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內心裏就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不時想:“我一定不隻是一隻雞!”隻是它一直沒有采取什麼行動。直到有一天,一隻了不起的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小鷹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覺胸膛裏心正猛烈地跳著。它抬頭看著老鷹的時候,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飛上青天,棲息在山岩之上。”
它從來沒有飛過,但是它的內心裏有著力量和天性。它展開了雙翅,飛升到一座矮山的頂上。極為興奮之下,它再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衝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頂峰,它發現了偉大的自己。
也許有人會說:“這隻不過是個很好的寓言而已。我既不是雞,也不是隻鷹。我隻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平凡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就是一般人不能成功的問題所在了,因為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夠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也就是說,在大部分時候,我們隻把自己釘在我們自我期望的範圍以內。
一個人隻有具備積極的自我意識,才會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並知道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因而他能積極地開發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潛能,幹出非凡的事業來。羅斯福曾經說過:“傑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賦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盡可能發揮到最高限度的人。”
有些人之所以很難發揮自身的潛力,還是因為他被許多繁文縟節所束縛,被太多的“應該怎麼做”和“不應該怎麼做”捆住了手腳。一位傑出的精神病學者指出:各種所謂的“應該”標準必然給人造成精神壓力,越是努力遵照這些“應該”標準是外界強加的條條框框,所以它們總是會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
“應該”標準在你的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嗎?你是否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妻子、應該幫助孩子、應該和善地對待同事、應該努力工作?當然,這些“應該”標準或許並不是你自己製定的。假如這些標準是別人的發明,而你僅僅是搬來借用,那你就是陷入了生存的誤區。
實際上,和“應該”的框框一樣,“不應該”的框框也太多了,比如:不應該發脾氣、不應該粗魯、不應該糊裏糊塗、不應該沒羞沒臊、不應該過於幼稚、不應該抑鬱 不樂等。然而,你沒必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不能保持冷靜或不善於理解人都是正常的。你隻要願意,就完全可以不去顧及麵子問題。沒有人會給你打分,你不按照別人的意思說話辦事也不會受到懲罰;更何況強迫自己做不情願的事情肯定難以持久。
有一句老話說:“在命運向你擲來一把刀的時候,你要抓住它的兩個地方:刀口或刀柄。”如果你抓住刀口,它會割傷你,甚至使你致死;但是如果你抓住刀柄,你就可以用它來打開一條大道。因此當你遇到大障礙的時候,你要抓住它的柄。也就是說,讓挑戰激發你自身的潛能,發揮出你的戰鬥精神,你才能夠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你才會成為一個成功。
積極思考有助於成功
積極思考於成功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毫無疑問,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一輩子都是兵卒。這說明,隻要你積極思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仔細觀察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思考技巧,尤其是關鍵時刻的思考,我們就會發現“一念之差”會導致驚人的不同。
成功人士並不是行動前就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遭遇困難時能夠想辦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