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功的人是依靠個人奮鬥取得成功的,而不是依靠家庭、學校、公司。不以自己的家庭、學曆為榮,而以個人奮鬥為榮,這也是一種習慣。
任何事物都不及習慣那麼神通廣大。
——奧維德
行動和空想
西方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將空想命名為“白日夢”。他認為,白日夢就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於是通過一係列的幻想在心理上實現該欲望,從而為自己在虛無中尋求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
弗氏理論還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詞:逃避。也就是說,過分沉湎於空想的人必定是一個逃避傾向很濃的人。此言一語中的,這正是空想帶給人的極大危害性。下麵的故事生動地說明空想的危害。
一年夏天,一位來自馬薩諸塞州的鄉下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夥子自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從7歲起就開始進行詩歌創作,但由於地處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師的指點,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裏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
這位青年詩人雖然出身貧寒,但談吐優雅,氣度不凡。老少兩位詩人談得非常融洽,愛默生對他非常欣賞。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薄薄的幾頁詩稿。
愛默生讀了這幾頁詩稿後,認定這位鄉下小夥子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決定憑借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大力提攜他。
愛默生將那些詩稿推薦給文學刊物發表,但反響不大。他希望這位青年詩人繼續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他。於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青年詩人的信寫就長達幾頁,大談特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確是個天才詩人。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讚賞,在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後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越來越傲慢。
愛默生開始感到了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現這位年輕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
通信一直在繼續。愛默生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成了一個傾聽者。
很快,秋天到了。
愛默生去信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他如期而至。
在這位老作家的書房裏,兩人有一番對話:
“後來為什麼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麼要中斷呢?”
“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就必須寫長篇史詩,小打小鬧是毫無意義的。”
“你認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鬧嗎?”
“是的,我是個大詩人,我必須寫大作品。”
“也許你是對的。你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我希望能盡早讀到你的大作品。”
“謝謝,我已經完成了一部,很快就會公之於世。”
文學聚會上,這位被愛默生所欣賞的青年詩人大出風頭。他逢人便談他的偉大作品,表現得才華橫溢,鋒芒咄咄逼人。雖然誰也沒有拜讀過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幾首由愛默生推薦發表的小詩也很少有人拜讀過。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位年輕人必將成大器。否則,大作家愛默生能如此欣賞他嗎?
轉眼間,冬天到了。
青年詩人繼續給愛默生寫信,但從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寫越短,語氣也越來越沮喪,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在信中承認,長時間以來他什麼都沒寫。以前所謂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我就渴望成為一個大作家,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個有才華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這麼認為。我曾經寫過一些詩,並有幸獲得了閣下您的讚賞,我深感榮幸。”
“使我深感苦惱的是,自此以後,我再也寫不出任何東西了。不知為什麼,每當麵對稿紙時,我的腦中便一片空白。我認為自己是個大詩人,必須寫出大作品。在想象中,我感覺自己和曆史上的大詩人是並駕齊驅的,包括和尊貴的閣下您。”
“在現實中,我對自己深感鄙棄,因為我浪費了自己的才華,再也寫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個大詩人,我已經寫出了傳世之作,已經登上了詩歌的王位。”