同的評價。
“我們是武人,身上有血腥味不是很正常嗎?二哥你哪次上陣不也一身的血,然後再下來的?”張飛有些奇怪的詢問。關羽則搖了搖頭,好像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說太多。
劉備也一樣。
“說點別的吧。”劉備轉移了話題:“我們比一比怎麼樣?比一比這一天誰賑濟的災民更多。輸的人請贏的人喝酒怎麼樣?”
“好啊!”張飛一拍大腿:“比就比!誰輸了都不許賴賬啊!”
另一側的關羽,忍不住用憐憫的目光看向他這個腦子有問題的義弟,並且思考應該要他請自己喝什麼酒才合適。
而事實也證明了,關雲長的預測沒有錯。
三兄弟各自負責一處施舍攤位。巨大的鐵鍋裏熬著糜子,粟,穀子混成的雜糧粥。
因為糧食緊缺,所以劉玄德最後決定,采用這種後世常見的方式,來賑濟災民。
每天早,晚各發一次。粥熬得非常爛,雜糧有不少熬成了糊,以至於顯得很粘稠。喝下去的感覺也不錯。
實際上,粥裏的糧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熬爛的粥是騙肚子的好材料。喝了一碗就能暖洋洋的挨上半天。
隻是騙肚子終歸隻能是騙肚子。
勉強提供一點飽腹感,並不能代替真正的能量。這裏的災民們仍舊非常虛弱。
兩餐,一點雜糧粥完全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所以以工代賑也無從說起。
讓這些嚴重營養不良的災民從事體力勞動,與謀殺他們沒什麼區別。
當然了,還有希望。
冀州並不是沒有糧食。
隻是這些糧食並不在官方掌控之下。
身為中原地區最大的產糧區,冀州的世家倉儲中有著大量陳糧。事實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向外地販賣糧食,都是冀州世家最常用的商業策略。
災難對於普通人來說隻是災難,但對那些擁有極多資源的人來說,則是機遇。
通過放貸,吸收災民,以及其他方式巧取豪奪,掌握大量田產,土地,以及囤積糧食的世家,豪族,總能在災難中獲取足夠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