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接過話筒說:“大家不知道,連張燦也不知道,其實在高一上學期我就注意到張燦了。有一次,我看見他幫一位老人家撿掉在地上的蘋果,有一個沾上了泥巴,他跑到附近的水管處洗了一下又還給了老人家。我走過去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而那位老人家就是我的奶奶。”
大家熱烈的掌聲再次響了起來。
細節感言:
幫別人撿東西隻是舉手之勞,卻能給一些人帶來莫大的感動。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多,你不經意間的動作也許就能影響別人一生。
請善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注意你的一切小細節,不要傷害別人,而是給他們帶來溫暖吧。也許你想不到,他們中的某一位會永遠記得你的好。常行善事的人心情會非常舒暢,就像一首歌曲唱得那樣“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細節延伸:
李老師收到了一封信,裏麵有一張照片,一個很陽光的小夥子站在南開大學的校門前。相片背後寫道:”我永遠忘不了老師送給我的小雨傘。”
李老師的思緒一下回到了九年前。
那時經常下雨,她在一個小縣城做代課老師。隱隱的寒風總是伴著無情的大雨降落在教室外邊,讓她很不舒服。
她開始注意到一個叫小峰的孩子,因為一下雨,他就經常身上有些濕淋淋的。他很聽話也很認真,但卻總是孤立於其他同學之外,不喜歡說話,很孤僻。放學的時候很多家長來接小孩子,下雨天吧,家長不放心,幾乎都來了,可小峰的父母卻沒有來過一次。他父母是農村人,沒什麼文化,進縣城靠販賣水果生活,很忙碌,因此小峰總是一個人回家。他用的是很舊的花雨傘,斷了3根股子,傘中間還有幾個大洞,所以他身上總是濕淋淋的。
一天,他沒有帶傘來上學,可能是雨傘徹底壞了吧。放學了,雨卻很大。同學們都走得差不多了,她看見他在猶豫。於是就叫住他:“小峰是忘記帶傘了吧?”他囁嚅地說:“老師,我……”她說:“沒事,來,老師的傘借給你。”他撐著她的雨傘回去了,路上回了幾次頭,那眼神,她說不出是什麼感覺。
第二天她看見他是打著自己的舊雨傘來上學的。中午放學的時候,她回到辦公室,聽見小峰喊報告,她讓他進來了。他從身上的衣服裏掏出了她的雨傘說:“老師,謝謝您,這是您的傘。”傘折得整整齊齊的,她看出他很珍惜這把傘。她想他是喜歡這把漂亮的雨傘了。因此她對他說:
“小峰,喜歡老師的雨傘嗎?老師把它送給你,好嗎?”
“媽媽說不能隨便要別人東西的。”
“沒關係,收下吧,算老師送你的禮物。”
“那我給你什麼禮物呢?”
“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就是給老師最好的禮物。”
“謝謝老師!”
她記得他那時歡欣的樣子,自然流露的情感真是讓人感動。此後,小峰像變了個人,心情開朗了很多,也開始和同學說話,放學一起回家,那腰板比在那舊傘下要挺直得多……
這一切隻是因為一把小雨傘,隻是因為一把小雨傘呀!
33.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輕易接受。
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輕易接受。沒有尊嚴的人常常會貪占別人的東西,而有尊嚴的人,即使生活困難,也絕對不肯白白接受別人的東西。我們會同情所有的人,但隻會敬重有尊嚴的人。
細節故事:
1914年的一個寒冷的冬天,一群長途跋涉的逃難者來到了美國加州沃爾遜的小鎮上。他們每個人都麵呈菜色,疲憊不堪,沃爾遜人善良而樸實,他們家家都燃炊煮飯,友善地款待這群流亡者。鎮長傑克遜大伯給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這些流亡者,顯然已好多天沒有吃到這麼好的食物了,他們接到東西,個個狼吞虎咽,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得說。
隻有一個年輕人例外,當傑克遜大伯把食物送到他而前時,這個骨瘦如柴、饑腸轆轆的年輕人問:“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你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傑克遜大伯想,給一個流亡者一頓果腹的飯食,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會這麼做。於是,他說:“不,我沒有什麼活兒需要您來做。”
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黯淡下來,他碩大的喉結劇烈地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便不能隨便吃您的東西,我不能沒有經過勞動,便平白得到這些東西!”傑克遜愣住了。他想了想又說:“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兒需要你幫忙。不過,等你吃過飯後,我就給你派活兒。”“不,我現在就做活兒,等做完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那個青年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