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憑著濃厚的興趣和對花卉的充分了解,伊夫`洛列經過晝夜奮戰研製成了一種香味獨特的植物香脂。他興奮地帶著自己的產品挨家挨戶地去推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幾百瓶試製品幾天的工夫就賣得一幹二淨。
由此,伊夫`洛列又想到了利用花卉和植物來製造化妝品。他認為,利用花卉原有的香味來製造化妝品,能給人帶給清新的感覺,而且原材料來源廣泛,所能變換的香型也很多,市場前景一定很廣闊。
他開始遊說美容品製造商實施他的計劃,但在當時,人們對於利用植物來製造化妝品是持否定態度的。洛列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堅信自己這個新穎的想法一定能成功。於是,他向銀行貸款,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1960年,洛列的第一批花卉美容霜研製成功,開始小批量投入生產,結果在市場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極短的時間內,70萬瓶美容霜銷售一空,這對於洛列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
為了促進銷售,他還別出心裁地在廣告中附上郵購優惠單,相信這樣一定會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他在《這兒是巴黎》雜誌刊登了一則廣告,並附上郵購優惠單。《這兒是巴黎》發行量較大,結果其中40%以上的郵購優惠單都被寄了回來。伊夫`洛列又成功了,這種獨特的郵購方式使他的美容品源源不斷地賣了出去。
如果說洛列采用植物製造美容品是一種大膽的嚐試的話,那麼采取郵購的營銷方式則是他的一種創舉。
1969年,洛列擴建了自己的工廠,並且在巴黎的奧斯曼大街上設了一家專賣店,開始大量地生產和銷售化妝品。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分店已近千家,產品被世界各地的人們所使用。
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到,伊夫`洛列利用花卉來製造美容霜,稱得上別出心裁,獨辟蹊徑,而且他還采用了一種當時聞所未聞的郵購方式,這又為他節省了許多寶貴的資源。這些打破常規的做法使伊夫`洛列的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的成功秘決很簡單,那就是永遠做一個不向現實妥協的叛逆者。”
這是美國實業家羅賓`維勒的話。
羅賓`維勒的言行是一致的。
當全美國短幫皮靴成為一種流行時尚的時候,每個從事皮靴業的家幾乎都趨之若鶩地搶著製造短皮靴供應各個百貨商店,他們認為趕著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羅賓`維勒當時經營著一家小規模皮鞋工場,隻有十幾個雇工。
他深知自己的工場規模小,要掙到大筆的錢誠非易事。自己薄弱的資本、微小的規模,根本不足以和強大的同行相抗衡。
而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主動權,爭取有利地位呢?
羅賓`維勒選擇了兩條道路: 一是在皮鞋的用料上著眼。就是盡量提高鞋料成本,使自己工場的皮鞋在質量上勝人一籌。然而,這條道路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行走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自己的產品本來就比別人少得多,成本自然就比別人高了,如果再提高成本,那麼獲利有減無增。顯然,這條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是著手皮鞋款式改革,以新領先。羅賓`維勒認為這個方法不失妥當,隻要自己能夠翻出新花樣、新款式,不斷變換,不斷創新,著著占人之先,就可以打開一條出路,如果自己創造設計的新款式為顧客所鍾愛,那麼利潤就會接踵而至。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羅賓·維勒決定走第二條道路。
他立即召開了一個皮鞋款式改革會議,要求工場的十幾個工人各竭其能地設計新款式鞋樣。
為了激發工人的創新積極性,羅賓·維勒規定了一個獎勵辦法:凡是所設計的新款鞋樣被工場采用的設計者,可立即獲得1000 美元的獎金;所設計的鞋樣通過改良可以被采用,設計者可獲500 美元獎金;即使設計的鞋樣不能被采用,隻要其設計別出心裁,均可獲100 美元獎金。
同時,他即席設立了一個設計委員會,由五名熟練的造鞋工人任委員,每個委員每月例外支取100 美元。
這樣一來,這家袖珍皮鞋工場裏,馬上掀起了一陣皮鞋款式設計熱潮,不到一個月,設計委員會就收到40 多種設計草樣,采用了其中三種款式較別致的鞋樣。立即召集全體大會,給這三名設計者頒發了獎金。
羅賓·維勒的皮鞋工場就根據這3個新款式來試行生產了。
第一次出品是每種新款式各製皮鞋1000 雙,立即將其送往各大城市推銷。
顧客見到這些款式新穎的皮鞋,立即掀起了一次購買熱潮。
兩星期後,羅賓·維勒的皮鞋工場收到2700 多份數量龐大的訂單,這使得羅賓·維勒終日忙於出入於各大百貨公司經理室大門,跟他們簽訂合約。
因為訂貨的公司多了,羅賓`維勒的皮鞋工場逐漸擴大起來,3 年之後,他已經擁有18 間規模龐大的皮鞋工場了。
不久危機又出現了,當皮鞋工場一多起來,做皮鞋的技工便顯得供不應求了。最令羅賓·維勒頭疼的情形是別的皮鞋工場盡可能地把工資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便羅賓`維勒出重資,也難以把其他工場的工人拉出來。缺乏工人對羅賓·維勒來說是一道致命的難關。因為他接到了不少訂單,即無法給買主及時供貨,而這將意味著他得賠償巨額的違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