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其實我們大家都要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生活。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關切自我的問題,但不是憂慮。關切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麼呢?讓我們再說明白一點。當我們要通過交通擁擠的道路時,就會很注意自己周圍的情況,而不是無故的自我憂慮。關切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出在哪裏,然後鎮定地加以解決。
美國著名導演羅維爾·湯馬斯雇用幾名助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用影片記錄了勞倫斯和他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軍隊,也記錄了艾倫貝征服各地的經過。他那個穿插電影中的演講——“巴勒斯坦的艾倫貝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全世界引起極大轟動,倫敦的戲劇節因此順延了六個禮拜,還安排他在卡文花園皇家影院演講這些冒險故事,並放映他的影片。他在倫敦聲名大噪,又遊曆了好幾個國家。後來,他籌備了兩年的時間,準備拍攝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紀錄片,但期間一連串的時運不濟使得他徹底破產了。
從那時起,他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餐館去吃廉價的食物。要不是一位知名的畫家——詹姆士·麥克貝借錢給他,他甚至連那點粗陋的食物也吃不起。湯馬斯麵臨龐大的債務感到極度失望,他很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可是他卻不憂慮。他知道,如果他被黴運弄得垂頭喪氣的話,那麼他在人們眼裏就變得一文不值了,尤其是他的債權人。
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辦事之前,都會買一朵花插在衣襟上,昂首闊步地走在牛津街上。積極而勇敢的生活態度使他沒有被挫折擊倒。對他而言,挫折是整個人生訓練的一部分——是攀登高峰所必須經過的訓練,之後他果然又崛起了。
我們的精神狀態對我們的身體和力量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哈德飛在他的著作《力量心理學》裏,對這件事有著驚人的說明。他寫道:“我請來三個人,用來實驗心理對生理的影響,我們以握力計來度量。要他們在三種不同的情況下,盡全力抓緊握力計。在一般的清醒狀態下,他們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實驗將他們催眠,並告訴他們,他們非常虛弱,結果他們的平均握力隻有29磅——還不到他們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吃飯後再讓這些人做第三次實驗:催眠他們,告訴他們他們非常強壯,結果他們的握力平均達到142磅。可見當他們在思想裏肯定自己有力量之後,他們的力量就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這就是令我們難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有一件發生在美國內戰期間的真實事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信仰療法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曾有一段時間,她認為生命中隻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們婚後不久便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拋棄她,和一個有夫之婦私奔了。她隻有一個兒子,卻因為貧病交加,使她不得不在兒子8歲那年就把他送給別人撫養。
她生命的轉折點,發生在麻省的安理市。有一天很冷,她走路時不小心滑倒了,摔倒在結冰的河上,昏了過去。由於她的脊椎受到了傷害,使她不停地痙攣,甚至連醫生也認為她活不久了。醫生們說:即使奇跡出現,她也無法再行走了。躺在一張看起來像是送終的床上,艾迪翻開她的《聖經》。她讀到《馬太福音》裏的句子:“有人用擔架抬著一個瘸子到耶穌跟前,耶穌就對瘸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來,拿著你的被褥回家去吧!’而那人就站起來,回家去了。”
她發覺耶穌的這幾句話使她產生了一種力量,一種能夠賜予她的力量。她立刻下床,開始行走。艾迪說:“這種經驗就像引發牛頓靈感的那個蘋果一樣,使我發現怎樣才能讓自己好起來,以及怎樣使別人也能做到這一點。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裏,而一切的影響力都是內心的思想。”
我們深信我們內心的平靜,我們生活所得到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在哪裏,我們有什麼,或者是什麼人,與外在的條件並沒有任何關係。思想的運用和思想本身能把地獄變成天堂,也能把天堂變成地獄。拿破侖和海倫·凱勒就是這句話的最好例證。拿破侖擁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榮耀、權力、財富,卻對聖海蓮娜說:“我這一生從來沒有一天是快樂的。”而海倫·凱勒——又瞎、又聾、又啞,卻表示:“我發現生活是這樣美好!”
愛默生在他那篇叫作《自信》的文章裏這樣結尾:“一次政治上的勝利,收入的增加,病體的康複,或是久別好友的歸來,或其他純粹外在的事物,即能提高你的興致,讓你覺得你眼前的日子是多麼美好。千萬不要去相信它,事情絕不會是這樣的。除了我們自己以外,沒有別的人能帶給我們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