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效果,布茨雇了一些妙齡女郎和一些救生員,在遊泳池和海灘附近,使用蘭德照相機照相,然後把照片送給那些吃驚的遊客。幾個星期之內,邁阿密商店裏的蘭德相機被搶購一空。
推銷活動從一個城市移到另一個城市。盡管全國多數的照相機銷售店冷淡地接受蘭德照相機,但拍立得1949年的銷售額卻高達6,680,000美元,其中5,000,000元來自新相機和軟片。
蘭德一再要求他的設計人員設計出一種又輕又方便的照相機,使得大家都想擁有一部。他預測總有一天,1億美國人攜帶蘭德相機,就像身上的皮夾,腕上的手表一樣普遍。他相信,等60秒相機變得這麼方便的時候,每一個擁有相機的人,一天至少就會照一張相,不論做生意、旅行,或在家,都要照上一張。等到一天,賣出的軟片將是目前的兩倍。
口袋型的相機還沒有出現,但是拍立得公司正努力研究新的型號,照出的相片將跟目前的差不多,但是相機體積會小得多,使用更方便。以前大型的相機,重約4.5磅,而且鼓鼓的。六十年代後期,不到一磅重的相機出現了,但口袋相機仍尚未問世。
蘭德深信,拍立得的規模有一天將會比今天至少大5倍或10倍。蘭德公司的輝煌證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每一個靈感是新構想,抓住它,你就能成功。
靈感對於人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要盡可能地捕捉靈感,捉住那些能夠激發我們思維的智慧火花。然而我們也不能整天無所事事,等待著靈感的降臨。愛迪生曾說過:“成功等於使99%得汗水加上1%的靈感。”靈感十分重要,然而刻苦工作卻更為必要。
幸福和成功需要創新
什麼叫創新?《伊索寓言》裏的一個小故事給我們一個形象的解釋: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來打攪我們。”
窮人說,“隻要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以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讓他進去了。
這個可憐人,這時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他“煮點石頭湯喝”。
“石頭湯?”廚娘說,“我想看看你怎樣能用石頭做成湯。”於是他就答應了。窮人於是到路上揀了塊石頭洗淨後放在鍋裏煮。
“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她給他一些鹽,後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後,又把能夠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裏。
當然,您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人後來石頭撈出來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如果這個窮人對仆人說:“行行好吧!請給我一鍋肉湯。”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因此,伊索在故事結尾處總結道:“堅持下去,方法正確,你就能成功。”
創新不需要天才。創新隻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
拿破侖·希爾曾說,創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把創新看作是“快樂的生活”,是“一種根本的快樂”。這些論述深刻的揭示了創新和幸福的內在聯係,說明創新是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為什麼說創新是人類獲得新的幸福的源泉和動力?我們知道,幸福是人們在進行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實踐中,由於感受和理解到所追求的目標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然而怎樣才能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呢?要靠勞動、靠工作,為事業奮鬥。而人們需要的內容不斷發展的,需要的層次是不斷提高的,舊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高層次的需要。要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需要滿足了,實現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就要靠創新。社會的進步在於創新,人的幸福和成功與否也在於創新。
千萬別小看自己無意中的主意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有這樣的經曆,麵對有些問題,我們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然而卻總是在不經意間卻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這就是靈感在起作用。
安全刀片大王吉利,未發明刀片以前是一家瓶蓋公司的推銷員。他從20多歲時就開始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全用在發明研究中。過了近20年,他仍舊一事無成。
1985年夏天,吉利到保斯頓市去出差,在返回的前一天買了火車票。第二天早晨,他起床遲了一點,正匆忙地用刀刮胡子,旅館的服務員忽匆匆地走進來喊道:“再有5分鍾,火車就要開了”吉利聽到後,一著急,不小心把嘴巴刮傷了。
吉利一邊用紙擦血,一邊想:“如果能發明一種不容易傷皮膚的刀子,一定大受歡迎。”
這樣,他就埋頭鑽研。經過千辛萬苦之後,吉利終於發明了現在我們每天所用的安全刀片。他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安全刀片大王。
有許許多多成功的範例,都是由現實生活中小事所觸發的靈感引起的。
G·克魯姆是位美國印第安人,他是炸馬鈴薯片的發明者。1853年,克魯姆在薩拉托加市高級餐館中擔任廚師。一天晚上,來了位法國人,他吹毛求疵總挑剔克魯姆的菜不夠味,特別是油炸食品太厚,無法下咽,令人惡心。克魯姆氣憤之餘,隨手拿起一個馬鈴薯,切成極薄的片,罵了一句便扔進了沸油中,結果好吃極了。不久,這種金黃色、具有特殊風味的油炸土豆片,就成了美國特有的風味小吃而進入了總統府,至今仍是美國宴中的重要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