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根本區別,並不在於它是否是一神教、名神教、泛神教、無神教(如佛教),而在於它究竟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
〔德〕叔本華:《論宗教》
宗教的園地是內心生活,如果國家要按宗教式樣提出要求,它就會危害內心生活的權利;同樣,如果教會要象國家那樣行動,施加刑罰,它就會蛻變為一種暴虐的宗教。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人類的理性沒有能力自己來證明靈魂的不死,所以宗教才不得不給我們作出這項啟示。
〔法〕伏爾泰:《哲學通信》
大多數宗教都具有反理智主義的思路(當然是和別的思路在一起)。一些偏愛信仰、信條和虔誠而不愛知識的民族,或者認為某些知識形態弄起來大危險,最好是禁止,或者認為應保留給少數幾個特殊人物。
〔美〕馬斯洛:《存在心理學探索》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作為文化現象的宗教,其產生是曆史的必然。
〔羅〕亞·泰納謝:《文化與宗教》
一切原始宗教都是譬喻的,或者可以視作譬喻的。
〔英〕雪萊:《為詩辯護》
惡習是瞬息的結局,宗教是畢生的苦楚。
〔法〕巴爾紮克:《瑪拉娜母女》
宗教是世上最上等的盔甲,最劣等的大氅。
〔英〕托·富勒:《箴言集》
宗教偏見的最深的根源是窮困和愚昧……
〔蘇〕列寧:《在全俄女工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演說》
宗教如螢火蟲,為了發亮,非要有黑暗不可。
〔德〕叔本華:《附錄與補遺》
宗教,就是為了要塞滿天國的財庫,而讓人們鬆開他們的錢袋口,或是使口袋變成空無一物的東西。
〔法〕莫泊桑:《阿德布魯老爺》
宗教就會象財富、榮譽或家族那樣,僅僅成為一種人們引以自豪的東西。
〔印度〕泰戈爾:《戈拉》
雷電擊中教堂比別的建築物更常見。
〔美〕馬瑟:《幽冥世界的奇跡》
宗教的永恒價值在於它向人類心中的向往與希望挑戰。
〔美〕E·M·霍普金斯,引自杜蘭特《論人生意義》
宗教而沒有快樂--這就不是宗教。
〔美〕T·帕克:《關於有意識的宗教》
失去了神秘意義的宗教便不再是宗教。
〔美〕W·T·曼寧:《布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