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愚昧無知的人,他崇拜某種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
〔美〕安布羅斯·比爾斯:《魔鬼詞典》
隻有受難者被允許以自己的德行讚美上帝。但是所有的人都在經受磨難。
〔德〕弗蘭茲·羅森茨維格:《筆記》
那真正和藹可親的一切就是上帝,或者可以說是保留了他的映象或影子的他的一部分。
〔英〕布朗·托馬斯:《醫學宗教》
一切宗教都許諾:良知美德終將獲得酬答但才智或靈慧卻沒有得到任何許諾。
〔德〕叔本華:《世界即意誌和觀念》
一切宗教都符合同樣的人類需要,都有著一種共同的特性。我不敢說共同點究竟是什麼。
〔法〕亨利·德·蒙泰郎:《筆記》
人類精神愈是向前進化,就愈可以肯定地說,通向真正宗教感情的道路,不是對生和死的恐懼,也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對理性知識的追求。
〔德〕愛因斯坦:《科學和宗教》
一種宗教或者一種道德體係(這是同一回事),乃是由某種類型的人出於繁衍並保護其種族的目的而創造出來的,對於某一種族來說,那種信仰於他們有利,即有助於他們獲得力量以戰勝競爭者,就是"好的";而妨礙他們達到這個目的的,就是"壞的"。
〔美〕J·M·肯尼迪:《東方宗教與哲學》
假如宗教隻意味著一種倫理製度,它便能和科學取得協調。假如它的意義是一種教條製度,一種被視為無可置疑的真理,那麼它就不能和科學精神並存,因為科學拒絕接受沒有證明的事實。
〔英〕羅素:《什麼是未知論者》
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
〔德〕馬克思:《恩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宗教者非使人進步之具也,於人群之進化之第一期,雖有大功績,其第二期以後,則不足以償其弊也。
〔中〕梁啟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論》
一個人死後,他的需要、感情和情欲將同生前一樣。在這個觀點上,靈魂不死的教義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單單改換住所的思想總比重新改造的思想,容易為人類所理解,又較為迎合人類的心情。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宗教在披荊斬棘的時代,可以在各族人民之間傳布天國的安寧和真主的劍。
〔英〕懷特海:《科學與近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